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读书,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风电行业利润巨降 五年高增长遇拐点 落樱不扫,是你心底的浪漫 永清环保布局省外抢占低碳经济市场先机 北京市属公园年内开放10处文化空间 南南合作引发可再生能源的新思考 蝙蝠不可怕,认知要科学 盈利模式不清晰 投资者看淡风电产业 青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 地摊经济的低价与低碳 太阳能充电站高昂成本影响其普及 一条河,叫疏勒河 华锐风电欲发58亿公司债补充营运资金 南极——未被触碰的美丽 亚洲低碳社会建设合作备忘录在京签署 天津静海县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文昌清退154家野生动物养殖场 为鸟儿打造温馨家园 蒙牛:绿色生态产业链引领可持续发展 网红打卡地如何长“红”? 我国倡议各国合力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夏季游 喜迎海洋风 临邑近百循环经济项目将废料“吃干榨净” 疫情给环境公益组织带来更大作为空间 太阳能利用“潜入”三线城市工程市场 极端天气环境污染风险管控亟待加强 深圳经验给宁波哪些发展短板的破解思路? 加入微信群 一起来锻炼 绿色科技 成就数字标牌低碳环保之路 疫区重点应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中国核电重点企业聚集新疆布局资源开发 I级防汛应急响应启动 他们冲向一线 洛阳北玻:进军光伏行业前景难料 装点一片民宿,复活一座海岛 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我”的一天:居家人员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工商银行给力企业低碳高效发展之路 别再让古村“付之一炬” 全社会野生动物科普亟须加强 冀中能源“变废为宝” 打造绿色生态矿山 新兴铸管高炉煤气实现超低排放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脱欧两个月,英国减排瞄准哪里? 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发展风能等“零碳能源” 江西首次开展服务群众接待日活动 发展绿色经济造绿色财富 武鸣经济“绿意”盎然 废物居然成为艺术品 佛山绿岛启动低碳经济六大产业建设 风电行业景气向下泰胜风能中报预减60% 实体书店成为城市文化地标

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民生 >

读书,仍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更新时间:2020-04-22

又到“世界读书日”,相比以往,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或许要冷清不少。近些年,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各类读书推广活动方兴未艾,“世界读书日”更成为每年读者、书店和出版行业共赴的一场“图书狂欢”。

然而今年,由于疫情影响,线下活动目前都已无法开展;而对于有逛书店习惯的读者而言,想要奢求像以往那样“漫步书林”,恐怕还需要再等上些时日。

读者在“节日”中感受煎熬,而对以书为业的书店和出版业,这场疫情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眼下也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重新思考读书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发现关于读书的更多可能。武汉方舱医院“读书哥”的一张照片,引得《政治秩序的起源》这样一本大部头理论书籍一度占据了热搜;而在“不宜出门”之时,阅读也并非是孤独的:各类围绕读书的活动在线上展开,让读者反倒有更多机会与“大咖”或是友人沟通交流,当图书以更丰富的形式,在更多平台得以推广,也便有了“打破次元壁”的机会,让更多人参与到阅读当中。

英国作家毛姆曾把阅读比作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读书的意义,自然不是消极避世,在这样一个春光融融、鸟鸣阵阵,我们却要尽可能“宅”在家中的特殊时期,读书仍是我们的避难所,让我们可以守望光明与希望。

◎疫情之下:线上破冰步履维艰

当前,全国上下处在复工复产阶段,各行各业正在逐步、有序恢复。但对于书店这样的需要在集中密闭场所中经营的事业而言,复工之路并不容易。

“最多3个人,最少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北京参差书店的店主八月在谈到复工后的经营状况时说。参差书店位于五道口,比邻诸多高校,店面虽不大,但从选书到定期举办的主题活动,都颇具人文情怀,是周边很多爱书之人的理想去处。然而在疫情影响下,书店自春节起停业两个月,即便是复工之后,书店仍门可罗雀,只能依靠线上销售勉力维持。“每天都在处理订单问题,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微商了。”八月无奈地说。

小微独立书店举步维艰,大型书店的日子也不好过。国内知名的书店品牌“单向空间”,在疫情期间屡出奇招,先是以一封求救信“刷屏”,而后又搞起了书店直播,并将在“世界读书日”当天把此前每年在书店举行的“阅读马拉松”搬到线上。其他大型书店同样跟进,抢夺线上资源,看似好不热闹,但整体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从销售个案来看,尽管单向空间的创始人许知远坐拥“头部资源”,找来淘宝“带货一姐”薇娅一起直播销售“保卫书店”盲盒,一举交出6分钟3000件的成绩单,但与14.5万的最高观看人数相比,销售转化率差强人意。至于在“文艺青年”中人气颇高的《单读》杂志主编吴琦,亲自出镜直播,为译作《下一次将是烈火》“带货”,两小时仅售出50件,可谓“业绩”惨淡。

从总体上看,出版业大数据平台中金易云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全国一季度图书市场总量缩水近三成,足以证明 “线上破冰” 虽然看似红火,但对于整个书业的寒冬而言,仅仅只是杯水车薪。

◎探索可能:以书为媒交流分享

尽管收效甚微,但探索图书线上宣发、销售,实现与读者的近距离交流,借技术“东风”让阅读更加深入人心,仍是这段特殊时期乃至日后书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比起简单粗暴的“占用头部资源”“刷屏求曝光”,疫情期间,一些以读者为中心打造的线上读书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新京报·书评周刊》开启“文化客厅”,联合出版机构,依托聚合全国数十家书店的“书店联盟”,以微信群语音直播的方式,邀请各路嘉宾分享新书内外的故事,单次活动可覆盖读者数千人;不少出版机构开始入驻视频平台,如“理想国”于3月31日在B站举办了第一次线上沙龙,邀请知名文史类公众号“青年维也纳”的主理人高林,以在线视频直播的形式深度分享新书《第三帝国的到来》《当权的第三帝国》。截至目前,这期直播录屏累计播放量超1.1万次,对于“第三帝国”这样一个在B站略显沉重枯燥的历史文化主题来说,这样的成绩已是相当不易。

实际上,由于疫情期间大都“宅”在家中,人们对于线上交流的兴趣大大增加;而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悠长假期”,比起单纯消磨时光的娱乐活动,人们也希望在思想层面上可以有所提升。这样一来,以图书为媒介的各类分享活动,自然也成为了人们寻求自我精进的一种选择。

更何况,很多读者本就有阅读习惯,并且希望可以在阅读之余与同好有所交流,只是以往闲暇时间有限,或因线下地域阻隔而无法成行。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们反倒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线上活动中,从而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而当图书在B站这样的大众平台得到更多专业的、精细的展示,也必将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其中,发现读书的乐趣。

阅读不应“孤读”,以书为媒,各类以读者为本的线上活动,彼此交错、融合,将为阅读带来无限可能。

◎守望微光:不负春光与希望

网络时代,以读者为本,意味着与阅读相关的事业,终究要围绕书来展开。而在书业当中,无论身份为何,每个参与者其实都是读者,因为有关书的希望,只有在打开书的那一刻,才会呈现。

正如开篇提到,病人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阅读《政治秩序的起源》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背后固然有将在大庭广众之下读书这一行为“奇观化”的心态使然,但更多网友其实是为这位读者纵然身染疾病、仍能沉浸于字里行间的那份坦然而震撼。实际上,一场疫情,考验的并不只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灵魂。如何适应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静待一切归于正常,是我们每个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必修课,而阅读,正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途径。

另一方面,生活在这样一个越发高效、快捷的网络时代,读书已然不是人们获取信息与新知的首选。但新媒体对时效性、点击率的片面追求,却往往使信息流于碎片,令接收者感到焦虑。在疫情期间,这种信息焦虑更会让人无所适从。感染数字的飙升令人透不过气,各路观点的碰撞更是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而与眼前不断变幻、纷繁复杂的“信息之海”相比,厚重的书籍则像是一块块“它山之石”,纵然坚硬遥远,却切实可感,足以攻得美玉。

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石玉”之中:只需耐下性子,慢慢发掘。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你若是关注瘟疫的传播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妨阅读世界史泰斗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想要了解疾病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重要作品《疾病的隐喻》可能会给你答案;至于医护现场的悲戚与希望,执业20年的英国护士克里斯蒂·沃森的回忆录《护士的故事》将会让你理解“护理”的真谛……

“危中有机”已是老生常谈,但眼下这场疫情,其实更像是为我们的飞速发展划下的“休止符”。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思索接下来的乐章如何谱写——无论如何,书业之事,仍要以书为本。大数据引航大时代,但发展与转型绝不是盲目的竞逐,而是精细的打磨与探索。书店的灯光等待着它的读者,而读者的守望,终将使书中的微光,汇聚成灿烂与永恒。

热点图文

新出台的民法典 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一生?
新出台的民法典 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一生?
甘肃实现市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全覆盖
甘肃实现市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全覆盖
贵州仁怀:梅花绽放迎春来
贵州仁怀:梅花绽放迎春来
智能化数据化,让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智能化数据化,让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来北部湾寻找古老动物中国鲎
来北部湾寻找古老动物中国鲎
沙尘又要来了,今天最该说的土味情话
沙尘又要来了,今天最该说的土味情话
大练兵投票日报第四期(截至12月24日19:00)
大练兵投票日报第四期(截至12月24日19:00)
互联网消费:新限塑令必须解开的扣
互联网消费:新限塑令必须解开的扣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