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反应堆压力容器吊装成功,中核与中核建的合并重组在望,核电产业在2018年初就接连被重大消息洗礼。眼见核电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将成,未来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虽然,对核电站建设的态度不一,但是仍不能否认这种清洁能源发展的价值。业界认为,欧洲不少国家,如英国、法国对发展核电就表现地很积极,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核电需求更是亮眼。
截至目前,核电产业发展一方面是建站,另一方面就是升级和改造。我国在核电领域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安全性全面提升,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就是国内核电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新生第三代核电技术已经诞生,完全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工程压力容器顺利吊装入堆。
这也是近段时间备受业界瞩目的事件,作为核反应的核心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吊装成功意味着全新177堆芯结构设计将延长机组寿命,再次强化其安全性。因此,不少专家表示,我国核电设备从设计到制造,都已经步入世界前列。
而近日,另一个引起业界震动的消息是:中核和中核建的合并重组已经获国务院审批。这是能源行业的第三次央企重组,一个是国内核电建设、核技术开发以及应用的中流砥柱,一个代表了我国核电工程建设的高水平。只能说,这种强强联合将业务推向多元化,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中核与中核建的合并也意味着,核电市场的其他两大巨头——中广核以及国家电投可能将面对更加强劲的对手。业界表示,核电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动,此次央企重组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三足鼎立”或是短期内行业的代名词。
经历了相对平静的2017年,也许不少人都觉得核电市场可以“风平浪静”一段时间。而实际上,核电产业背后的暗潮正在蓄力,政策利好刺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兼并重组浪潮可能并不那么容易过去。2018年,谁还能预测核电会迎来怎样不凡的365天。
至少,资本市场已经先“炸开了锅”。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央企重组消息传出后,核电板块集体上涨幅度从近1个百分点到近6个百分点不等。除了事件的主角中核以及中核建之外,中国核能科技、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公司也相继获益。
可见,核电产业确实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姿态。值得注意的是,核电产业链延伸正在跳出核电站建设的框架,各路资本关注的对象或将新增更多领域。
例如,业内专家Matt Rooney就提出,既然电动汽车的电力容量不够,何不尝试与核电匹配。此观点一出,自然是深思的有,反驳的也有。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为核电未来应用打开了新思路。
再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测试核动力系统。太空探索与核电的有机结合其实并不算新概念,但是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发展才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进入了组件测试阶段,一旦项目成功,就意味着太空核电将翻开崭新的篇章。
总的来看,“核电+电动车”,“核电+太空探索”这两个领域在我国核电产业发展中的表现尚不算突出,但不失为一种未来道路扩张的可能性。而在核电站建设方面,国内技术、设备、服务等方面的优越毋庸置疑。而在这种大跨步式的前行中,依旧是“剩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