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合同节水 《流浪地球》何以动人 为什么移送公安要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为前置条件? 环境空气臭氧标准传递实现有据可依 善生态补偿机制需打好“综合”牌 柴油货车治理需强弱项补短板 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持续发力 言出必行 诚而有信 形成治理塑料污染强大合力 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医疗垃圾背后产业惊人,源头监管绝不能松 环境执法应坚持人文执法 用地方立法推动治理诉求形成良性互动 应优先考虑保护公众健康 系统精准施策 深入推动太湖治理 省钱事小,节约资源事大 为城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减压 新固废法按下“加速键” 人类迫使动物习性改变甚至物种进化?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迎来深度洗牌 用好环境信用 助力绿色转移 地方落实“土十条”贵在因地制宜 京津冀统一标准可以减少多少VOCs? “垃圾清理挑战”传播了啥? 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为何屡被外企看好? 专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可逐步共享区域财税 “优等生”也有要补的课 京津冀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治理如何破局? 加油站没有环保审批手续怎么办? 专家为郑州装备制造业喷涂建言献策 以低碳技术推动运输结构调整 北林大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禁食野生动物不存在“黑白名单” 住宅区植被指数越高,居民寿命更长? 空气质量考核指标为何由二氧化硫变成VOCs? 美国睦邻条款的演进和完善 趵突泉养海豹,合法还要合理 保护长江责任沉甸甸 土壤污染要注重末端治理及源头防控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谈2021年工业通信业发力点 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多措并举助力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推行 发布大气污染物名录强化源头风险管控 《长江保护法》促进和保障流域协同治理 焕发环评制度新活力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落实地方主体责任 建立全链条全方位全环节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 目标与需求呼应 立法与监督并举 “委托第三方运营”不改变责任主体 专访吕忠梅:完善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体制推动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公开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海洋微塑料的存在现状究竟怎样?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人物 >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来源:中国环境报更新时间:2020-10-15
黄业茹,分析化学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全介质分析测试研究与管理工作。 现任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第一批国家环境监测尖端人才,第二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编者按2018年,原环境保护部机构改革后成为生态环境部,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工作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国家级检测机构,中心负责解决我国环境分析测试领域中的关键性和综合性问题,开发环境分析测试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承担污染纠纷的仲裁分析任务。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中心如何适应生态环境监测全要素、全指标的要求?在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和履约监测方面有哪些设计等,带着这些问题,本报采访了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全要素、全指标、全过程问:“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有哪些新领域和发展方向?黄业茹:目前,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层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还存在海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和辐射自动监测等领域标准规范亟待整合统一,生态、固体废物、农业面源、核设施流出物及伴生矿等标准规范需要更新补充,自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应急监测等标准规范缺口较大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体系,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全要素、全指标、全过程。抓紧确定标准制修订清单,加快填平补齐空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生态状况监测,以及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急监测、现场执法监测、质量控制等领域标准规范,加快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监测方法标准研究制定与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强化有机类标准样品研发,加快核设施流出物监测、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和应急监测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合法性和准确性。系统梳理不同部门现行监测标准并开展等效性评估,推动标准规范的整合统一,提高监测数据可比性。另外,在标准制修订的管理过程中,“十四五”期间将吸引全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制修订的工作中,除了生态环境部门所属的监测机构,还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内的各方面的力量。问:“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对监测新技术提出了哪些要求?在科技创新转化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黄业茹:“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趋向于全领域规划。中心在规划编制中主要承担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和履约监测专题任务。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专题强调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一是制定监测新技术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新技术研发的清单;三是要完善新技术方法的标准体系;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建设方面,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和研发经费投入的力度,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研发力量参与监测新技术研发;建立长效激励政策制度,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综合保障等方面,制定完整的监测新技术研发长效激励机制。在生态环境监测现代技术手段研发和应用方面,开展基于质谱技术的非靶标污染物筛查技术研究,开展复杂样品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研究,开展污染物高精度同位素示踪与溯源技术研究,开展“效应导向分析”技术研究,及其他领域监测技术“跨界”应用研究。最后,在加强能力建设方面,推动建成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研发中心,落实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的核心品牌,实现监测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履约监测要补短板问:在当前履约压力下,环境监测还存在哪些薄弱与不足?黄业茹:我国在生态环境领域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十多个国际公约,这些公约围绕温室气体、生物多样性、消耗臭氧层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汞等,均提出了不同程度的监测需求,当前的履约监测能力与我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上述公约的不断发展和一些公约受控物质的不断增列,履行公约要求监测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越来越多,履约监测涉及的介质也由环境空气逐步拓展至水体,甚至生物体,履约监测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为补齐履约监测短板、加快形成相关领域监测支撑能力,生态环境部在《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在履约监测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生态环境监测司在“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中部署新增了履约监测技术研究专题,专门谋划“十四五”履约监测工作。总体而言,“十四五”期间,履约监测重点围绕《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履约成效评估、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监测,加快构建职责明晰的履约监测工作机制,统筹考虑环境空气、水体和生物体等监测点位布设需求,协同构建国家履约监测网,开展长期定位监测。进一步完善履约配套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装备。围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消耗臭氧层物质等国际公约国内履约和执法监测需求,完善履约监测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重大区域流域和热点区专项调查和执法监测,开展重点行业二噁英和汞排放因子更新,开展指示性生物监测,推动实施国际比对、全球监测计划和样品库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履约监测技术和预测模型等研究,直接参与公约谈判,增强履约国际影响力。仪器厂商应以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问:根据未来5年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国家对仪器厂商有哪些新的期望和要求?黄业茹:“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装备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关键的环境分析仪器已经实现了国产化突破,快速、便携、小型的仪器设备研发也进入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销售市场也在逐渐形成。但总体来说,对高端生态环境监测新装备的研究和系统开发,在国际引领性的技术方面还有很多空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水平较低,许多新装备的研究成果转化周期还比较长。根据《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的发展目标,科学仪器厂商需要以环境监测装备的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加大空气、水、土壤、应急监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的力度,推动形成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高端的监测装备。在国家层面需要建立新技术的研发基地或者平台,尽快解决研发力量分散的问题。

热点图文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诚信监测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诚信监测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5G+无人机进入生态环境领域
5G+无人机进入生态环境领域
北京:摸清企业VOCS排放底数
北京:摸清企业VOCS排放底数
打好碧水保卫战,交叉执法检查在行动
打好碧水保卫战,交叉执法检查在行动
威海港港区扬尘污染严重 敷衍整改 久拖不治
威海港港区扬尘污染严重 敷衍整改 久拖不治
中石油大港油田接受专项执法检查
中石油大港油田接受专项执法检查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