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低碳能源普及,“脖子”卡在哪儿? 新能源投资巨头泰丰: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无“双反”趋向 环保企业线上参与绿金汇沙龙 分享战疫经历分析疫情影响 多省违反电价政策致电企损失数亿 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何屡现“草木皆兵” 专家把脉点评“无废城市”建设 国际:绿色印刷助力出版走向低碳与绿色 江浙沪三地企业联手攻克“船舶脱硫术” 全球清洁能源项目投资反弹 股权融资不给力 晶科能源已停产 光伏企业状况堪忧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将迎“质变” 木薯产业走循环经济之路 南宁新能源产业蓄势腾飞 传统行业融入新能源产业 太阳能傍上物联网 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研发更要重产业化 绿嶺产业园 低碳经济创造天津新工业形象 资本热捧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大规模推广还需10年? 逆市投资 意大利光伏企业康维明落户张家港 氢燃料电池业务正逐步贡献价值 多晶硅产能快速发展 成本领先是长期竞争力 广东碳市场让减排风生水起 低碳大秀现身白马 “中国新锐”震撼登场 天津完成氢燃料电池车首次加氢测试 绿色项目缺钱快去伦敦交易所上市 美国“碳排主力”从煤炭转向油气 西水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小记 部分快递企业试点可循环中转袋应用和绿色采购 港口岸电助力绿色港湾 粤港澳三地合作推进岸电建设 节能减排政策为电力监控仪表市场带来了春天 人工智能亟须打破产业化瓶颈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循环再生大显身手 北方雾霾成因复杂 协同治理才能根治 高端继电器为智能电网新能源业“保驾护航” “十二五”规划出水 光伏业迎“黄金时代” 错峰生产刺激水泥价格上扬 多地区主动“断尾求生” 依托新能源产业优势 龙力生物迎来高速发展期 氢能大热难掩产业发展短板 半壁河山遭雾霾笼罩 百亿空气财富有望破茧 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产业链深度整合 大唐再探风电新路径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 选口罩不必追求最高等级 “十二五”唐钢努力实现循环经济“四个零”目标 环保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 长青集团 打造生物质发电创新盈利模式 节能补贴+绿色回收为绿色消费赋能 牛仔布行业:低碳经济之路非走不可 北京将全面建立四级田长制 上海世邦破碎机加速推进中国煤矿走向循环经济时代 A股特斯拉产业链掀涨停潮:新能源产业链走强背后现隐忧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有望复制丹麦模式 杭州探索垃圾分布式处理 就地资源化利用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科技 >

低碳能源普及,“脖子”卡在哪儿?

来源:更新时间:2011-12-27

要低碳,还得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就像社会包含多种经济成分一样,我国同样需要多种能源成分――以各类可再生的新能源形式,补充乃至替代“高碳”的传统能源。然而,低碳能源的“脖子”卡在哪儿了?

记者前天专访了上海交大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如竹教授。

多出来的电无法被回收

记者:日常直接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电和气。这两种传统的“旧能源”,有什么节能增效的新用法?

王如竹:不论燃煤还是燃气电厂,都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转化效率其实不到一半,大量的热能被浪费了,比如热水、热气白白排放,无法像电能一样远距输送至生产、生活场所。同时,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也相当可观。因此,国外通常采用冷热电三联供方式,由用能单位按各自需求自主供应,形成分布式供能的格局。

记者:国内也有宾馆、医院采用了这种新方式,但为什么铺不开?

王如竹:合理的分布式供能接入相对绿色的天然气来发电,同时充分利用余热,满足用电供热制冷之需。重要的是,各个分布式供能点在自给自足之外,还能将余电送回电网,获得电价收益。但在国内就有一个“卡脖子”的地方――多出来的电无法入网,更无法收购,这种分布式供能当然成不了气候。

记者:为此,不少发达国家的电表是双向计费的。

王如竹:这才是真正的“智能电表”,既算发电也算收电。

智能电网应包容新能源接入

记者:那么,太阳能、风能等低碳能源的应用和普及是不是也因此被卡住了“脖子”?

王如竹:正是如此。我们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就应该全面包容太阳电、风电接入电网。光电场、风电场都可以采取分布式供能方式,甚至家用太阳能的余电也可并入电网。如果用电多了,发电也多,收支可以相抵。

记者:看来,智能电网在新、旧能源方式融合上非常关键。

王如竹:智能电网将发挥核心的调控作用,打通各种形式的能源,盘活整个能源局面。在能源利用效率极高的日本,一种微型智能电网甚至让太阳能与电动车建立新的能源关系,入网的太阳能家庭能将富余的太阳能存入电动车电池内,从而带动新能源交通的发展。

记者:但目前提到“智能电网”,似乎还是火电一家的事。

王如竹:智能电网还是电力企业主导,甚至有垄断。太阳电、风电固然不如火电那样持续稳定,因此一些集团以“电网安全”为由,“婉拒”其他类型的电力并网,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智慧地解决的。国家层面应机制创新,全盘统筹智能电网的多元性。

技术已自主政策也要有

记者:最近,上海交大图书馆实施了学生团队研发的“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监控”项目,引来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无偿提供智能传感设备。您怎么看这种节能改造模式?

王如竹:事实上,国外非常关注国内低碳经济领域的策略和动向,比如日本方面就在国际合作中对智能电表供应表示出浓厚兴趣。因为,中国能源改革一旦全面启动,新增市场十分巨大。

记者:所谓“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是一驾最大的马车吧?

王如竹:在当前国情下,政策导向在需求拉动、市场培育方面的作用,可能远远大于技术本身的作用。目前,在低碳能源领域的众多适宜技术已经自主,但能否适用内需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能源新政。比如分布式供能方面,尽管欧美日都有大牌产品,但国内车厂、船厂的发动机部门也具备基础,可在相关市场打开时迅速转型为分布式供能设备供应商。

记者:也就是说,技术基础不卡脖子了,政策基础也不能卡脖子。

王如竹:没错。发达国家在推行低碳政策时力度很大,有路线图,有时间表,还有补贴。眼下,我国太阳能、风能装机容量增量很大,甚至被认为超前,其实这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在政策上有利于发动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这些增量也将很快被消化吸收。尽管低碳能源初期成本可能较高,但从整个生命周期看,越是长久应用越有效益产生。

热点图文

六部委意见出,政策红利下,民企如何卡位?
六部委意见出,政策红利下,民企如何卡位?
清洁供暖:从清洁优先转向与民生并重
清洁供暖:从清洁优先转向与民生并重
守护疫期环境 行业先锋冲在前
守护疫期环境 行业先锋冲在前
我国现阶段有多少家危废经营单位?如何让危废部危险?
我国现阶段有多少家危废经营单位?如何让危废部危险?
唤醒“沉睡”的生命
唤醒“沉睡”的生命
“最严限塑令”年底落地 可降解塑料市场巨大
“最严限塑令”年底落地 可降解塑料市场巨大
农村娃娃喝到安全水
农村娃娃喝到安全水
山东搭技术平台促工业废水处理
山东搭技术平台促工业废水处理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