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洛阳钼业被指污染后一走了之 神秘富豪隐身控制 禅城污染案涉案者被捕 所排污水重金属超标50多倍 三峡水库连片漂浮垃圾带触目惊心 限产企业半夜加大马力偷排污 唐山沧州存违规情况 巴威公司系污染环境"累犯"被加倍处罚领60万罚单 每天10万连罚10天 山东开出首张环保按日计罚罚单 北京两罐车追尾汽油喷涌 周边用电紧急切断 污水治理工程 有的成了摆设 武汉部分市民燃放孔明灯 污染江滩岸 郑州千棵杨树在污水池塘死亡 环保局称是淹死 网传蘑菇含重金属 专家:武汉产蘑菇无污染 昆仑山口河流污染原因查明:输油管破裂致油污泄露 江苏灌云县惊现排污暗管 酱油色污水流向黄海 兰州石化冒黑烟被罚10万 公司分管副总经理被约谈 甘肃超七成农膜回收有效减少耕地“残膜污染” 北京1处“垃圾山”自燃1周 居民关窗戴口罩 水源地周边建别墅 环保局:没义务提供环评手续 兰州自来水再次出现异味 环保部专家参与调查 女环卫工劝阻发传单者被骂哭 同行称这种事很常见 湖南桃源县确认涉事铝厂废渣处理存在问题 句容河突现死鱼为哪般? 赤峰九联煤化黑烟飘荡 气味刺鼻屡遭投诉 污染超标8倍多 山水集团遭环保部门挂牌督查 环保部突查:房山沥青厂烟雾滚滚 杭州自来水现异味 两农药厂非法倾倒数万吨废液 江苏射阳千余亩农田被污染 粮食产量剧减或绝收 中国养殖场兔子被指活体拔毛 协会称是个别现象 济南趵突泉公园泉水河道被污染 三天未找到污染源 中铝回应秘鲁铜矿排污野生动物保护区:正调查 宜昌一石墨矿被指污染环境 山东德州45亩鱼死光 事发后附近排污口离奇堵死 兰州:将苯纳入自来水日常检测 尽快启动第二水源地建设 福州河流遭粪便直排变黑 曾花4亿巨资整治 华北钢铁业抹黑京津冀天空 80%项目无环评审批 宜昌污水处理厂向长江排污续:谁在“忽悠”长江 高雄气爆追责:肇事管线30年无人检修 江苏淮安金湖县43万斤鱼暴死 环保局:与排污无关 东营多家化工石化企业存在违法问题 安徽芜湖新兴铸管污水偷排青弋江 污染十年不改 深圳一河水变墨汁:村民河边种菜 污染严重不敢吃 严重污染地下水 北方药业5年被举报6次才停产 复旦教授:“PM2.5致鲜肺6天变黑”是自己吓自己 雾霾致宁波高速6车追尾 27吨汽油槽罐车侧翻泄漏 广西村民受铅锌矿污染关节变形 自治区派出调研组 廊坊水源地受新机场影响将选址重建 博罗"红蓝河"污染事件追踪 四名偷排责任人被抓 内江果渣成河 百吨烂果皮臭气熏天“倒胃口” 央视曝希杰生物制药厂污染水源 饮用水上一层油 北京现"惊三角"非法洗砂场 废水直排温榆河 谈后马上改 确保改彻底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推荐 >

全球“嗅碳”卫星三足鼎立

来源:中国环境报更新时间:2017-01-03

2016在不知不觉中画下句点,转眼间2017已至。新年第一期环球版将揭开全球“嗅碳”卫星家族的神秘面纱,带您一“碳”究竟。

◆本报见习记者张倩

2016年最后几天,传来一个消息,我国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这是我国首颗专门用于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嗅碳”卫星,刚刚“降生”的这颗卫星在全球“嗅碳”大家族排名老三,在这之前还有日本“呼吸”号(GOSAT)和美国“轨道碳观测者2号”(OCO-2)。

为何要发射“嗅碳”卫星?

日本、美国和中国陆续研制“碳卫星”,这不禁让人感到好奇,为何要通过卫星来追踪二氧化碳?要知道人类目前每年因使用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300亿吨,生物燃料、森林火灾以及农业焚烧等行为每年共排放二氧化碳达55亿吨。过去50年来,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已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了近20%。科学界认为,人类活动使自然界的碳循环失衡,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因此,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急需更精确的监测研究。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对此表示,目前人类对二氧化碳掌握的知识体系还不健全,还有许多疑问待解决,例如,二氧化碳集聚在哪个区域、哪个大气层及其在大气中的运动和分布规律;温度怎样影响二氧化碳运动;自然界天然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是多少,这一比例如何变化以及海洋系统如何吸附二氧化碳;在地球工程学领域的可能性,比如利用海洋肥沃化以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具有可能,这些都能够由碳卫星的数据进一步证实。这样一来,即便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但随着二氧化碳数据的持续更新积累,我们的知识体系也将更将完善,从而能更科学精准有效地缓解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所以,通过“嗅碳”卫星来掌握二氧化碳在各地区的循环和分布情况是研究气候变化是一条捷径。

“嗅碳”家族三成员

“嗅碳”系列作为人造地球卫星中专门用于测量地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卫星,测量标准不断精细化。不过,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世界上仅有3颗“嗅碳”卫星在太空中工作,分别是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浓度的日本“呼吸”号、专门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美国“轨道碳观测者2号”以及我国新发射的首颗碳卫星。

我国研制的这颗碳卫星,搭载了一台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这台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利用分子吸收谱线探测二氧化碳浓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看“颜色”来识别二氧化碳气体。因为太阳光经过空气时,二氧化碳分子对许多精细的颜色有了不同程度吸收,碳卫星通过精细测量其光谱吸收线,进而可以通过光学仪器对这些色彩进行非常精准的测量,从而能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分子数量,最终得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当然,除了我国这颗“后起之秀”,这个卫星家族还有另外两位成员。

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日本“呼吸”号就是其中一员,它在2009年1月23日发射升空,配备高精度的传感器观测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呼吸”号一边以约100分钟一周的速度绕地球运行,一边运用搭载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传感器对全球约5.6万个观测点实施观测,每3天就可以收集到全部观测点的最新数据。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表示,在“呼吸”号发射之前,用于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分布的地面观测点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呼吸”号投入工作后,科研人员得以把来自太空的全球监测数据、地面数据和模型结合,从而精确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分布。不仅如此,“呼吸”号还帮助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究竟能吸收和释放多少二氧化碳。

相比于日本的一鸣惊人,美国的“嗅碳”卫星研究之路则显得略微曲折。2009年2月,美国跃跃欲试,尝试发射首颗“嗅碳”卫星,但在发射升空过程中运载火箭发生故障坠毁在南极附近海域。一时舆论兴起。

在查清原因后,美国航天局在2014年7月2日,美国第一颗“嗅碳”卫星——“轨道碳观测者2号”发射升空,主要使命是监测研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美国航天局表示这颗卫星可以提供迄今最详细的关于二氧化碳自然来源和地球表面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信息,并研究它们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其中的“秘密武器”是3台高分辨率光谱仪,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些仪器估算大气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相对浓度,以实现对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水平更精确、全面的测算,并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而后科研人员把所获数据与通过地面观察站、飞机以及其他卫星所获数据结合分析,将新数据引入计算机模型,以了解人类活动和自然界排放二氧化碳、以及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更完整信息。

我国的碳卫星诞生,如今“嗅碳”家族又添一员大将,必将助力于缓解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碳卫星数据能干啥?

不少人质疑通过碳卫星所得的数据都并非是可以直接可用的数据,需要地面的气象专家反演计算才能成为可用的观测数据,鉴于目前地面已经存在部分的二氧化碳监测站,这样的过程是否耗时耗力?实则不然。首先,全球二氧化碳地面观测站点总共仅有数百个,且只局限于观测部分地区,不足以全面了解全国和全球的整体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也难以满足监测需求。而通过卫星俯瞰绘制出的二氧化碳分布图则不同,覆盖的范围和视角将会更广更全面。此外,杨富强认为,通过“嗅碳”卫星得来的数据还可以用于现存数据模型和推算方式的修正,“嗅碳”卫星测量精度可达到百万分之一,更精准的数据将会对数据模型和推演公式要求更高更严谨。

碳卫星技术的运用将会惠及多个领域。除了了解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系知识,与另两颗“嗅碳”卫星一起获取更全的二氧化碳数据信息,也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的实际检测中。对此,杨富强认为,碳卫星也可以运用到明年的碳市场全面开放中。不仅可以对各个地区或者单位内的碳排放数据与实际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碳卫星所绘制的分布图也可以实时监测像煤电厂这样的“排放大户”,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用精准的数据将奖惩具体化,从而促进全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健全。

总的来说,我国这颗碳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本地区、全球及其他重点地区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填补了我国在温室气体检测方面的技术空白,其成果将对我国掌握全球变暖的变化规律和全球碳排放分布、提高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图文

巴威公司系污染环境
巴威公司系污染环境"累犯"被加倍处罚领60万罚单
赤峰九联煤化黑烟飘荡 气味刺鼻屡遭投诉
赤峰九联煤化黑烟飘荡 气味刺鼻屡遭投诉
安徽芜湖新兴铸管污水偷排青弋江 污染十年不改
安徽芜湖新兴铸管污水偷排青弋江 污染十年不改
自来水
自来水"流"7细虫?自来水公司疑从外部爬进水管
江苏溧阳为保污染厂逼村庄搬迁 村民被迫歇耕
江苏溧阳为保污染厂逼村庄搬迁 村民被迫歇耕
超大废品集散地盘踞京马驹桥 垃圾遍地河水恶臭
超大废品集散地盘踞京马驹桥 垃圾遍地河水恶臭
黑龙江省警方破获一起特大濒危野生动物被捕杀案
黑龙江省警方破获一起特大濒危野生动物被捕杀案
气候变化 风险排行成“老大”
气候变化 风险排行成“老大”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