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冷空气来袭 哈尔滨“暖人才”紧俏 近期冷空气频扰河北 气温持续偏低 辽宁暴雪致万余班客车停运 渤海湾客滚运输停航 西北地区气温连降3天 最低不足-20℃ 外报:灭顶式飓风不再百年难遇 气候危机渐逼近 危地马拉地震造成至少10人死亡 50多人失踪 东北内蒙古气温回升 南方阴雨日渐增多 上海周日起转晴气温下降 下周初最低跌破10℃ 北京受强冷空气影响将于11月3日正式提前供暖 受强冷空气影响多地气温将达入冬以来最低 福建多地暴雨 福州最高温创下半年新低 受天气影响 安徽省高速发生多起交通事故 中国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低 西南江南华南等有雾 京城风雪将至备战寒冷 本周三场冷空气接踵报到 冷空气袭广西 南宁一夜降温10.5℃ 北京20日晚又遇降雪 城区交通拥堵指数达9.9 中东部气温回升 南方将有大范围阴雨 北京周五再迎雨雪 最高气温跌破10℃ 黑龙江省鹤岗遭遇大雪 出租车涨价市民囤积食物 中东部地区气温将逐渐回升 南方多地有雾霾 广东再遇浓雾能见度最低30米 一度现10公里车龙 北极融化将释放8500亿吨碳 全球变暖进程将加快 山东受冷空气影响气温逐渐下降 部分地区有轻霜冻 纷纷小雪中 沈阳市已有86家供热单位提前供热 内蒙古东部再迎降雪 白灾或将升级 极端天气"元凶"仍是气候变暖 发达国家成减排"拦路虎" 广州市未来三天气温上升雾霾增多 强台风“山神”来袭 中国北部湾将现巨到狂浪 北冰洋海水热量达上世纪90年代三倍 今明两天东北等多地升温明显 局地升幅可达8℃ 福建今起迎明显降水 中北部局部有暴雨 我国北方大幅降温 寒潮海上大风预警双双拉响 广西中南部雨雾弥漫 道路湿滑需注意交通安全 未来三天东北新疆有大到暴雪 南方将现明显降水 铁道部:做好迎战大风雪准备确保设备和行车安全 新疆多地暴雪致航班延误 石河子局部停电停暖 我国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 新疆降温4~8℃ 华南强降雨持续 本周我国接连大风降温 四川遭大雾袭击 10条高速路关闭 南方雾气伺机而动 明起强势冷空气入侵我国 日本北海道暴风雪致4.1万住户停电 31个航班停飞 飓风“桑迪”或致美国经济损失超10亿美元 北京今晚或将迎来第二次降雪 市供热办发预警 北疆多地降雪量刷新同期历史记录 气象局: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 新疆北部多降雪 全国大部气温回升 南方将有大范围雨水 英国西南遭50年来最大洪灾 数百人圣诞无家归 张家口市区最低气温达-23.9℃ 刷新52年最冷记录 全国多地气温创新低 明起中东部迎新轮雨雪 沈阳遭“冰封” 冰雨过后机动车上路打“寒战”

您的位置:首页 >环球扫描 >

冷空气来袭 哈尔滨“暖人才”紧俏

来源:更新时间:2012-10-23

受冷空气影响,昨天(22日)黑龙江多地出现降雪降温。在天气转冷、开栓供热的同时,哈尔滨暖通工、水暖工、强弱电工等“暖人才”也日益紧俏。

昨天,黑龙江多地出现降雪,其中东南部雪较大。数据显示,昨天08时至今天08时,多地出现暴雪,其中绥芬河降水量达19毫米、穆棱15毫米,牡丹江12毫米。目前,黑龙江东南部普遍有4~13厘米积雪,其中穆棱积雪深度13厘米。

冷空气影响下,昨天东部普遍出现了降温,全省最高气温普遍在3~7℃,省会哈尔滨仅有4.7℃,创下下半年来最高气温新低。

降雪降温让黑龙江的人们感受到了冬天的气息,在天气转冷、开栓供热的同时,哈尔滨暖通工、水暖工、强弱电工等“暖人才”也日益紧俏。据新华网报道,随着供暖期的来临,“暖人才”的身价已经“水涨船高”,不仅起薪要比平时高出许多,各种全勤奖、绩效奖也一应俱全。

“急聘取得电焊证书的暖通维修工,待遇从优”“急聘专业水暖工,月薪3000元,包食宿”……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家大型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这样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

不过如此优厚的待遇仍未缓解一些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尴尬。据哈尔滨一家物业公司的招聘专员介绍,文职岗位已经招满,却未能招到一名能够胜任公司锅炉维护工作的技师。

据悉,哈尔滨是我国供暖期最长的省会城市,长达半年的供暖期也成了“暖人才”用工旺季。每年入冬前后,一些物业公司、大型商场和酒店对“暖人才”需求都会激增,使得“暖人才”变得非常抢手。

热点图文

治沙高手“刘红柳”,夫妇二人投身大漠,耄耋之年依然很忙
治沙高手“刘红柳”,夫妇二人投身大漠,耄耋之年依然很忙
大型儿童环保音乐舞台剧《幸福在哪里》在京首演
大型儿童环保音乐舞台剧《幸福在哪里》在京首演
陈文森:以绿色的名义告别青春
陈文森:以绿色的名义告别青春
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牵手当地人共筑文明大环境
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牵手当地人共筑文明大环境
聚焦环保实践 第六届北大光华公益案例大赛落幕
聚焦环保实践 第六届北大光华公益案例大赛落幕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