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增强有机产品供给能力的六点建议 用法治提升生态文明制度效能 牢牢把握能源安全主动权 北京41处水域进入禁渔期 治霾与争“气” 新能源车多种技术路径并存 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绿色发展 要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根本 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统筹做好黄河流域三篇“水文章” 将人大的监督作用传导到更基层 完善生态环保投融资机制的五个建议 减少塑料垃圾需各方共同行动 防治光污染刻不容缓 后疫情时代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江苏启动土壤微塑料前瞻性监测研究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依法治污,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黄河宁 天下平 要下好保护和发展“一盘棋” 环保督查回头看看什么? 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将召开 治霾不能放过车辆“花钱过年检” 黑臭水体整治需以精细增成效 寻求破解邻避困境的金钥匙 农业生物安全关乎人类生存安危 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治水智慧何以千年不衰 守护蓝天碧水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亟须重视煤矿区生态修复 德泽水库累计向滇池补水35亿立方米 弘扬铁军精神,勇做治污攻坚胜利之师 绿色可持续,企业良性发展的“必选项” 江西八成以上县(市、区)实施横向流域生态补偿 解决好工业绿色发展外部性问题 构建自然保护区周边村落收入增长机制 建立健全网格员激励机制 提前达标彰显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担当 “三大发动机”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完善制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借鉴国际经验推进我国碳排放达峰 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各界难有共识 “万亿俱乐部”城市能否成为高水平环境治理引领者? 绿色金融发展要把握新特点应对新挑战 “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尤需守正创新 危险废物监管需制度创新 臭氧污染治理亟待加大攻坚力度 合理发挥水泥窑在危废焚烧处置中的作用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落实《巴黎协定》

您的位置:首页 >污染防治 >

增强有机产品供给能力的六点建议

来源:中国环境报更新时间:2020-12-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提高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保障,是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必由之路,是强化以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创新,也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有机产品属于生态产品的范畴,是生态产品的一种物质形式。有机产品具有生态价值、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生态价值在于有机产品的生产过程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财富的自然体现,而且可以实现经济增值;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价值是生态产品带来的人民福祉和公共福利。

有机产品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化和统一,体现了与优质生态产品“生态优先”本质特征的辩证统一,发展有机产品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那么,如何增强有机产品这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目前,我国有机产业整体稳步发展。有机产品产值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4年开始,有机产品产值一直保持1000亿元以上。有机产品标志备案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9年我国有机产品标志备案数量为21.2亿枚。我国有机产品的销售额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基本保持在600亿元以上。

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有机产品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挑战。我国有机产品生产面积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消费者对有机产品价值的认知还不全面,消费理念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提升。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拉高线”作用需要进一步得到提升。有机产业生产和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有机产品的供给侧长期面临着质量短板,有机产品质量治理的社会多元化参与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有机产业参与全球的竞争力存在短板,有机产业与国际有机产业融合度需要进一步加深。

为了进一步增强有机产品供给能力,笔者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有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十四五”时期,发展有机产业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制定国家有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形成有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自上而下形成国家层面推动有机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历史机遇,把加大有机产品供给、促进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地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有机产业建设体系。

二是深刻认识有机产品价值,保持有机产业发展战略定力。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已从应急式转向常态化防控的阶段。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有机产品价值,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既能使自己的消费行为理性化,又能促使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食品农产品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三是进一步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提升“拉高线”作用。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是质量生命线,要不断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开展研究,持续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进一步明确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中,有机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和连带责任、认证委托人主体责任、销售者义务等。进一步强化对“放管服”批准成立的新认证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

四是推动有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研发有机产业生产关键技术。开创有机产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有机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其标准化与产业化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协同攻关研究,为有机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有机产业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开展有机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建立典型地区不同类型有机产业模式的科学试验与示范基地与网络,构建各具特色的有机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

五是加快构建有机产品质量治理的社会多元参与机制,推动有机产品高质量供给。当前,有机产品的质量受到人民广泛关注。要谋求有机产品更佳的质量供给,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构建政府、企业、公众、认证机构、检测机构、零售商和社会组织多元化参与机制无疑是强大的质量提升引擎。以市场高质量需求倒逼有机产品质量的提高。综合发挥“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共同作用,实现有机产业质量提升。

六是加快推动我国有机产业与世界有机产业的融合进程,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中国有机认证要积极贯彻“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打开中国与国际有机认证同行的交流之窗,积极到国外开展有机认证,建设有机认证“丝绸之路”,提供更多的国际优质有机产品。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有机生产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还普遍存在短板,我国有机企业要大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计划,尽快补齐能力短板,提升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学者要重点研究“一带一路”有机产品贸易便利化互认关键技术,形成不同类型有机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实施方案和技术准则,并在区域国家示范应用,满足区域合作贸易畅通需求,促进区域有机产品贸易便利化。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企有所为”。推进有机产品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有机产品发展才会拥有最广泛、最深厚的人民基础。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有机产品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有机产品从业者和监管者应有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作为。继续转变观念、强化自身、主动作为、加强服务,汇聚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服务有机产品发展。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主任

热点图文

环境终身追责倒逼官员终身负责
环境终身追责倒逼官员终身负责
如何破解“重化工围江”难题?
如何破解“重化工围江”难题?
深圳新一轮控烟车轮战打响
深圳新一轮控烟车轮战打响
丹江口首次进行危险废物行政代处置
丹江口首次进行危险废物行政代处置
成品油监管严重缺位 机动车尾气检测滞后
成品油监管严重缺位 机动车尾气检测滞后
西安举办执法人员竞赛比武
西安举办执法人员竞赛比武
济南趵突泉公园泉水河道被污染 三天未找到污染源
济南趵突泉公园泉水河道被污染 三天未找到污染源
漓江水质变差了吗?
漓江水质变差了吗?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