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国家公园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社区福祉 如何看待当前及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精细规划确保空间均衡发展 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运用产业链思维治理中小企业 深圳盐田区实施区域空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改革 民法典成为绿色金融建设新起点 加强危险废物监管 切实防范环境风险 农业标准化是遏制面源污染关键所在 川渝共护琼江流域水生态 荒漠化治理 需多元主体参与 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技术推广体系 加快构建实现碳中和目标长效机制 绿色供应链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以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环境部通报1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海绵城市如何巧做生态大文章 开封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 环保投入怎能如此“小气” 关于完善泉州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的探讨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展望 长三角三省一市立法推进长江流域禁捕 如何看待乡村振兴的“有”和“无”? 这三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何变化? 实现生态风险最低与生产效益最大化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把握好六大关系 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确保可操作性 推进普查成果与大数据相结合 5G时代宣传怎样用好灯塔效应鲶鱼效应南风效应? 污染职业举报人该不该设? 持续抓好疫情防控 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北京节水的空间有多大 我国北方及中部区域部分城市出现空气重度污染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我国环境保护 用“三化”推动工业园区治理 环保督察揪问题:高污染企业“停产”频现 全面把握良好生态产品的内涵特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绘就现代化绿色图景 归根结底, 自然电影是表述人类 生态绿色标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高度 环境税收立法应首先明确哪些问题 正确认识河北大气污染治理对经济的影响 发展蓝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用有多大 安徽发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 “行政+经济”推动企业治理 四川植被生态质量持续改善 海河流域生态流量管理应坚持反退化、保总量、优过程

您的位置:首页 >污染防治 >

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来源:学习时报更新时间:2021-01-0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理念的提出,到实践的行动,高密度的文件及规划的出台,彰显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治理”在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美丽中国的突出地位。“十四五”时期,要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推动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新格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认知体系。充分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机理和客观规律,有利于落实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和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注重自然地理单元连续性和完整性、物种栖息地的连通性,统筹各种自然生态系统,统筹陆地海洋、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游下游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着眼于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质量,聚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陆海统筹,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关注生态质量提升和生态风险应对,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二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的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突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在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间的有机衔接。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基础上,形成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1+N”规划体系,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三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工程体系。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工作,通过高质量建设重大工程,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构筑和优化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以治理区域为基本单元,由条线为主逐步转变为区块为主、条块结合,着力解决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间割裂保护、单项修复的问题。在重大工程的实施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结合区域水资源、土壤、光热、原生物种等自然禀赋,采取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修复和保护模式,避免过多的人工干预,杜绝盆景项目和形象工程,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善。

四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监测评价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制度,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和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全面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调查、监测、评价、预警的能力。推进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运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建设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五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衔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关键技术和措施的系统性和长效性。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科技创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标准规范建设。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构建国家和地方相协同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监管平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聚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任务,完善生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增强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及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服务能力。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管护站点建设水平,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六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制度体系。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建立权责对等的管理体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制度修订工作,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依法治理,深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改革,释放政策红利,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效机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制度体系,推进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修复新格局。

热点图文

环境终身追责倒逼官员终身负责
环境终身追责倒逼官员终身负责
如何破解“重化工围江”难题?
如何破解“重化工围江”难题?
深圳新一轮控烟车轮战打响
深圳新一轮控烟车轮战打响
丹江口首次进行危险废物行政代处置
丹江口首次进行危险废物行政代处置
成品油监管严重缺位 机动车尾气检测滞后
成品油监管严重缺位 机动车尾气检测滞后
西安举办执法人员竞赛比武
西安举办执法人员竞赛比武
济南趵突泉公园泉水河道被污染 三天未找到污染源
济南趵突泉公园泉水河道被污染 三天未找到污染源
漓江水质变差了吗?
漓江水质变差了吗?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