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马来西亚柔佛州南部工业城市巴西古当的金金河,近日发生有毒化学废料倾倒入河事件,引发环境污染。111所学校全数停课,附近居民出现中毒现象。那么,截至目前,事件有哪些最新进展,是否造成更严重的环境影响,局势是否得到控制?本版特刊发相关报道。
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倩
1. 金金河污染锁定3名嫌疑人
3月7日,一辆卡车偷偷驶入马来西亚柔佛州南部工业城市巴西古当附近的“金金河”,并倾倒有毒化学废料,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受影响者超过4000人。附近居民吸入毒气后,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疑似中毒就医人数累计几千人,上百人住院,少数人病情严重,但所幸无人死亡。马来西亚教育部13日宣布关闭当地111所中小学,次日更宣布关闭近百所托儿所与幼儿园。
当地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柔佛州总警长莫哈末卡里尔表示,警方已逮捕11人。24日上午,警方正式提控金金河毒气污染案的3名嫌犯。其余被捕者经调查后已经获释。
警方表示,第一被告人名叫马里丹,他被控于3月7日午夜零时1分在巴西古当马赛城一路的金金河,用卡车和油槽箱运载将编号为SW311的油渍废料倒入河内。
第二被告叶永亮与第三被告王景超则被控于3月7日午夜零时1分至凌晨1时,在上述地点教唆马里丹倾倒废料。
目前,3名嫌犯都否认指控。当前,法官已批准叶永亮和司机马里丹以25万令吉(约合人民币42.1万元)及10万令吉(约合人民币16.5万元)保外候审。但同时,保外两人必须上交护照给法庭。新加坡籍被告王景超是外籍人士而不准保释。
马来西亚能源科艺环境部副部长依斯纳莱沙表示,据马来西亚1974年的《环境质量法》第34B条文,一旦罪名成立,可被判罚款不超过50万令吉、监禁不超过5年或两者兼施。据了解,法官将于4月30日审理此案。
2. 污染成分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能源科艺环境部部长杨美盈日前表示,“我们已派出了30支队伍,包括环境局及化学局的人员,在距离金金河3公里-9公里的30所学校,用气体探测器监测空气质量,当前空气质量已恢复至安全范围。”
尽管这一消息,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金金河污染的担忧,但马来西亚柔佛州卫生、环境及农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声明表示,将持续监控金金河一带的空气质量直到4月,并每日采集样本化验。消防局、环境局等单位将合作,加强关注对此事件人体、动物和环境有害物质的指数。
当前,问题焦点聚集在倾倒入金金河的化学品到底是何物质?
据媒体报道,此次事件的污染物是一种常用于润滑船舶发动机的油性物质,含有毒挥发性物质甲烷和苯,初步估测排放进金金河的污染物估计多达40吨。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水研究与分析中心无机化学高级教授杨法丽娜说,在被倾倒的化学废料中,苯是最危险的化学成分之一。随意倾倒苯,对公众将造成直接风险。除苯之外,现场还发现包括丙烯醛、丙烯腈、氯化物、亚甲基、氢、甲苯、二甲苯,乙苯和D-柠檬烯等化学品,并且仍有待查明的“未知化学物质”。
杨法丽娜说:“这次金金河化学毒气事件让人联想到纽约的‘爱河事件’(Love Canal),一些企业、厂商和个人试图走捷径,随意处理危险化学品,让并不知情的居民遭受严重的健康问题。政府必须严肃处理,避免此类环境事件再次发生。”
此外,她还建议受影响地区的居民,佩戴可吸收有机蒸气的活性炭口罩,避免潜在的毒气危害。
3. 居民指出金金河“患病”已久
有专家指出,在过去10年,由于毫无公德心的企业随意倾倒化学废料,长约13公里的金金河,早已“病”得不轻。
马来西亚自然协会副会长周国球指出,他于2014和2016年对金金河进行研究,发现河道有逐渐变浅的迹象,河水呈暗黑色,河中的鱼儿更是不见踪影。当地渔民告诉他,金金河原本鱼群众多,如今河水不仅变黑色,还散发出难闻的异味。“金金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化学反应、天气炎热及水位低落等因素下,最终暴发了毒气污染。” 周国球说。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水质和模式专家查基再努丁的调查证实。查基再努丁观察到,金金河2017年的水质与2012年相比有明显差异。通过调查,他注意到有非法倾倒活动,当地居民也证实了这一点。居民表示,只有下雨和夜间,附近排水沟的水才会变黑,因为那时工厂的工人会倾倒废料,以免被执法人员发现。
“丹绒朗萨(Tanjung Langsat)工业区就毗邻金金河。工业废水排去哪里了?极有可能排在了金金河。”查基再努丁分析说。
目前,金金河污染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马来西亚一些业内人士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制裁力度,对相关企业施加威慑力。依斯纳莱沙表示,现阶段政府会加强执法,确保环境污染者受到法律制裁。
“金金河污染事件理应敲响对柔州政府的警钟。我们的政府必须有所觉醒,是时候着手建构保护环境的框架与体系了。”周国球说。
□ 相关链接
《超级基金法案》的催化剂
爱河事件
1836年,美国政府计划在伊利湖及安大略湖之间建造一条运河。1892年,建筑师威廉·T·拉乌(William T. Love)获得建设许可。1894年5月,这条运河开始正式动工,并被冠以拉乌的姓氏(love,又称爱河)。但随后美国进入经济危机,运河修建工程搁置。
之后,废弃的运河被虎克电化学公司买下。据估算,1943年-1953年间,虎克公司大约将两万吨的化学物质废料封存入铁桶中,放入爱河。1953年,虎克公司将这块地出售给了尼亚加拉城的教育委员会,计划建造小学。但施工过程中,建筑人员发现了化学药罐,建议停止建设校区。几经辗转,政府决定将此地改造为低收入家庭和单身家庭的住宅区。
上世纪50年代初,有居民陆续发现这一地区时常有难闻气味。1976年,两名当地记者开始调查爱河地区。调查显示,爱河地区大约存在着82种化学复合物,其中有若干种可能导致人类或动物患癌。通过居民的抗议和反映,联邦政府实施紧急经济援助,并转移附近地区900户居民。
爱河事件在美国国内造成了重大影响。虎克电化学的母公司西方石油公司为清除污染物、撤离居民等事项,支付了1.8亿多美元。1980年,在爱河事件的促进作用下,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超级基金法案》。2004年,在24年之后,爱河地区的污染物清除工作宣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