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对“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何向纵深推进 督促和帮扶两手都要硬 环保治理需要“绣花”功夫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破除长江上游“重化工围江”困境 建立统一碳金融市场 履行《巴黎协定》要保持战略定力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 构建“四生四绿”绿色供应链 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出路 统一技术规范 保障数据准确 治污攻坚要啃硬骨头 国外如何处置废弃物焚烧飞灰和底渣? “银耳面膜”里的供给侧改革 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坚决遏制固体废弃物非法转移和倾倒高发态势 王金南代表: 科学确定污染源是治污必答题 新固废法对生活垃圾 治理意味着什么? 区域协调发展,母亲河能带给我们什么? 突发水污染需要联防联控 绿色供应链重结果也重过程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胡涛: 用3到5年时间把辽河治理好 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专家解读沙漠蝗灾对我国影响 家电进入报废高峰期 堵住回收漏洞七部门联手放大招 “稳中求进”打赢蓝天保卫战 礼让江豚,自然赢得叫好 应对挑战,塑料污染防治力度升级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三种论调要不得 内在动力外部压力缺一不可 推动企业建立绿色管理体系 守好安全生命线 构建核电产业链 电商外卖包装回收情况如何? PM2.5与臭氧“按下葫芦浮起瓢”? 让“城市绿道”不断延伸 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博: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中保持国有林场完整性 补齐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推进环境治理领域新基建 用新法还是旧法?没那么简单 为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提供技术保障 向“剩宴”说不,这份文件定下操作规范 推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范式转型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雄安新区建设 对违规露天焚烧应出重拳 以传统山水画美学精神拍摄黄河 构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完整制度体系 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碳价信号 铸造长江大保护治水利器 应对雾霾可考虑建立京津冀绿色经济体

您的位置:首页 >展会聚焦 >

对“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来源:中国环境报更新时间:2020-09-10

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第四部分包括土壤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在内的相关污染防治活动,确认为地方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支持。

土壤相比于大气、水体环境而言,总体不具有流动性(不包含大气沉降造成的不同地块之间的相互影响),其污染范围相对固定,本区域的污染总体上不对其他区域的土壤造成明显影响。地下水由于迁移性和流动性总体比较缓慢,总体不具有明显的流动特征,流动后无较为明显的相互影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上述特征不同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所以在事权划分上首先划归地方事权和地方财权。

《方案》的核心是污染防治责任划定问题。在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责任上,《方案》明确土壤污染防治为地方各级政府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对地方土壤环境质量负责。从法律角度出发,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有清晰认识,切实承担起土壤环境保护与风险管控的责任,将国家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更好地策划、组织、实施好土壤环境保护、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项目,在资金上充分给予保障。

《方案》体现出中央和各省在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和工程项目管理上的不同责任。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不同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应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要求专款专用。由财政部确定分配因素、权重和计算方法,并将专项资金分配到各省。国家确定专项资金使用方向、支持项目要求、资金使用总体要求;省级管理部门负责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照一定方法分配到具体项目,确定项目支持额度和预期绩效目标。这时国家层面上分配到各省的资金分配计算方法、项目储备库管理,和省级层面上分配到项目的资金分配方法、绩效目标的确定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核心管理手段。建立规范合理的项目储备与入库评审管理制度、绩效目标申报和评审制度、以实现绩效目标和资金安全为导向的全过程管理制度,成为当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方案》一方面将有利于形成以责任为导向和产业发展驱动力的土壤污染防治新局面,责任的划定和承担将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责任体系建立后,资金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为目的,在责任的推动下将有利于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组织实施模式和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从而不断增强土壤污染修复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在《方案》基础上,笔者提出“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的6个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人认定管理办法的研究和出台。

在编制过程中细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责任人认定的衔接规则,建立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与调查修复工作的衔接机制。当存在多个土壤污染责任人时,综合考虑责任人类型、污染贡献、是否主观故意、是否积极挽救、经济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责任份额,合法、合理、合情地追究责任。

二是应将在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土壤一旦受到污染,治理修复所需资金往往比采取污染预防措施所需要的资金高出很多,因此在产企业在生产期间履行土壤污染预防制度格外重要。目前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对在产企业土壤环境制度落实的监管力度和成效有待提高。在产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缺乏主动性。建议各级管理部门加大对在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的培训与宣传力度,督促在产企业负责人认识到预防与修复活动在经济上的明显差别,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到土壤污染预防的责任。“十四五”各级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应将在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要求放到重要位置进行全面设计。

三是加快在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技术方法和规范的出台。

当前在产情况下风险管控和修复的技术要求不明确,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文件,与遗留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上的差别尚不清晰,很大程度上造成在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责任落实迟缓。建议加快各项制度配套技术规范文件的研究和出台,各省结合在产企业(包括工业园区)行业类型和企业现状,大力开展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园区的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试点工作,排查共性和差异,确立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技术方法和标准,以提高制度实施的成效和预防能力水平。

四是加快建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省级基金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发挥省级财政引导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当前广东、广西、甘肃等省、自治区均启动了省级基金的研究工作。

五是鼓励大型污染场地修复积极探索以规划编制为龙头的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试点。

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对咨询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统筹综合性、协调性、操作性和经济性等。未来大型污染地块的修复应首先从规划入手,对地块污染特点、修复策略设计、技术比选、土石方平衡、开发时序等问题开展总体性研究,编制治理修复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开发时序要求有序开展各个子地块的详细调查和治理修复。鼓励业主单位引进综合咨询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声誉较好的咨询服务机构,代表业主开展全过程管家式服务。

六是积极为“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实施创造条件。

鼓励和加强示范工程项目在修复工程设计和地块开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之间的统筹和衔接。总结已有的污染修复与规划设计统筹的工程案例经验和教训,组织编制统筹设计技术指南。探索将修复工程实施与区域土地规划发展密切结合的方式,形成新的投资和盈利模式。积极研究开展区域性污染土壤集中处置中心建设。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热点图文

地下水监测出具诊断证明
地下水监测出具诊断证明
陕西子长“黑水”袭城官方通报
陕西子长“黑水”袭城官方通报
非法收购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7人获刑
非法收购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7人获刑
深圳控烟车轮战走进民治
深圳控烟车轮战走进民治
无证驯养猕猴被查获
无证驯养猕猴被查获
山东莒县:创新“执法+”新模式
山东莒县:创新“执法+”新模式
房山涿州携手治理交界处污水坑
房山涿州携手治理交界处污水坑
福建三明精准查处一起疫情期间偷排废水案
福建三明精准查处一起疫情期间偷排废水案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