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呵护秦岭生态 展现自然之美 “2022清风行动”成果显著 国家林草局西北院探索松材线虫病无人机监测技术 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效果显现 安徽铜陵林政执法构建社会共管新格局 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年会举办 河北隆化苏木营林场压实林长责任 标准完善带动辽宁郁金香产业效益提升 国家林草局中南院派员督导湖北林草湿调查监测等工作 青海启动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植被破坏与恢复潜力调查评价工作 专家建议建立林草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林草高质量发展 | 精准管理 推动安徽科学绿化见实见效 碧水源副董事长、总裁黄江龙出席第二十届水业战略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北控水务集团副总裁冒建华一行赴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访问交流 超54亿元投入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 2022水业战略论坛举办 “十四五”水务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聚焦碳交易(下):碳排放权交易概况及交易详解 广西阳朔普益乡:“党员红”奏响夏种“进行曲” 呵护秦岭生态 展现自然之美 湖南衡阳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青海天峻木里高寒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成效显著 陕西咸阳23073株古树有了“身份证” 北京多措并举推进林下补栎专项行动科技支撑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8个方面显著成效 广西林业累计带动120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山东枣庄太空诱变育种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家林草局调研指导浙江林业科技工作 广东湛江启动国际红树林行动日系列活动 广西油茶综合产值已达400多亿元 山东淄博扎实推进草原(地)有害生物普查 浙江德清建起全国第三大朱鹮种群 云南开展2022年全省林草系统行政执法案件评查省级抽查工作 云南持续推进关注森林活动 重庆召开2022年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 陕西利剑斩污护生态 铜川启动“清废行动” 深水海纳集团荣获中国财经峰会“2022杰出上市公司奖” 广西首家以环保产业命名的绿色基金开业 2021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等11大奖项颁奖仪式举办 杭州水处理中心签约印尼造纸5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 天津: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5万立方米/日 新增和改造污水管网35公里 金达环境与埃克森美孚(惠州)合作项目奠基开工——开创中国大型石化工厂污水完全外委服务先河 国家林草局规划院赴辽宁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普查国家级质检工作 林草高质量发展 | 江西:走向万物和谐,成就多样美丽 4家国际环保组织向青海自然保护地管理单位捐赠野外巡护物资 国家林草局驻北京专员办(国家濒管办北京办事处)携手天津新港海关严守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门防线 航天凯天环保44.57% 股份挂牌转让,底价 8.64 亿元 工信部开展2022年工业节能监察,聚焦多领域 金固股份转让金固环保设备100%股份,煜驰环保科技等接盘 太和水:推进战略转型升级 拟收购海赫饮品100%股权,布局天然苏打水领域 重庆印发方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5年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将达97.3%

您的位置:首页 >污染防治 >

呵护秦岭生态 展现自然之美

来源:人民日报更新时间:2022-08-04

陕西省汉中市,油菜花海美不胜收。汉中市委宣传部供图

陕西省榆林市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营区周边,民宿坐落在花草之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 翊摄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朱鹮翩然飞舞。张跃明摄(影像中国)

8月1日,陕西省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外籍记者在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本报记者 吴 凯摄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塬上架起光伏板。本报记者 刘发为摄

悠悠汉水,奔流不息。巍巍秦岭,草木葳蕤。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组来到了朱鹮的家乡——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秦岭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近年来,陕西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洋县广大干部群众更是倍加呵护秦岭生态,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到了洋县,要看朱鹮。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体在洋县境内。在保护区内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一个占地10亩的朱鹮野化驯养大网笼引人注目,几十只朱鹮或展翅飞翔,或低头觅食。

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进入20世纪后,全球朱鹮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

1981年,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洋县姚家沟发现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40多年后的今天,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突破7000只,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在发现朱鹮后的十几年里,每个巢下都有我们的科研人员或志愿者24小时监测保护。”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张跃明感慨,“如今,我们已经由对个体的蹲守跟踪保护,转变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

洋县的田间阡陌,朱鹮随处可见。农民在水田俯身忙碌,鸟儿就在身后蹦蹦跳跳觅食。当地村民说:“地里不撒任何化肥农药,我们是全民护朱鹮。”

除了采用保护恢复栖息地、种群监测、社区共管共建等就地保护手段,保护人员还积极攻关朱鹮的人工繁育技术,探索朱鹮的野化放归。目前,陕西已建立5个朱鹮人工繁育种群基地、4个野化放归种群,不断将人工饲养繁殖个体重新引入其历史分布区,野生朱鹮栖息地面积由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

据悉,朱鹮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已经扩展至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地。我国还向韩国、日本输出种源14只,朱鹮已在韩国、日本重建种群。

秦岭物种多样性保护不断传出喜讯

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洋县华阳镇的华阳景区被称为“秦岭四宝园”。在这里,优雅的朱鹮引颈展翅,可爱的大熊猫在啃食竹子,顽皮的金丝猴追逐嬉闹,憨厚的羚牛埋头吃草。

2021年9月在陕西省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其吉祥物设计方案,就是以“秦岭四宝”为创意原型。许多人也通过这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吉祥物形象,萌生了进一步了解秦岭、了解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愿望。

在汉中市勉县新铺镇工作了13年的彭海龙是个“植物迷”,每当碰见不认识的植物,他便掏出手机,通过识图软件仔细辨识。“这些年发现的植物品种越来越多,有时候为了弄清楚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我能够忙活三四个小时。”他说。

今年3月20日,彭海龙在新铺镇七姊妹村发现了一种没见过的花。村民告诉他,这叫“抱鸡母花花”。他联系上了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的熟人,经专家实地考察,确定这种花名为“陕西羽叶报春”。

专家告诉彭海龙,1904年植物学家在秦岭山区发现了陕西羽叶报春,但此后一直未在野外发现,以致植物界一度认为它已经灭绝。直至2015年,专家才在洋县重新发现了它。彭海龙激动地说:“这种花是第一次在海拔600米的地区被发现。这说明咱秦岭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去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在秦岭太白山海拔2700米以下区域被首次发现;不久前,在秦岭首次发现荞麦叶大百合和秦岭薤……秦岭物种多样性保护不断传出喜讯。

用好科技手段,秦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家住洋县华阳古镇的闫超,开了一家名叫“超哥家园”的农家乐。院子周边有十几个野生朱鹮巢,时有朱鹮悠然飞过。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这几日都是客满,闫超吃上了“生态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陕西将秦岭生态保护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秦岭范围内建成各类保护地116处,总面积0.92万平方公里,有效保护全省75%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种群类型。

物联网监测、热成像识别、无人机巡护、“环保智慧大脑”……一项项高科技手段,为秦岭拉起一张数字监测网。目前,陕西初步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用好科技手段,秦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2021年10月,秦岭国家公园创建获正式批复,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磅加码”。围绕秦岭生态保护修复,更加科学完备的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正在酝酿,秦岭生态资源将得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

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了解到:近年来,陕西省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秦岭(陕西段)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的345只。金丝猴种群达到5900余只,羚牛种群数量突破5000只。红豆杉、珙桐、独叶草、华山新麦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人民日报记者 原韬雄)

热点图文

呵护秦岭生态 展现自然之美
呵护秦岭生态 展现自然之美
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效果显现
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效果显现
林草高质量发展 | 江西:走向万物和谐,成就多样美丽
林草高质量发展 | 江西:走向万物和谐,成就多样美丽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我和青松守北疆——记坚守在樟子松母树林的林草人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我和青松守北疆——记坚守在樟子松母树林的林草人
林草高质量发展 | 绿色在红土地上流淌——江西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综述
林草高质量发展 | 绿色在红土地上流淌——江西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综述
广西人工林:地变肥沃产出增
广西人工林:地变肥沃产出增
河北宣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
河北宣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
矿坑上崛起的辰山植物园
矿坑上崛起的辰山植物园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