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认知误区怎破除? 减少包装废弃物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直面挑战 助推非常规油气田绿色生产 “七大体系”是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任务分解 “联合河长”启迪系统化治水思维 无用的是恐惧 必要的是敬畏 分析好生态产品的性质与特征 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将全面制度化 实实在在举措体现服务企业诚意 整改不到位不放过 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压实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督查组被扣,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建立环境保护精准联合执法机制 户外健身去 莫负好春光 纯电动公交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分化与进化 你选哪一个? 打通公转铁“最后一公里”难在哪? 明确任务 夯实责任 进一步加强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 保持距离 保护美 家风让我赢得信任与尊重 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难题 传导治污压力 促进协同治理 创新清洁空气技术需求将不断增强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 我的“纪委老爸” 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各方责任细分解 “循古向新”才能可持续 危废名录与鉴别管理制度日趋重要 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按下“加速键” 钮新强代表:环保意识要贯穿水电建设各环节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保合作进程 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构建共同参与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讨会上专家答疑 周秉建委员:恢复草原生态,法律制度要跟上 强调四个注重 突出四级审核 “风险”应成为法律法规的基础理念 美丽乡村建设 大家都来参与 如何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明确未来五年路线图 主要污染物减排两三成 亲近野菜的自由与不自由 企业违法获得的经济利益应成行政处罚关键要素 这样的精准很有效 通过环责险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 GDP增6.6%:结构优化比增速重要 危废监管要从整个链条上发现薄弱环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扛起生态环保重任 建立联动机制 提升监管能力 生活垃圾分类需要社会联动

您的位置:首页 >绿色家园 >

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认知误区怎破除?

来源:中国环境报更新时间:2019-02-19

人们通常把造林面积作为生态屏障建设成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但生态学研究显示,不合理的造林行为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功能等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造林面积增多带来的供给、固碳功能增加,并不能等同于区域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功能的增加。

◆唐中林 文传浩

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确保长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由秦岭、大巴山两大山系组成的秦巴山区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嘉陵江和汉江的源头,其生态屏障建设关乎《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效,关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安全。

秦巴山区是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及长江上游流域生态屏障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深度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程度深。当前,在区域脱贫攻坚诉求强烈、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强劲的情况下,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正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更好地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安全,值得思考。

当前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当前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生态屏障建设目标导向片面化。从生态屏障建设的学科内涵上来讲,生态屏障建设的目的可以归结为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保障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通畅传导,以及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需耦合优化。但在生态屏障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存在对于屏障建设认知不到位、片面化的情况。比如人们通常把造林面积作为生态屏障建设成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但生态学研究显示,不合理的造林行为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功能等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造林面积增多带来的供给、固碳功能增加,并不能等同于区域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功能的增加。

除面积指标外,生态系统景观类型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异质性、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等也应是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考量内容。屏障建设目标定位的模糊,往往会导致在具体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刀切”现象,从而一味强调造林、还草面积,却忽视了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生态屏障建设主体的碎片化问题。主导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的管理模式是属地管理,即按照行政区划管理单元来开展屏障建设和管理工作。封闭、分割的属地管理模式与秦巴山区、嘉陵江及汉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协作运转之间存在较大冲突和矛盾。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及资源禀赋,碎片化的行政治理单元容易形成生态屏障建设的条块分割,也容易滋生各类生态破坏行为,导致逐渐形成以县域等行政单元为主的秦巴山区生态分割和蚕食恶果。

从政府职权的划分、管辖权限的界定及边界的确定等政府职能划分层面来说,属地管理是合理且必要的,但在面临生态屏障建设共性问题的区域单元来说,区域内行政管理单元、管理部门间缺少协调,对于跨部门、跨区域、跨利益主体的区域共性问题,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冲突事件、环境破坏事件解决能力严重不足,秦巴山区的生态系统整体特性及生态屏障功能被行政区划人为分割。

生态屏障建设中的生态系统功能割裂。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中,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为“非常高”。作为一个独特的山地生态系统,秦巴山区结构的整体性及完整性对于其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但当前,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由房地产、工业园区等无序开发导致的秦巴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景观破坏、流域面源污染、流域水质下降等现象在近年来尤为突出。

从潜在的生态安全格局的视角来看,节点流域、节点森林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秦巴山区关键生态战略点、生态廊道的破坏,直接或间接造成生物迁徙廊道阻滞、生物多样性丧失、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及影响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流的正常传导。

秦巴山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几点思考

对于如何优化完善秦巴山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生态屏障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在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过程中,应强化科学的学科手段的引入,加强对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历史、现状、动态的科学认知和把握,明确生态屏障建设的目标导向。以森林覆盖率的考核标准为例,为避免在生态屏障建设中目标考核的“一刀切”,使得生态屏障建设工作更具操作性及科学性,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屏障建设考评体系。

破解碎片化难题,发挥生态系统整体协作优势。生态屏障建设不仅仅关乎一地一域,而是一项需要通盘考量的系统工程。当前,秦巴山区内各省份,以及来自国土、生态环境、农业、水利、发展改革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围绕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言,但往往多局限于一地一域,未能从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单元整体着眼,系统施策。因此,打破原有的行政藩篱是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优化生态屏障建设实施结构、管理节点,明确建设主体权责,形成建设合力,实现生态屏障建设的价值整合。从而在统一的建设战略思想指导下,实施一盘棋建设、一张图规划、一步步推进的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方案。

整体着眼,强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关乎区域生态过程的正常演进,以及区域物质流、能流、信息流的畅通传导。基于房地产、工业园区等无序开发活动导致的秦巴山区严峻的生态安全形势,现状条件下识别和优化秦巴山区潜在的生态系统安全格局,对于秦巴山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意识到生态安全格局在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整体着眼,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识别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建设格局中的关键廊道、关键斑块,优化安全格局布局,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化解人地矛盾,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体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的价值转换是摆在秦巴山区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体系,从而推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市场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意识到生态屏障的建设并非“一刀切”的保护,而是兼顾发展、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保护工程。秦巴山区的生态屏障建设应立足于区域发展现状,配合原有的空间格局,对区域国土空间、生态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依法用法、严格执法,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融合的最优化,在生态屏障建设过程中实现秦巴山区的稳定脱贫,以及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耦合演进。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研究”(18JJD790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热点图文

西安大练兵“硬核”比拼
西安大练兵“硬核”比拼
枣庄联丰焦电违法排污肆无忌惮
枣庄联丰焦电违法排污肆无忌惮
武汉垃圾焚烧厂涉违法运行 周边居民屡患病
武汉垃圾焚烧厂涉违法运行 周边居民屡患病
北京8类地区停车3分钟或需熄火 未设定相应处罚
北京8类地区停车3分钟或需熄火 未设定相应处罚
湖南桃源污染涉事铝企山顶偷埋近千吨含氟废料
湖南桃源污染涉事铝企山顶偷埋近千吨含氟废料
多地进口“洋垃圾”后粗放处理 致河流重污染
多地进口“洋垃圾”后粗放处理 致河流重污染
江苏连云港企业在厂房偷埋固体废弃物上百吨
江苏连云港企业在厂房偷埋固体废弃物上百吨
绍兴被曝“阴阳河” 环保局:不存在工业污染
绍兴被曝“阴阳河” 环保局:不存在工业污染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