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让雪山不再遥远 把脉未来能源产业发展新模式 与公安联动提高权威性 社会公众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 边采集建档 边归档利用 建设项目“总投资额”大小如何认定? 加快系统研究和控制船舶排放 城市湖泊 放生需规范 治理跟上来,过海不再难 如何推动涉危废企业投保环责险? 菜农众筹治污值得借鉴 新“限塑令”实施倒计时,这几块骨头依然难啃 回收金属做奖牌 奖牌一点也不逊色 精准发力治理农村水污染 业界大咖共话智慧城市 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多些换位思考 海狮非法展演乱象亟待整治 旧衣物回收期待规范管理 城镇化不是“摊大饼” 治理餐饮污染要政府先行 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明确时间表 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二○一九年,各地污染防治攻坚战怎么打? 送锦旗既是褒扬也是期待 推行分餐制,做餐桌文明的倡行者 华北地下水超采亟待控制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技术实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 垃圾分类与信用挂钩不妨一试 理性认识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保护臭氧层需积极应对替代技术挑战 抓进展更有效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保障核电安全要做好“计划工作” 对屡查屡犯企业既要严惩也要帮扶 博物知美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筑牢美丽中国根基 厘清职责共建美丽中国 全国人大环资委:建议加强环境教育内容研究论证 在督察执法中帮扶企业要注重宏观与微观辩证统一 野生动物保护要求更高了 治理塑料污染:需要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突出海洋自然保护地的整体性规划 填补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空白 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抓手 为跨界河湖治理取得突破建言献策 构建支撑乡村振兴的生态文化 发挥专家作用把脉问诊环境问题 修正《固废法》关于生活垃圾管理的相关条款 履行《公约》义务 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人物 >

让雪山不再遥远

来源:光明日报更新时间:2018-04-25

十几年来,摄影师陈业伟无数次往返于世界最高的两座山脉——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当经历了对雪山高度的追寻之后,他陷入思考:“雪山很美,但跟我有什么关系?”陈业伟给出的答案是:带着个人情绪去拍摄,给山加入温度。而山的温度,源自于摄影师对它的理解。在瞄准雪山之余,陈业伟亦将山周围的环境纳入镜头——城镇、农田、道路、动物与人。如此一来,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一座座冰冷的山峰,而是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文明的复杂关系。正如摄影师所说:“观看的人会感受到,雪山与人的距离并不那么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跟前。”

日前,“巅峰之路”陈业伟摄影展在北京映画廊举办,本报记者就雪山摄影创作对其进行了采访。

记者:在你的个人介绍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项就是“全球少数几位完成14座8000米级雪山拍摄的人”。追逐这14座最高的山,你是出于对攀登的渴望,还是对摄影的渴望呢?

陈业伟:摄影。我所有的攀登、徒步、旅行,都是为了摄影。我对摄影是比较痴狂的,到现在我都不能理解别人能够空着手、不带相机出门。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拍雪山,一共积累了大概20万张照片。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这两座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汇集了全世界14座8000米级雪山。前几年,我的目标是把它们全部拍完,2012年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但最近五六年,我仍在继续拍摄,因为我觉得摄影跟登山不一样,登山有终点,但摄影没有。

记者:那选择这14座雪山,是因为它们更少被人拍摄吗?

陈业伟:这是一个原因。一开始我没想到自己能做这样一件事,直到拍了几年后,才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这14座雪山没什么好拍的,因为这个数量太少,没法代表整个山脉。

另外,从摄影的角度来讲,很多8000米级雪山的山形和气势,往往跟六七千米的雪山有一定差距。越高的山越敦实、雄伟,但是少了一些俊俏。比如珠穆朗玛峰,我们对它最大的感慨就是雄伟,但很少有人说它漂亮。当然,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我更喜欢像南迦巴瓦峰、梅里雪山这样比较有山形的雪山。

记者:你登山就是为了拍雪山,那摄影对你来说是否只是一种感受美、记录美的工具呢?

陈业伟:不完全是这样。一开始,我是通过自己的镜头捕捉大自然的场景,但随着拍摄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虽然面对大自然,但更多时候拍的还是我自己。在很多照片中,我都希望能够加入一些非自然的因素,寄托当时的情感和想法。

记者:将你在自然中的感受也记录下来?

陈业伟:对。一开始,我只是觉得雪山很美,有很漂亮的质感和纹理,很喜欢日照金山的时刻,欣赏的是这种表面的美。后来我想:雪山很美,但跟我有什么关系?此后,我都希望带着个人情绪去拍摄,这样拍下来的照片才是我最喜欢的。

记者:拍山跟登山是不是不太一样?因为如果要拍摄的话,应该需要和山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真正登上山峰吧?

陈业伟:对,你说的这个是绝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我拍8000米级雪山,一定要攀登到六七千米去拍。其实,我更多时候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山越高,距离越远;山越小,距离越近。因为如果登那么高,我能拍到的就只是眼前的路、雪坡或悬崖,而看不到山的全貌了。

记者:我对你的作品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同时也是你的作品和大多数高山摄影作品的区别,就是你没有过多单独拍摄山峰本身,而是保持一定的观看距离,尽量把山周围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更多地纳入进来,比如村庄、道路、农田还有人。

陈业伟:对,我非常喜欢这类照片。山不是冰冷的,而应该是有温度的,它的温度源于我们对山的理解。我就是要给山加入温度,而不是进行单纯的记录。比如我尤其喜欢的一幅照片,画面近处是华灯初上的城市,远处是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这样的构图和比例,会给人又高远又温暖的感觉。

记者:你为什么喜欢将山峰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拍摄呢?

陈业伟:因为这样的景象能触动我的内心,我想对于观看的人也是一样。在展览中,一幅单纯的雪山虽然漂亮,但人们看一眼就过去了。而一旦在一幅雪山照片里加入了其他元素,就会让人觉得更值得停留和遐想。观看的人会感受到,雪山与人的距离并不那么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跟前。

另外,说起来冰川融化和人类的关系,大家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对我来说,每一年拍到的雪线和冰川都在不断退缩。还有在山周围生活的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也都在变化。我想尽量记录更多,虽然我不希望今后只能在照片上看到它们,但拍下这些照片,就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

记者:您有特别欣赏的摄影师吗?

陈业伟:因为长期拍雪山,我也会关注一些拍同样题材的摄影师。我曾经非常喜欢一个日本的登山家、摄影师,叫白簱史朗。他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一本画册《尼泊尔喜马拉雅》,我曾经翻过无数次。最初看这本画册,我非常震撼,甚至有些沮丧。因为他拍摄的海拔高度大多在六七千米,那个海拔基本没有任何生命痕迹。我可能有一两次达到了那个高度,但如果此后都这样,无论是体力还是财力,对我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当时我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超越他。但后来我逐渐重拾了信心,因为我觉得自己和他不一样,我们相差了二三十年,审美观早已不同了。虽然许多人喜欢他的照片,但我的照片未必就没人喜欢。带有摄影师独特性格的照片,才会拥有生命力。

记者:今后的拍摄,你还是会围绕雪山吗?

陈业伟:对,我觉得在喜马拉雅、喀喇昆仑、青藏高原这些地方,单是一座雪山就够拍一辈子了。我的摄影目的性不那么强,就是出于热爱。雪山跟前的那个时间和环境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也非常享受那样的时光。

热点图文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诚信监测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诚信监测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5G+无人机进入生态环境领域
5G+无人机进入生态环境领域
北京:摸清企业VOCS排放底数
北京:摸清企业VOCS排放底数
打好碧水保卫战,交叉执法检查在行动
打好碧水保卫战,交叉执法检查在行动
威海港港区扬尘污染严重 敷衍整改 久拖不治
威海港港区扬尘污染严重 敷衍整改 久拖不治
中石油大港油田接受专项执法检查
中石油大港油田接受专项执法检查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