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这些“科学”流言,你“中招”了吗 清洁技术创新 欧意德清洁柴油技术占先机 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 建筑节能需“知而后行” 我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投运 美国加速有机低碳太阳能材料研发 贵州环保公益舞台剧首演 争取节能减排扶持补助 绿色低碳为运输行业注入新活力 绿色足迹 环保公益资助来到雪域高原 气候报告:碳捕捉封存技术价值不容忽视 池州市四措施着力建设“绿色低碳公路” 论坛倡议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青海政协委员建议加大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支持 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254.5亿元 国内首创稀土萃取分离新技术 可实现废水零排放 支招雾霾天人群有效防护 手机打卡算出勤时间?延期复工工资咋算?一文读懂 10个新品透析智能电网10大关注新技术 数字+文化,跨界联姻带来“加速度” 力诺瑞特实现技术突破促太阳能行业发展 “零废弃”理念贯穿多环节 四川第六届“美境行动”颁奖 济南燕子山社区光伏发电示范工程每年节电20万度 聊城市住建委:建筑节能改造已完成15万平方米 网上献爱心,如何更放心? 胡同里的植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晋江供电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电力供应充足 云南启动生态环境宣传月 2015年国家电网将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000亿度 陕西洋县护朱鹮守生态迎来绿色发展新机遇 连云港将用海上风电淡化海水 日产万吨 千岛湖水基金正式启动 探索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 英科学家研制便携电池组 打造”太阳能士兵” 节能宣传进校园 庐江县商务局开展节约用电建设节能型机关 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图书馆 丹麦研究表明计算化学让生物燃料更安全 能源专家聚焦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产业前景看好 热情八月,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草帽”汤圆 呆萌有创意 梧州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实施 美科学家研制出人造叶 可进行光合作用并发电 十月随冷空气而来的传言,让你“感冒”了吗 采用主动平衡技术提高电动汽车电池效率和寿命 微塑料已无处不在 “守护美丽海滩 我们共同行动”全民净滩公益活动青岛站成功举办 美华裔教授从细菌获取生物燃油出成果 保定累计建成节能建筑3438万平方米 发展低碳城市 让夜间经济更有文化味

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民生 >

这些“科学”流言,你“中招”了吗

来源:人民网更新时间:2020-01-09

新华社发

5G辐射大?近视能治愈?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孕妇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这些以“科学”名义出现在朋友圈的文章,令人真假难辨,成为被频频转发、流传甚广的“科学”流言。

不久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从中可以发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信、出行、健康等领域成为“科学”流言多发地。

“辐射”没那么可怕

闻“辐射”而色变——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辐射”的“科学”流言为数不少。有人称,5G基站密度极其高,可能会对水分子和氧分子的一些震荡频率产生共振,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还有流传甚广的文章认为,国产高铁辐射严重,坐高铁等同于照X光。

事实上,辐射并不可怕,它只不过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自然界电闪雷鸣、太阳黑子活动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在日常生活中,电脑、电视机和吹风机等都是电磁波的发射源,电场辐射已经是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只要辐射在安全标准内,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需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时,运营商考虑到不同制式无线通信信号的叠加,工程施工会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实际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都会比安全限值要低很多。

与此同时,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的列车,使用的电力一般为2.5万伏特、50赫兹交流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完全不同于医院里X光的电离辐射。因此,“坐高铁=照X光”的说法属于误导。中国高铁的电磁辐射量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根本不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医疗健康成为“重灾区”

健康与医疗领域,可谓“科学”流言的“重灾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视,但也为流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渠道。如果盲信盲从,非但无益于健康,甚至有可能危害身体、延误治疗。

例如,有流言称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会感染流感病毒,加重妊娠反应,还会影响胎儿健康,甚至是导致胎儿的畸形。但实际上,孕期女性因抵抗力弱,更有必要接种流感疫苗,而且在孕期的任一阶段都可以接种。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严禁接种非灭活疫苗,此类疫苗有潜在感染胎儿的风险。

还有流言声称,长期服用降压西药容易致死,会让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药物的“毒性”则会摧残心、脑、肾,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但专家指出,只有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才会导致身体靶器官的损伤或衰竭,而服用降压药,其目的正是为了避免造成损害。即便出现副作用,也可以通过药物调整,得到基本解决,不会产生药物依赖。

针对当今社会常见的抑郁症,有流言认为其发病原因只是“想不开”“意志不够坚强”等,甚至指责和质疑抑郁症患者。事实上,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会遭遇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无法通过意志力控制痛苦。在及时回击流言的同时,全社会也应正确看待和治疗抑郁症、关心抑郁症患者群体。

警惕流言背后的利益链条

值得警惕的是,不少“科学”流言的产生和传播,背后还有利益作祟。危言耸听的背后,是在为产品和销售开道。

比如,“饥饿能够‘饿死’肿瘤,可以延缓衰老”。这条流言认为,人体细胞在饥饿的时候,能把自己体内无用或有害的物质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因此吃素或少吃饭可以激活“细胞自噬”,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等作用。

在这一流言的“激励”下,一些宣扬“断食养生”“喝风辟谷”的机构应运而生、大行其道。但事实上,“细胞饥饿”并不等于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饥饿,断食、辟谷也不等于医学研究中的自噬。通过少吃、吃素降低得癌的几率并不可取。

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利器——在电子烟销售广告中,这样的台词曾频繁出现。在“健康无害”“没有二手烟”等标签的加持下,电子烟在近年来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推崇。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虽然电子烟不含焦油,相对传统卷烟危害小一些,但电子烟中含有对健康有害的尼古丁。有些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甚至超过传统卷烟,所以用电子烟来戒烟根本是一个伪命题,甚至可能成为年轻人“沦陷”为烟民的开端。所幸,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发出通知,严令电商平台关闭电子烟店铺、撤回电子烟广告。

“近视能治愈”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多年来,治愈近视的流言总是换汤不换药,其背后无非是近视矫正机构和产品的夸大宣传而已。事实上,无论是针灸还是各种高科技的“神器”,都无法“治愈”近视。目前,近视只能通过局部药物、光学眼镜、角膜塑形镜、手术治疗等方式得到“矫正”,控制近视进展,但不能逆转已经发生的近视眼结构改变。

热点图文

这些“科学”流言,你“中招”了吗
这些“科学”流言,你“中招”了吗
千岛湖水基金正式启动 探索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
千岛湖水基金正式启动 探索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
主题邮局,独特的“邮政绿”
主题邮局,独特的“邮政绿”
小区装修垃圾该去哪儿?
小区装修垃圾该去哪儿?
广东鹤山六位一体精细化整治沙坪河
广东鹤山六位一体精细化整治沙坪河
探索“旧衣零抛弃”后的循环利用
探索“旧衣零抛弃”后的循环利用
故宫又上新:这种学历史方式太爱了
故宫又上新:这种学历史方式太爱了
一个青海女子的绿化梦
一个青海女子的绿化梦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