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叶梅:趟过生命的河 美利用柳枝稷提乙醇 年产量达1000加仑 震撼!50张万箭穿心的环保宣传海报(一) 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创新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 重庆环保邀你在微信“种树”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第七届SEE生态奖揭晓 10个新品透析智能电网10大值得关注的新技术 环保公益从你我做起 新疆哈密地区开展节能减排 努力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宝洁永辉携手启动环保公益项目 哈佛大学科学家发明二氧化碳吸收设备 “组团式”援藏为藏区教育添希望增力量 六安市住房城乡建委深入开展建筑节能降耗 碳捕集再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亟待规划 组图:乡村教师眼中的香港印象 新型纳米天线能捕获超过90%光能量 百可社区社会公益服务项目致力环保 海上首次发现能分解塑料的微生物 上海环保系统举办微电影党课展评活动 废旧有色金属再利用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十三五”规划实施大家谈有奖征文启事 新型氢燃料电池催化剂不含贵金属 成本不再高企 环保专家街头科普辐射安全知识 国网江苏电力全力打造环保电价考核监控平台 山东筹备公益环保联合会 我国首座超导变电站进行技术探索并网瓶颈 陕西第二届环保小记者小主持人大赛启动 三峡库区试用鱼吃藻 欲用生物技术破解水华难题 李光洁:与鲨共舞 建筑节能项目市场空缺大 钢结构成绿建趋势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低碳超滤膜水处理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01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暨全国低碳日活动启动 “酷中国”低碳巡展进社区 环保行业:“十二五”开局 固废先行 “神雾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应自愿无偿 天津城市电网行动计划启动 打造世界一流供电网 节能环保创新应用大赛启动 美国开发出可同时消化两种植物糖分的工程化菌株 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在深圳开幕:让更多人认识海洋 山东肥城: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低于欧盟排放标准 盯住“潘多拉盒子”的守护神 我国高效节能环保煤粉锅炉技术亟待推广 开车半小时,融入大自然 轮胎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2017年阜阳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 天津电力公司发布“绿色电力”行动方案 慈善的名义,不容假借

您的位置:首页 >天下关注 >

叶梅:趟过生命的河

来源:中国环境网更新时间:2017-09-20

中国环境报记者王琳琳

叶梅,土家族,曾任《民族文学》主编。她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创作出《花灯,像她那双眼睛》《撒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回到恩施》等优秀作品,并多次获奖,作品被译为英、法等多种文字。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出版过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穿过拉梦的河流》《朝发苍梧》《大翔凤》等。

如今,她虽身肩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等多个职务,仍一直坚持文学创作,为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这一处小院显得幽静,朱红色的大门上,嵌着两只金黄色的铜铁环,无言地垂着。门扉虚掩,只留一条小缝,明媚的阳光洒下,生出上下不均的明暗。左拐二三十米处的什刹海,自顾自地热闹着,与这里形成了鲜明的两个世界。

轻轻推开虚掩的门进去,只见长方形的院落中,砖石铺地,干净整洁,一派悠悠然的气象。正对面是台基略高几尺的二层小楼,两侧对称排列着数个大小不一的平房,青色的砖,红色的窗,木制的门,传递出些许的民国气息。

几十年前,这里曾是写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丁玲的居所。如今,这里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民族文学》杂志编辑部所在地。和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的采访便约在这里。

成长:有根的民族作家

评论家李建军曾说,“作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根的作家,一类是没有根的作家。叶梅属于有根的。”

翻阅叶梅的作品,会发现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其出生和成长的所在地——三峡地区为背景,把民族文化和现实生活融会贯通,文字刚柔相济,浪漫传奇中,不乏厚重思考。

叶梅出生于长江三峡之畔的一个小县城——湖北省巴东县。这里高山壁立、水流湍急,造就了当地人热情好客、敢爱敢恨和充满想象力的性格,也孕育出了奇妙瑰丽的多元文化。尤其在叶梅出生的三峡一带,以屈原、庄子为代表的楚文化、巫文化、巴文化纵横交错,给了叶梅无尽的滋养。

小时候的叶梅,曾跟着外婆在倚山而立的吊脚楼中生活,也时常被母亲挑在箩筐里走乡串寨。大概从那时候起,鄂西这片土地上湿漉清幽的山水便映进了她幼小的心灵。

1970年,叶梅进入湖北省恩施县文工团,学习大提琴演奏。一年之后,叶梅进入文工团创作组,从事当时最主流的文学作品——样板戏的创作。由于经常需要上山下乡进行演出,那几年,叶梅走遍了鄂西的山山水水。在行走的过程中,她真正认识了农村,认识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1978年,叶梅进入湖北省恩施县文化局创作组工作,成为专职创作员。在完成任务之余的空闲时间里,叶梅开始写小说。仅一年之后,她便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汲取的素材和体会,完成了自己的小说处女作《香池》。

从那以后,叶梅的人生航向发生了改变,一个初谙世事的小姑娘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在叶梅的创作中,对故土的书写始终是她的背景和主题。在其早期重要的作品《撒忧的龙船河》中,叶梅将土家族特有的“跳丧”文化以一种欣赏赞美的态度和语言表达出来,充满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小说选》的小说《花树花树》中,她则把土家族信奉多神,以“阴间花树”察看人间祸福作为背景,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以各自不同方式追求人生,与生活苦难不停抗争的故事。

至于小说《歌棒》,更是直接描写三峡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命运;《五月飞蛾》里,则书写了进城打工的三峡地区人民那种错位、不适应及坚持的信念。

滋养:母亲河的多元包容

有人说,叶梅的性格刚柔相济,既豪爽果断,又柔情似水。见面之后,果然如此。一身干练利落的打扮,一双明亮生动的双眸,一阵爽朗真诚的话语,哪怕是再不熟悉的陌生人,不过几分钟,也会对叶梅产生亲近的感觉。

这或许与叶梅的成长基因有关。在她的身上,同时存在着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因子。叶梅的父亲是山东人,1947年,随刘邓大军南下,遇到了叶梅的母亲——一个做过童工、性情刚烈的土家族女子,便在鄂西定居。

在叶梅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沉默内向、寡言寡语,但提到他的家乡山东东阿,脸上的表情会立刻活泛起来。“他会说到鱼山村的黑枣树,黄河的大鲤鱼,父亲的描述是一幅幅让人向往的图画,成为我们儿时的骄傲。”

东阿是叶梅父亲的一抹乡愁,也承载着叶梅的无限遐思。1981年的春节,叶梅第一次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同父异母的大哥,品味到了华北大地上特别的人文历史,感受到了浓浓的血脉之情。

从那以后,叶梅常常回东阿老家,家乡的面貌也渐渐清晰地印刻在叶梅的脑海里。在散文《致鱼山》《回鱼山》中,叶梅深情地赞美家乡,赞美鱼山——这座高不过80米的小山,曾引发一代英主汉武帝慨然吟唱《瓠子歌》:“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也让当年的东阿王、一代风流才子曹植安睡于斯。

叶梅深深地眷恋着这块土地,眷恋着齐鲁大地的文化与乡情、亲情。这也给叶梅的小说创作、散文写作,带来了更多的包容性。她写家乡的乡情,写孔孟之乡的儒道,写乡里乡亲的村规民俗。就这样,浪漫的巴蜀文化、厚重的齐鲁文化以及三峡古来的多民族文化,在叶梅身上发生了奇妙的融合,变成了“杂文化”。

今年5月,叶梅又回了一趟山东。在那个盛产阿胶的地方,她看望了安葬于黄河之畔的父母双亲,以及依然健在的同父异母的大哥。“作家应该是有根的,那根是父母的故乡,生活的地方,也是自己出生长大、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山山水水、世代相连的地域文化,都是我创作的源泉。”叶梅说。

散文:解锁心灵的密码

在叶梅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与工作生活中展现出来的利落、爽快、光风霁月的性格特质不同,在叶梅的散文中,往往能读到一种绵密、深情、为世间万事所感所苦的感受。尤其是在她创作的有关生态、民族、人文的散文中,读者可以触摸到叶梅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2015年,叶梅到丽江去。要写玉龙雪山,同行的人大多选取赞美玉龙雪山景色的角度,叶梅告诫自己,“肯定要写不一样的”。朱自清在云南居住时曾写《蒙自杂记》,我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来,能写过他吗?叶梅反问自己。

偶然的一次交流,叶梅得知,玉龙雪山还有一个名字叫“三朵“,是纳西语中保护神的意思。她突发灵感,结合现实讲述了一个“雪山之痛”的故事。

文章大意是,三朵作为天与地的儿子,性格丰富多情,有着雪域的冷峻、草甸的静谧、森林的广博、湖泊的深邃,守护着山脚下的人们,滋润万物,养育众生。然而,这样的三朵却面临着全球变暖、雪线上升、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命运。利用这篇文章,叶梅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三朵,如果将来有一天没有了雪山,河流就会干涸,土地上的庄稼树木就会干枯,人呢?该往何处去?我们如何才能走向未来?”

“散文是要见风骨的,要有思想,有魂魄。”叶梅说。这里面,渗透着她对社会发展的观察思考,也凝聚着她思考之后的行动与努力。

早在30年前,叶梅担任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的副县长时,当地的河水是流动的、清澈的。隔了好多年后,重归故里的叶梅发现,当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变成了比焦炭还要黑的黑水。痛心不已的叶梅跟当地的官员表达自己的愤怒,“我请问你们,想没想过这条河变成这样,两岸的人们要到哪儿去挑水、洗衣服,如何喂养牲畜、浇灌土地?”

不过,叶梅后来也思考,如果不发展,当地人是不是世世代代都要生活在穷乡僻壤里,难道世世代代不改变吗?这其中,有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惜我们常常顾此失彼。在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这些问题上,缺乏长远的考虑。”叶梅说。

2015年,叶梅倾注心血参与的“神农架国际生态写作营”在湖北举行。国内一流作家云集,在原生态的地方探讨社会如何发展,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步伐:与时代同行的自觉

最近几年,叶梅感觉到,有些作家的作品离生活太远,写的东西很多但很苍白。她理想中的作家状态,应该像19世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那样,用写作记录一个时代。

2015年,叶梅采访了全国著名女企业家美卿,并出版同名小说《美卿》。这与她以往的写作题材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是叶梅想要了解,中国的中产阶级是怎样形成的。“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带有草根阶层性质的中产阶级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中成功的。”叶梅说。

紧接着,从2015年年底到2016年,叶梅又做起了高能物理领域的采访,准备写一部关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书籍,名叫《大对撞》。为此,她专门前往广州江门,去看一看正在那里建设的中微子实验站。

据说,实验站要打造一个1600尺长的隧道,建一个巨大的实验大厅,从而捕捉两个核电站之间中微子的表现。叶梅采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方等许多著名科学家,了解这些科学家的人格、生平经历,感悟他们的科学追求和报国之情。

叶梅说,这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最初是那样陌生,但渐渐的,从陌生到熟悉,探测器、谱仪、夸克、粒子、中微子……这些词汇一天天变得生动起来。她写到:“有时候,眼前甚至似乎能看见中微子的漂浮,它们就像是有呼吸的生灵一样,游来游去。对撞机,则像一个庞大的巨人,有筋骨有温度。”

“我对这些物理学家的采访和写作,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更为重要的是拓展自己的胸怀和视野,加深对当下这个时代、社会的深度了解,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度了解,从而参照找到更佳的文学路径。”叶梅说。

2017,北京市高考作文考题选用了叶梅的《根河之恋》。那是她在2013年6月参加根河市委市政府和呼伦贝尔文联主办的“走进根河名家采风活动”,见到大兴安岭森林的苍翠浩瀚,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文化的古老神秘,而情动于中,发诸笔端,成文《根河之恋》。

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的生活,叶梅也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文章入选高考作文,叶梅感到很欣喜,一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生活的书写进入到更广泛视野的欣喜;一边是对孩子们能够读到反映鄂温克族等多民族文化散文的欣喜。

叶梅说,“北京关注遥远边疆人口较少民族的命运变化,以及鄂温克这个守护森林、保护生态的民族,从这个视野上看,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如今远在根河源,建起了一片“根河之恋”生态纪念林。叶梅在寄语中写道——假如若干年后,你没有来到此地,但你会想起,有一个与你相关的生命在这根河。你亲手种下了一棵树,从最初的那一刻你的情意和体温就已传递于树的茎脉,它伸展枝杈,忠实地守护在这雄奇的大兴安岭,这永远的根河。你一定懂得,这片绿色的家园,也是我们共有的珍贵的家园。

惟有敬畏,对一草一木都平等相待。这是叶梅的心迹,也是她的行动。

热点图文

叶梅:趟过生命的河
叶梅:趟过生命的河
北京苏宁开展“绿动青春 植梦蓝天”公益植树活动
北京苏宁开展“绿动青春 植梦蓝天”公益植树活动
山东省慈善总会首支公益环保慈善义工队落烟台
山东省慈善总会首支公益环保慈善义工队落烟台
一只昆虫能改变人生志向?
一只昆虫能改变人生志向?
每天走出10000+步数的人都干了啥 ?
每天走出10000+步数的人都干了啥 ?
为环保公益而舞的“热心大姐”
为环保公益而舞的“热心大姐”
我们吃出了多少外卖垃圾?
我们吃出了多少外卖垃圾?
养殖池清退了,红树林生长了 “海上卫士”重新“占领高地”了
养殖池清退了,红树林生长了 “海上卫士”重新“占领高地”了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