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实力与谋略,黑土地上的绿色奇迹 太原市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心 长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多万亩 农民受益摘"贫困帽" 陕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铺设高速公路 国家级印刷装备研发中心落户株洲 建环保包装产业园 重庆四年内摘掉"雾都"帽子 "变身"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应尽快建立废旧电池强制回收体系 广州:前11月生活垃圾处理远超既定目标 广州掀起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新高潮 株洲绿化垃圾处理不焚烧不掩埋 进落叶厂变肥料 广州:现行垃圾收费需改革 一年仅收到两成 今年南京市主城全部推动垃圾分类 河北省土壤污染或危及到食品安全 国内铅蓄电池污染整治之路任重道远 十二五末沈阳75%社区将建规范废品回收站 西安市整治露天焚烧垃圾废弃物 最高可罚2000元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推进“零”污染工业园区建设纪实 广东省PM2.5明年纳入珠三角环保考核 土壤修复 环保产业的又一座金矿 天津未来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全国橙黄雾带贯穿南北 部分城市重度污染持续6天 苏州日产生活垃圾近4000吨 每年递增3% 西宁月底前将按点实时发布6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 82%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臭氧酸雨等严重 十堰正式列入国家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序列 成都:厨余垃圾升级 化废为“肥”更护花 武汉赫山242亩土地遭生产污染 修复成本达2.8亿 郑州公布18日PM2.5数据 银行学校那片天空最污染 广州今年底八成社区垃圾分类要达标 合肥空气质量按小时"直播" 暂不包括PM2.5数据 珠三角水体土壤检出微量抗生素 或造成环境风险 甘肃榆中回收废旧地膜遏制“白色污染” 河南省废旧商品回收利用活动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 河南PM2.5行动四步走 逐步向新标“靠拢” 厦门:建垃圾处理利用新模式 重产业化发展 合肥PM2.5发布后首次全污染 10国控点严重超标 电子垃圾变城市矿产 "十二五"预计节能11.55亿吨 国内首创原生态修复“石油土壤”技术在天津滨海新区应用 郑州今发布PM2.5数据 监测指标增至六项 宁波市近300万亩土地将接受重金属污染普查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秦皇岛市通过26项考核 合肥监测子站空气质量转良 或与风有关 达县探索长效机制“五步法”巧治农村垃圾 河南PM2.5行动四步走 明年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 青岛崂山区垃圾分类源头做起一举多得 太原空气质量测评将进入AQI时代 济南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频亮红牌 市民应行为低碳 城市土壤污染急需治理 可能影响土地最终出让价 青岛近半监测点重度污染 阴霾天将继续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系列报道:耕地污染存多大风险?

您的位置:首页 >环球扫描 >

实力与谋略,黑土地上的绿色奇迹

来源:更新时间:2012-12-11

实力与谋略,黑土地上的绿色奇迹——“吉林森工现象”解读之三·绿色增长篇 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森工企业,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要实现经济总量攀升需要怎样的“担当”?

森林覆盖率高达89.2%的林区,要实现面积、蓄积“双增”,地从哪里来?蓄积怎么增?

责任在肩,使命记心。吉林森工集团自2005年改制以来,始终以“为国效力”为己任,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创造了绿色奇迹。共净增有林地面积1.85万公顷,使森林覆盖率上升至90.7%,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75亿立方米,尤其是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高达141.58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东北内蒙古四大森工集团之首,并实现了连续3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吉林森工的“绿色增长”实现了质与量的共赢,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的共同繁荣,它用行动书写了文明进程的“精彩”。

大力增加碳汇

加强森林抚育才是硬道理

“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可以固碳1.83吨。但前提是生长1立方米,不是已有1立方米。”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刻意强调了森林“生长”的侧重点应放在增加蓄积量上,他还强调了绿色增长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当前,气候变暖已影响到全球政治、经济运行环境,世界各国都在探寻适合本国的应对途径。中国为此承诺了以林业“双增”目标作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的措施之一。

目标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作为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大型国有森工企业,吉林森工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那么,吉林森工在施业区已无地可种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有效促进森林生长,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呢?

柏广新说,森林是可再生资源,要使其不断生长,就必须科学地采伐和更新,“就像庄稼间苗一样,通过采伐,起到间苗、透光作用,使苗木生长更快,林分结构不断优化”。

据吉林森工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的一项关于森林资源抚育的研究表明,如果对林地进行较大强度的抚育和间伐,降低郁闭度,增加透光度,提高地温,可使森林蓄积相对提高3倍左右。

以长白山保护区和白河林业局为例,前者严加保护,多年不伐,区域森林每公顷年蓄积量只增长了0.84立方米;后者每年通过抚育和合理采伐,每公顷年蓄积量增长则高达2.4立方米。

“森林如果不采伐,需要300年-500年才能演替到一个合理的林相,如果人工促进,通过采伐,则30年-50年就可以解决。”柏广新还提出这样的观点。

所以,森林必须得科学经营,必须有一定强度的采伐和更新,才能让它不断增长,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地发挥生态功能。

自2005年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吉林森工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林分结构不断优化、碳储量稳定增长,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净增852万立方米;红松等珍稀树种蓄积比重由16.3%增加到21.3%,杂木蓄积比重由3.9%下降到2.6%;总储碳量增加了406万吨。尤其是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高达141.58立方米,是仅次于西藏和新疆之外,国内森林单位蓄积最高的国有林区。

有关专家评价,西藏和新疆有其独特的历史和自然条件,而吉林森工取得如此高的蓄积,实属不易。

实现资源增值

让所有林区资源物尽其用

“过去的林区,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木头,1998年我们产量是168万立方米,今年降至54.4万立方米。”柏广新说,“首先,让林区剩余物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减少对原木的需求。”

近年来,吉林森工最具特色的绿色人造板系列产品——露水河刨花板的选材,便是林区硬杂木及森林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等,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

“其次,我们正在研究对低效林进行改造的措施。”柏广新说,吉林森工现有2万公顷试验地用于速丰林改造,经过15年的蓄积,现每公顷可达300多立方米,按照15年一个轮伐期算,每年可采伐量大为可观。

柏广新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如果将5%的天然林改造为速丰林,保守算杨树每年每公顷可蓄积15立方米,15年后按照70%的出材率,每公顷可出材157.5立方米,如果培育15万公顷速丰林,每年将可获得157.5万立方米原木。

“此外,要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科技进步,提升森林蓄积,实现资源增值。”在吉林森工集团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始终是森林资源培育的点睛之笔。

吉林森工集团研制的珍贵阔叶树催芽技术、红松苗温室培育技术以及红松嫁接技术等一系列林业生产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资源增值储蓄了无穷能量。

同时,吉林森工特别注重采伐时间节点的控制。2006年以来,柏广新创新性地提出了森林市场成熟理论,企业将每年的采伐节点确定在市场对树种、规格、径级的需求最大时间段,以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

柏广新认为这不仅涉及森林的经营问题,还涉及企业利润的增长。

柏广新的这一理论属国内外首次提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认为,这一理论在同类研究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对森林经营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

的确,只有对森林的研究细化到单棵林木,面对采伐量急剧下降的现实,森工企业才能依然笑对。而这一切,也正是吉林森工顺利实现“双增”的重要措施。

化解人地矛盾

增强企业造血功能

“企业的发展不能靠国家输血,自己必须有造血功能。”吉林森工森林资源部副部长姜荣春说,“既要保护森林资源,又有那么多人张着嘴,不想办法吃什么?”

据了解,吉林森工不仅要养活4.4万名在职员工,还要担负3.7万名离退休员工的保险等费用。尽管天保工程有所补助,但终究杯水车薪,企业的发展还得依靠明智的决策。

可见,实现森林资源安全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只有林区社会稳定了,经济发展了,就业充分了,百姓致富路子宽了,森林资源的安全才真正有了可靠的保证。

“要逐步把过去依靠森林采伐转移为多元并举的格局,逐步降低对森林的依赖,进而促进森林资源的优化。”姜荣春说,“目前,松江河和露水河2个林业局通过了FSC森林认证,认证森林面积26.4万公顷,占吉林森工集团森林总面积的21.6%,大大促进了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经营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松江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以来,该局调整产业结构,做大非林产业,逐步减少企业发展对消耗森林资源的依赖,同时改变林业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林场职工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仅搬迁山上7个林场1700余户员工,每年就能减少1万多立方米社会性的森林资源消耗。

在露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补助到位后,这个局引进外地先进管理经验,成立适合本土优势的林下种养殖基地,不管开发食用菌品种和中草药品种,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依托独特的森林资源,开发了森林旅游等项目,使原有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活立木总蓄积比工程实施前增加118.4万立方米。

自2006年以来,随着森林矿产开发、森林食品加工、森林旅游等新产业的发展,吉林森工对木头经济的依赖逐渐降低。2011年,原木销售收入只占到整个企业销售收入的21%,利用森林剩余物加工的木制品占销售收入的50%左右。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吉林森工每年已将原木销售收入的26%用作为育林基金了。柏广新说:“今年我们要修改集团章程,每年计划从净利润里拿出5%-10%作为育林公积金,把非林非木赚的钱拿出来补充到森林培育中来。”

跳出林业办林业,再将绿色经济收益反哺林业,吉林森工在更广的范围上实现了绿色增长的目标,也再次践行了“为国效力”的核心价值观。

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吉林森工以科学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没有什么办不到,只怕想不到。

热点图文

治沙高手“刘红柳”,夫妇二人投身大漠,耄耋之年依然很忙
治沙高手“刘红柳”,夫妇二人投身大漠,耄耋之年依然很忙
大型儿童环保音乐舞台剧《幸福在哪里》在京首演
大型儿童环保音乐舞台剧《幸福在哪里》在京首演
陈文森:以绿色的名义告别青春
陈文森:以绿色的名义告别青春
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牵手当地人共筑文明大环境
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牵手当地人共筑文明大环境
聚焦环保实践 第六届北大光华公益案例大赛落幕
聚焦环保实践 第六届北大光华公益案例大赛落幕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