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SG18)”在四川成都举办。来自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塞尔维亚、瑞典、捷克、俄罗斯、匈牙利、波兰、土耳其、埃及、南非、加纳、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国际商务代表出席本次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宾在开幕式欢迎辞中表示,土壤和地下水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大环境保护和民生工程,已经纳入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既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又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不仅需要依靠政策和制度,也需要学术界、产业界的通力合作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当然,我们也需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国际合作,采取共同的行动,利用全球的科技力量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的发起,旨在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一个专业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更好地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概念、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希望与会代表能畅所欲言,广泛交流,为推动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理论、工程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国际合作贡献智慧。
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法案室付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背景,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情况,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解读。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任景明做了题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土壤与地下水》报告,报告通过我国“三大区”战略环评中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分析,提出我国土壤与地下水保护工作需要“水-土环境协同防控”,土壤与地下水的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等建议。法国波城大学罗伯特 杜润(Robert DURAN)教授做了题为《矿山尾矿系统微生物多样性与污染的自然衰减》的报告。
在“对话”环节,来自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管理部门、学者以及企业界的代表围绕“科技创新与土壤与地下水产业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围绕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立法、政策、标准、科技、产业、金融手段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同时对未来土壤污染防治配套立法、标准、责任险以及产业发展做出了相关建议,与会代表与对话嘉宾互动,提出了大量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好想法、好办法。
本届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会期2天,围绕“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主题,采用“3+3+1+1”研讨模式,“3”是开幕式、主旨报告、学术交流;,“3”是同期举办三场专业论坛的“金属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论坛”、“工业场地土壤污染修复论坛”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论坛”;“1”是科技与产业“对话”;“1”是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高级研修班。
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起并主办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五届。在往届会议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受邀到会做精彩的学术报告,展示和分享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上的探索和认识成果,对提升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