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锐评|水的“清白”岂能用“干杯”证明? 着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 如何依法、科学、精准划定和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 浙江实现“三线一单”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气候变暖变湿,西北如何应对 以绿色政策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镇江市市长调研国控站点和国省考断面 转危为机 同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定不移把强化督查坚持下去 推动垃圾处理一体化PPP模式 依法督政促进环境督查战略转型 别把污染责任推给其他城市 期待环保部点名批评成新常态 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怎么修订 要让人们看到治理雾霾的切实行动 以税制改革促进绿色发展 垃圾分类全国推广成为“马拉松” 加强“十三五”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红警”过后,“赢回”持久蓝天还有多远?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应精准发力 司机数落司长,也是对治污的敦促 建设项目“不予批准”的五种情形 土壤污染数据别继续“秘密” PM2.5致孕妇流产?表达诉求不能失掉认知能力 环境数据造假,零容忍! 农村环境要保证投入 更要转变观念 治霾起争议,火电喊冤 环评机构脱钩不能脱管 名词解释之机构编制(一) 新一轮重霾透视:何为“霾祸”元凶? 推行轮作休耕实现污染耕地绿色修复 环保产业更需“绿色动力” 资源城市转型不能“等靠要” 节能减排 要铁规更要铁腕 试生产期间如何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取得新进展 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基本扭转 实施“水十条”重在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明确和严守生态保护的底线 做大做强环保新格局 美国规划环评给我们哪些启示? 镉污染反复侵害为何成为可能 中国汽车市场遇严冬 是“拐点”更是“起点” 环保、绿色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焦点 大盖帽为啥管不了偷排车 评论:如何突破PX困境 合理依法赋权产危单位处置危废 依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明确强化环保产业支撑,哪些企业可以得到优先扶持? 环境污染强制险从试点到全面推进还有多远?

您的位置:首页 >展会聚焦 >

锐评|水的“清白”岂能用“干杯”证明?

来源:中国环境网更新时间:2017-07-28

胡秀芳

7月25日,一年一度的“横渡珠江”大型活动再次展开。但是今年,除了声势浩荡的横渡队伍,让网友热议的,还有当地一位记者。这位记者在直播中从珠江里弄一瓶水上来一饮而尽,以此证明珠江水质大有改善。对此,不少围观者目瞪口呆,网友直呼“太拼了”。

的确,这位记者真是太拼了!因为就算江水的水质再好,与饮用水的标准相比,还是相去甚远。根据我国卫生部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保证安全,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不得危害人体健康”、“经消毒处理”、“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等多项标准。而尽管这位记者说江水非常清澈,可是明眼人一看那杯水明明是混浊的啊?纵使这位记者可以举着一杯有明显浑浊物的水称之为“非常清澈”,也不可以忽略“消毒处理”这样的程序。实际上,哪怕目力所及再清澈的江河之水也并不适宜直接饮用。

记者直播喝江水,无异于一种行为艺术,目的在于为治水效果背书。不过,话说回来,拼了就真的管用吗?直播时连饮三杯的壮举就能证明水质的“清白”吗?实际上,只要不是严重污染的水,一小瓶的量谁也不会暴毙或是闹进医院,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嘛!

其实,这位记者的壮举并不是创举。前几日,媒体上就多次报道过浙江、湖北等地有官员下河“游泳喝水”的事儿。官员们或为自证清白,或为彰显政绩,尚可理解。现在媒体记者怎么也跟着瞎掺和?

有病吧,这是?

小编说:治污效果怎么样,不能看官员下河喝水的勇气,更不能靠记者一起跟着“干杯”的义气。只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的手段,多一些实在的措施,少一些作秀的套路,才能真正达到效果。至于水质到底好没好转,群众心中自有杆秤,金杯银杯干杯,都不如口碑!

热点图文

节能减排 要铁规更要铁腕
节能减排 要铁规更要铁腕
实施超低排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实施超低排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登革热病流行是否与气候有关?
登革热病流行是否与气候有关?
环保产业学会“借资下蛋”
环保产业学会“借资下蛋”
巧用专项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巧用专项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地下水监测出具诊断证明
地下水监测出具诊断证明
陕西子长“黑水”袭城官方通报
陕西子长“黑水”袭城官方通报
非法收购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7人获刑
非法收购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7人获刑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