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物联网:成熟期必须建立市场化机制 智能家居看似很近应用很少 缺用户还是缺标准 安防网络化需求提升 应用趋势日益凸显 中关村云计算产业基地在中关村软件园正式启动 智能电网软件 “绝对优势”如何保持 交通卡兼容 日本将实现铁路公交一卡通 广东珠海智能电网建设部分试点已建成 重庆首次使用D5000智能电网支持系统 军事物联网开启军营“智慧”生活 国电南瑞承建扬州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光伏并网专项投运 玛雅人算错了! “微信路况”助你轻松脱困2012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创造更多服务价值 昆明2013年全面启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高交会上空“新云”密布 智能家居热门应用:云电视掀家电智能化风暴 智慧城市机会或达2万亿 六方面入手把握机会 国家电网在闽建设智能电网 农村电网将步入智能化时代 中国中兴通讯在越南推介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管理告别粗放式 安徽民建建议打造"智慧城管" 北京首个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项目落成 全国首个交通安全日 江门普及智能交通知识 我国智能交通的不同应用领域分析 批评浪潮之下的"法式"云计算 脚踏实地 智能家居的电商之路还有多远 北京公交电子站牌多成摆设 未及时准确发布信息 呼和浩特首批“电子警察”将正式上岗 政产学研合力推动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呼之欲出 “视觉龙”工业智能机器人:视觉引导控制器 深圳市智能交通服务再度提升发展 辽宁电力物联网示范应用试点年底整体上线 东南亚车联网发展迅速 85%的司机使用远程信息服务 智慧农村,奔向致富小康路 年底盗窃多发 智能家居助力防御系统智能化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报告发布 运营是关键 河北3G移动调度网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水平 山东东营国土局与联通共推"智慧城市"建设 智能家居或成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家居涵盖四大模块 中国智慧城市的六大建设特征与四种运营模式 以云计算促进产业发展 哈市打造国际数据中心 交通“惨不忍睹” 智能交通建设迫在眉睫 中国嘉兴“智慧民生”信息门户启动 办理公共事务 8家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将向市民免费开放 宁滨:从技术层面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黑龙江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电网试点初步告竣 辽宁电力物联网示范应用建设将进入实施阶段 华南首家物联网综合实验室落户邑大 500亿投资 上海焦距智能电网发展 智慧工业与物联网物联网将激发工业“智慧” 中国特色智能电网建设:讲究轻重缓急 实例探讨 云计算为安防技术应用铺平道路

您的位置:首页 >气候变化 >

物联网:成熟期必须建立市场化机制

来源:更新时间:2012-11-29

我国物联网发展已步入第四个年头,其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迈入信息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政策层面投入是主要推动力、应用有广度但缺乏深度使得层次整体偏低、“政府买单”成常态市场化机制缺乏、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但技术短板未能有效突破,与国外物联网应用有着较大差距。笔者认为,在技术产业相对落后、应用市场又明显差异化的形势下,我国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布局,协调发展,从先期政府主导逐步向成熟期市场化机制过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联网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才能使我国在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据制高点。

政策成产业发展最强动力

与国外物联网发展偏重于“市场驱动型”不同,我国更贴近“政策驱动型”。自2009年温家宝视察江苏无锡发表重要讲话、开启中国物联网发展新纪元以来,中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的政策投入,已成为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2010年,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接下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强调“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2011年4月,财政部出台《物联网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物联网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定、应用示范与推广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6月又修订了《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物联网企业提供了金融支持。2011年12月,工信部出台《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在中央政策导向之下,全国近30个省区市已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园和产业联盟遍地开花,各地都想借物联网东风拉动产业经济发展,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发展形势可谓风起云涌。可以预见未来中长期内,物联网仍将成为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力度可望继续加大。

市场化机制缺乏

我国物联网应用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市场原生动力不足,以 “政府买单”的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类应用为主。行政指令或管理措施成为市场的风向标,吸引产业聚集。现阶段“政府买单”的应用占到了总量的70%~80%,主导方式通常有政府倡议、统一规划、政策强制实施等,商业模式有政府直接投资、政府BOT(建设-经营-转让)、政府间接补偿、多方联合投资等多种形式。

如食品安全领域,2011年商务部和财政部投资40亿元打造36个城市食品溯源物联网民生工程项目,统一规划建设中央、省、市级追溯管理平台。2010年国家煤矿安监局要求各生产单位3年之内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国家药品案例规划(2011-2015)》明确提出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对批准上市的药品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电子监管覆盖所有药品品种。这种政策的规定和要求为物联网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刺激技术与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使企业快速成长。

这种“市场靠政策”以及“买单靠政府”的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初期能起到促进作用,但不具有可持续性。立足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价值链共赢的商业模式,形成应用、技术、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软着陆。

应用层次整体偏低

与国外物联网应用大多专注于某个行业或局部领域不同,我国物联网已成为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一面新旗帜,应用更广泛地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如在安防领域,主要有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在电力行业,主要有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应用;在交通领域,主要有ETC、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在物流领域,主要有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也已经开展;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应用也做得风生水起。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如陕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文物保护、贵州一些酒厂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名酒防伪,等等。

虽然应用在稳步推进且亮点频出,但仔细分析,应用层次整体偏低,基本还是以前信息化的层次,具有物联网内涵的应用较少。比如智能交通目前做得最成功的是不停车收费(ETC)和车辆定位,这些技术和应用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国外大范围推广普及,不能不说我国的应用层次较低。

国内外应用层次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信息化程度的差距。发达国家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的信息化程度较高,比如交通、物流信息化已基本成熟,我国市场的一些应用需求他们早已实现。而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落后,信息化起点较低,造成需求层次较低,再加上缺乏深度挖掘和流程创新,应用层次可想而知。

我国物联网应用市场的需求颇具中国特色,比如环保节能和公共安全(食品药品打假、医疗器械追踪、重大基础设施安监)方面的需求迫切。此外,我国工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还处于小农经济,城市快速发展要求管理水平提升等都为物联网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短板未能实质突破

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以及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0年RFID产业首次突破100亿元,2012年有望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0年传感器市场销量突破900亿元, 2011年有望实现1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的M2M应用服务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亮点,2011年年底,M2M终端数接近2000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M2M市场。虽然产业规模增长迅猛,但国内外在核心技术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我国技术整体落后的局面仍未有明显改善。发达国家(美欧日韩等)掌握核心技术,产业链条成熟,少数大公司的产品在全球应用市场实现了垄断。而国内大部分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我国传感器技术、RFID超高频芯片设计和集成技术、信息处理与决策分析技术、基础电子制造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大规模应用对物联网产品低成本、低能耗、高智能、高可靠性的要求。如国内从事传感器科研、生产、应用的单位超过1500余家,但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的芯片从国外进口,传感器技术水平比国外要落后10~15年,可靠性指标低一至两个数量级,而且国产传感器的产业化率不到5%。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在重大科技专项布局中加强了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内容,出台各种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极大地鼓舞并激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相信在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的技术短板一定会得到实质性改变。

热点图文

明星环保 | 蒋劲夫:守护蓝天,共享美好未来
明星环保 | 蒋劲夫:守护蓝天,共享美好未来
聊聊“最美”巡护员的故事:何王庙“鱼王”周家喜
聊聊“最美”巡护员的故事:何王庙“鱼王”周家喜
煤厂变身敬老院
煤厂变身敬老院
盯住“潘多拉盒子”的守护神
盯住“潘多拉盒子”的守护神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公益资助计划在京启动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公益资助计划在京启动
植绿高原 保护雪山
植绿高原 保护雪山
胡同里的植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胡同里的植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只要科学规范使用,对人体无害”
“只要科学规范使用,对人体无害”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