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极端天气,我们该下多大力对付它们 城市天气、气候和环境服务变得愈加重要 寒潮今袭陕 西安气温大幅下降周末城区最低温1℃ 吉林全境降雪明显减弱 雪量强度等52年来罕见 冷空气重新来临 北部地区气温将会下降4到8度 今日大雪寒流抵京 明天凌晨最低-9℃ 4名日籍游客暴雪被困河北怀来 3人遇难1人生还 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今年入冬以来最低值 北京迎来持续北风天气 一天更比一天冷 未来三天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 新疆北部气温将降至入冬最低 多地已至零下20℃ 雨雪席卷黑龙江 鹤岗现50年一遇暴雪 北京明日预计有小雪 或将持续到14日上午 中东部将降温4到8度 东北有强降雪 今冬第二场雪本周末抵京 部分地区或将出现暴雪 报告显示:澳洲人均碳排量居全球第三高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提请防范雪灾冻害 内蒙古大部气温回升 明后天将有降雪 西安未来2天将持续晴好天气 今日最低气温1℃ 数十艘国际航船因长江口大雾受阻 内蒙古“立冬”大部天气转晴 9日再迎冷空气 内蒙古赤峰遭遇寒潮袭击 低温降雪严重影响农牧业 今起山东迎明显降雪大风降温 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 浙江下起入冬首场雪 高速行车未受影响 重庆多地雨雾弥漫 部分路段因雾关闭 东北华北气温下降 黑龙江山东半岛有较强降雪 台风“山神”转向奔广西沿海 中东部大风降温 黑龙江鹤岗遇大雪 出租车涨价市民囤积食物 天津昨夜局地降中雪 道路结冰出行注意安全 上海今起大风降温 昨日或已入冬 内蒙古遭遇首轮大范围降雪 多地积雪深度超历史极值 新疆北疆再现大到暴雪 赛果高速积雪最深达70厘米 新疆多地气温20年最低 防寒防冻成“紧急任务” 雨雪袭辽宁 部分高速公路封闭 交通运输部:涉水工程通航安全大检查19日启动 京藏高速5日晚恢复双向通车 滞留车辆大部分撤离 未来三天湖南降雨持续 局地有大到暴雨 飓风袭击美国东部 七千航班取消万人遭遇停电 大风出行需谨慎 风沙迷眼千万别揉 京城太阳接班气温小升 本周后几天或有大雾 贵州持续阴雨 毕节西部将现冻雨 俄和东欧近200人被冻死 气温降至零下50度 冷空气频入侵 需求加大致液化气涨价 江西省上饶玉山县雨水偏少出现旱情 中国东北等地将有明显雨雪天气 海南大到暴雨 天津昨起普降大雨 平均降水量超历史极值 今明中东部升温明显 局地升幅达12℃ 龙卷风袭击奥克兰已导致3人死亡 强台风“宝霞”登陆菲律宾 6人死5万人流离失所 大风降温天气2日止步,3日起气温小幅回升

您的位置:首页 >环球扫描 >

极端天气,我们该下多大力对付它们

来源:更新时间:2012-11-06

北京部分地区上周末遭遇暴雪袭击,为52年来之最。这是今年北京及周边遭遇的第二次极端天气。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飓风“桑迪”从大西洋袭来,其强度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级。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在增多,这至少是新闻留给公众的突出印象。那么这个印象是真实的吗?我们有必要为预防极端天气大规模行动起来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极端天气确实在增多,而原因是地球的气候在变暖。北京在过去100年里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摄氏度,全球同期上升了0.74度。但对于气温上升的原因是否来自温室效应的人为因素,以及气温升高是否真的提高了气象能量聚集,科学家们并无定论。

政府应推动做一项基础研究,即极端天气增多以及它们的强度更大是否已成一个大趋势;在未来几十年里,极端天气最可能袭击中国的哪些地区;以中国各地目前的基础设施水平,损失会有多大;为拥有抗御未来极端天气较宽裕的能力,中国都需要做什么,意味着多大的成本投入,等等。

在这些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应有进一步的政策研究:我们应把多少资源投向对付未来的极端天气。由于资源是有限的,虽然抗极端天气的投入越大越好,但我们却不太可能那样做。我们只能在民生等其他发展同抗御极端天气之间选择投入的最佳比例。

这些研究针对的都是未来,不可能很精确,但却可以为中国各地的公共政策提供讨论和决策的基础。在没有极端天气的大多数时间里,这些研究以及它们提供的争论可以提高社会对极端天气的警惕,也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国家做投多少钱防灾这项抉择的艰难。

预防极端天气是比救灾昂贵得多的社会工程,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低,就越只能搞事后的救灾。而发展水平越高,就越有能力向预防极端天气做投入。中国显然处在从主要救灾向更多防灾过渡的半路上。

从美国“桑迪”飓风带来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来看,完全预防气象灾害任何国家都做不到。但减少灾害的损失却大有可为,除了增加物质投入,建立更完备的快速反应机制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年年抗灾,但应对极端天气的系统研究还较薄弱,对气象变异对受灾区域和受灾强度有什么影响,社会不太了解,政府同公众在这方面的沟通很少。中外各自做了什么,谁在哪方面做得更好些,舆论也不太清楚。

中国各地的极端天气加在一起不算少,公众对气象的兴趣应算是不低的,加强极端天气研究无论对政府的工作,还是对民众的信息需求,都有挺高的对应度。这项工作如果开展得有效,还可以大大降低灾难突然降临对公众的情绪冲击,减少舆论对“天灾”还是“人祸”的争执。

人类不可能摆脱天灾,但我们应当让自己的预期更接近真实,更理性地决定我们用多少资源预防风险,并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风险的存在。我们的经验将同气候变暖同步增长,各种信息和我们的各种利益错综交织,我们得清楚自己站在哪里,选择什么,不能糊里糊涂。

热点图文

治沙高手“刘红柳”,夫妇二人投身大漠,耄耋之年依然很忙
治沙高手“刘红柳”,夫妇二人投身大漠,耄耋之年依然很忙
大型儿童环保音乐舞台剧《幸福在哪里》在京首演
大型儿童环保音乐舞台剧《幸福在哪里》在京首演
陈文森:以绿色的名义告别青春
陈文森:以绿色的名义告别青春
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牵手当地人共筑文明大环境
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牵手当地人共筑文明大环境
聚焦环保实践 第六届北大光华公益案例大赛落幕
聚焦环保实践 第六届北大光华公益案例大赛落幕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