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来北部湾寻找古老动物中国鲎 中国光伏企业纷纷“扎堆”淘金美国市场 谋求“从绿到金” 雅士利斥千万打造绿色产业链 古典舞《唐宫夜宴》凭什么“出圈”成为爆款作品 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将公布 细分龙头最受益 云南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数量创新高 中国继续对风电设备企业“开补贴灶” 大亚湾核电获颁SHE国际标杆评级9级证书 提高隔热性成铝门企业打开低碳市场的关键 探索智慧型移动源监管新模式 中国光大银行引领绿色低碳消费时尚 共生,人与动物面临的新课题 鲁阳股份拟44亿元内蒙古建循环经济产业园 新疆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文登热电厂:加强节能减排 发展低碳经济 蟹苗已投放,只待金秋好收成 “十二五”节能环保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 达州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商务部:加强与台湾新兴产业对接 为野生动物设置迁徙通道 低碳发展 河北启动3255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青海门源县获救雪豹放归自然 野生动物应该怎么保护 低碳环保是良策 说说伊利获奖三部曲 中原低碳环保生活倡导者及践行者 江西这份大气成绩单缘何得来? 威斯汀低碳经济节能的“绿色”玄机 大连碳中和示范基地项目开工 中国神华牵手皖能公司进军东部煤炭大省 管好盛水的“盆”和盆中的“水” 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市(区)确定 南昌进入垃圾强制分类阶段 我国履约成效瞩目 ABB公司获得瑞士2500万美元光伏订单 科考小队员探究水环境变迁 四光伏巨头二季度业绩兼具有喜有忧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宝库 “绿色信贷”成为“泉州制造”升级利器 中国北方水城如何走国际生态城之路? 与萌娃同守护“了不起的生命” 标准“渗入”循环经济 生产污水变废为宝 薛城区以生态驱动绘就美丽画卷 全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最大差距126倍 太原现场科普让市民不再“谈辐色变” 曲美成低碳企业典型 低碳战略提速 海南新造红树林1.2万亩 保护环境低碳发展 从源头开始碳补偿 给裸土“喷穿”防尘“外衣” 促进低碳减排标准建设 支持低碳发展 海宁一码头轻松解决扬尘问题

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民生 >

来北部湾寻找古老动物中国鲎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更新时间:2020-08-26

每天,太阳还未露出海平面,科考行的队员们就已经在去往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的路上了。晨曦微露之时,他们开启了当天的任务。他们参加的是由NGO美境自然组织的“北部湾滨海湿地科考行”活动,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

根据活动安排,11天的时间里,由33人组成的3支科考队伍,将沿着1800多公里的北部湾滨海湿地,完成古老物种中国鲎幼鲎种群调查、底栖生物调查和非法渔业调查三项任务。

关注北部湾,认识底栖生物生态价值

将目光对准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源于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北部湾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是我国乃至东南亚重要的海岸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以平缓广阔的滩涂为主的地貌,造就了独特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幅员辽阔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和儒艮喜爱的海草床生态系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然而美丽的海湾,随着经济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人类足迹的拓展,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威胁。

“具体包括栖息地丧失与破坏、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与利用,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美境自然公共关系经理赵红旭介绍说。

赵红旭曾亲眼看到,渔民们手持高压水枪冲击湿地滩涂,以便将价格喜人的沙虫捕捞上来。在巨大的冲击力下,整个滩涂被翻了个底朝天,很多原本生活在滩涂下面的底栖生物裸露在了阳光下。此外,他也见过渔民们手拿锄头,刨开泥沙翻找车螺。

赵红旭对此感到很无奈。他说,沙虫、车螺都是底栖生物,作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中间分子,底栖生物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的特点,对潮间带湿地环境污染状况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然而,海洋是渔民的生计所系。如何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滩涂的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和谐发展之路,美境自然想找到答案。

从2014年开始,美境自然探索以公众参与式监测和公民科学调查的方式,致力于北部湾滨海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期待依靠公众力量推进相关工作。

去现场解救鲎,理解保护真正含义

为了做好生物多样性调查,美境自然选中的两个调查类别是鲎代表的鲎类和勺嘴鹬代表的水鸟。

赵红旭告诉记者,鲎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它的祖先板足鲎类的化石可追溯至4亿多年前。作为生活在潮间带的代表性底栖生物,鲎的生存状况、受威胁现状可以反映整个北部湾滨海湿地的健康状况。同样反映这种情况的,还有过冬的滨海水鸟。

因此,美境自然的专项调查就针对鲎类(包括中国鲎和圆尾鲎)、勺嘴鹬展开。

这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志愿者的关注。王珊是其中一位。王珊告诉记者,她了解到,浙江、广东、海南、广西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金门岛等地,曾经都有代表性的中国鲎栖息地。然而,2012年一篇专业性的论文中提到,中国鲎资源量濒临枯竭。

王珊想搞清楚背后的原因。论文中提到,鲎类的医用价值、工业用途、传统食材以及栖息地破坏,是鲎消失的主要原因,但是,来北部湾之前,王珊从来没见过活的野生鲎,对上述原因无法感同身受。

志愿者庞悦与王珊不同。她的家乡就在海边,在参与保护行动之前,她甚至吃过鲎。“有次在餐厅吃饭的时候,长辈说要给我点个好吃的。我当时对鲎不了解,也没意识到消费端对它们的伤害。”

然而,庞悦和王珊一样,直到真正在北部湾看见地笼里被困住而死去的鲎,以及被渔民当成垃圾扔掉的鲎时,才真正理解了,鲎的命运和人类息息相关,保护海洋生物的意义也才真正触及内心。

传递保护理念,壮大保护力量

来自辽宁的志愿者——准大学生王一画,在科考活动中收获了独特的体验。在北部湾,他和队友打破了两项记录:在一条样线上记录到91只鲎,还看到了此行中体型最小的鲎。

这些由志愿者贡献的有效数据,都可以成为美境自然发布《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公众监测报告及保护建议》的依据,包括颇受关注、每年更新的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名录、迁徙季水鸟栖息地鸟种名录等内容。

与往年相比,今年科考成果更加丰富,也更具创新。此次调查范围不仅覆盖了广西的9个滨海湿地重点区域,还扩展到了广东湛江,同时增加了非法渔业调查。

来自安徽的高宇是非法渔业调查组的“团宠”,之前从未接触过非法渔业,所以一开始他并不理解为什么有2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具鱼箔会成为非法渔具。

“直到我看到近十年来,北部湾海岸线的卫星云图上,鱼箔连成了一条线,我开始思考,当传统的渔具达到如此的密度时,对这片海域会带来怎样的破坏?”

这些来自志愿者的思考让赵红旭感到十分欣慰。在他看来,天南海北而来的志愿者通过开展科学监测、亲身参与调查,对海洋生物的命运更加关心,必将进一步壮大保护力量。

据了解,几年时间里,美境自然培养了广西沿海3个城市6支志愿者团队,开展了100多次公众活动,1.3万余人参与了活动。通过进校园开展“爱鲎及栖校园保护行动”,培养了183名中小学“校园鲎卫士”成为鲎及滨海湿地保护的后备军。

“保护并非一道单选题,它是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体系的合集。”赵红旭说,希望更多志愿者加入进来,成为保护理念的传播者,一面关注这片海域生物的状态,一面和当地渔民一起,努力探索人与自然生存的平衡。

热点图文

来北部湾寻找古老动物中国鲎
来北部湾寻找古老动物中国鲎
沙尘又要来了,今天最该说的土味情话
沙尘又要来了,今天最该说的土味情话
大练兵投票日报第四期(截至12月24日19:00)
大练兵投票日报第四期(截至12月24日19:00)
互联网消费:新限塑令必须解开的扣
互联网消费:新限塑令必须解开的扣
中持股份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中持股份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湖南益阳两个垃圾焚烧项目同日废标
湖南益阳两个垃圾焚烧项目同日废标
石家庄严控涉气“出头鸟”
石家庄严控涉气“出头鸟”
遏制臭氧污染,今夏有一场硬仗要打
遏制臭氧污染,今夏有一场硬仗要打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