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索尼宣布,2050年将在气候变化、资源循环、化学物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等4个领域实现环境负荷为零。无疑,“环境零负荷”是一个大胆的目标;在实践中,也将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的动作。
“它不是口号。”日前,索尼集团副董事长中钵良治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表达了“技术的索尼”希望成为环保领域领导者的坚定决心。为此,索尼从2050年反推,每5年为一个阶段制定中期计划,且有具体的工作目标。
如何协调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相互促进,是摆在索尼眼下最大的课题。不过,索尼似乎并不担心。中钵良治告诉记者,唯一的解决之道是技术创新。60多年的发展史里,索尼总是善于以先进的技术赢得未来,这一次也不例外。
“环境零负荷”:循序渐进的战略
索尼将“环境零负荷”的目标分解贯彻到每项业务流程中去。
生物电池可以利用酶将运动饮料或果汁等含有葡萄糖的水溶液分解,转换为电能。在前不久落幕的“2011年中日绿色博览会”上,索尼通过可乐发电带动风扇飞速转动,首次向中国观众展示了这项自2007年问世以来不断提升发电性能的技术。
索尼以“走向零负荷之路”为主题,在本届展会上还亮出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净化等领域诸多尖端环境技术。中钵良治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这些创新技术在各个环节贯穿了环保理念,表现出索尼为“将‘环境零负荷’的目标分解贯彻到每项业务流程中去”所做的努力。
“环境零负荷”是一个循序渐进且稳健的庞大战略,描绘了索尼2050年在气候变化、资源循环、化学物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等4个领域实现“零负荷”的蓝图。目标是将能源消耗、废弃物使用降到最低,力求温室气体零排放和重点资源的一次性材料利用为零,并通过各种活动维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中钵良治介绍说,为实现这一长期愿景,索尼集团从2050年逆向反推,设置了5年1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涵盖了从技术开发到产品回收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同时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了目标。
索尼首先反推出2015年之前的中期目标,包括单位产品的年耗电量较2008年减少30%,单位产品的重量较2008年减少10%,源于石油的塑料原料的使用量较2008年减少5%等。
与此同时,索尼也意识到,完善的商业运作要求在经营决策时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即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商业伙伴、当地社会及其他相关组织的利益。例如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索尼就是通过与零部件供应商和回收厂商合作实现的。“在中国,我们正和业内合作伙伴进行协商,研讨如何建立回收体系。”中钵良治透露。
技术制胜:侧重材料和基础研究
索尼的技术创新更侧重于材料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
1946年,井深大在创办索尼时曾立下“创立宗旨书”,称企业的主旨是“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半个多世纪以来,技术已经成为索尼安身立命乃至赢取未来的利器。
2011年3月,索尼宣布重组为两大集团,所有消费电子和网络服务业务合为一体,成为“消费产品及服务集团”;B2B、部件与半导体业务组成“专业及部件解决方案集团”。后者积极拓展在新能源等领域的业务机会。
据了解,索尼正从3个方面进行能源相关技术的开发:一是节能,开发节能产品和技术;二是创能,即新能源开发;三是储能,将白天用不完的电能储存到晚上用,达到用电负荷均衡。
在中钵良治看来,经济发展、环保和能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技术创新。而索尼在能源领域拥有独有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能源业务已经成为索尼新的增长板块。
“索尼一直有开发轻、薄、小巧、低能耗产品的传统,现在需要把这种理念和技术融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中去。”中钵良治说。
2009年,索尼对环保技术开发的投入是171亿日元。不过,与其他公司更乐于提供能源管理系统等整体解决方案不同的是,索尼的投入和技术创新更侧重于材料技术和基础研究领域,包括重要材料技术的突破、优化和实验室技术的提升等。
去年6月,索尼对外公布了最新研发的橄榄石磷酸铁锂电池的全新储能模块,这被外界视为其全球新能源电池版图扩张战略中的杀手级产品。在“2011年中日绿色博览会”上,索尼展示了一款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的主要材料是硅,通过染料分子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很容易实现颜色变化和多样化设计。经验证,该电池模组试验机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不仅成本低,而且制造过程中污染很小。目前,该产品的相关产业化推广正在准备中。
中钵良治坦承,环保、绿色目前还只是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它无法给公司带来直接利润。如果想成为公司发展的充要条件,只有要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效益。对此,他强调,必须从技术的角度建立真正的绿色商业模式。而这种商业模式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去年日本政府推出了节能家电补助制度,支持厂商销售节能产品,结果日本国内电视机销量猛增。
“如果有政策支持,顾客很容易选择绿色产品。”中钵良治说,“而我们也可以通过更好的技术创新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携手共赢:中日面临共同难题
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同样面临能源和环境两大问题。
虽然在日本文化中一直有惜物的传统,但如果去日本,人们会发现,便利店都是24小时不打烊;一到晚上,大街上总是灯火通明。这种能源浪费现象在日本许多地方都存在。
采访中,中钵良治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的大地震后,日本人开始反思,对节能进行了更为细微的思考。他随即话锋一转指出,对于中日两国而言,经济发展同样面临能源和环境两大问题,它们都将深刻和长远地影响两国经济的发展。
中钵良治认为,中日两国在环境方面有许多共识,也“正携手做一些实际的事情”。例如上文提到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就是索尼与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联手开发的。据了解,这款电池在中国首先生产和推广的可能性非常大。“在这个领域,我们的研发人员和经费都在大幅增加。”中钵良治表示。
不仅如此,索尼在中国的7个制造工厂以及办公室将全面推进节能措施,削减和再利用废弃物,开展水的净化与再循环,对在实施中对化学物质进行严格管理并设定数值目标。
据中钵良治介绍,索尼的工业用净水技术使用的是植物提取剂,虽然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但为了保护太湖水,其在苏州的工厂已经开始应用这种技术。通过新技术产生的排水污染,比现有技术处理后的排水污染减少了很多。尽管没有披露具体的成本数据,但看到记者似乎心存疑虑,中钵良治笑着一字一顿地强调:“不会增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