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建筑垃圾年产超3亿吨 点石成金需过几道坎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在津建节能减排示范基地 公共建筑“高能耗”现象不容忽视 科技创新 新型节能玻璃或将大行其道 建筑戴上“遮阳帽” 可以节能七成左右 能耗需求提高 节能安防如何实现 欧盟拓展自行车乘骑数量以实现排放标准 美科学家发现多铁性材料可将热直接转化为电 注册建筑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能效评估 乐山电力7.5亿投向技改 耗能将下降 艾嘉技术助建筑节能领域获新发展 看看近期汽车行业都有哪些节能减排政策 电监会:电力节能减排要抓六大重点 电力行业:火电企业减压 节能产业受益 国电南自携手ABB 发展电网自动化 冰箱技术发展方向:节能 环保 智能化 建筑节能设计和审图应重视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铝包木门窗”成为建筑节能的优先选择 节能减排 建筑节能涉入“深水区”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 地源热泵技术多地获补助 建筑节能推进 内蒙扎兰屯建筑项目九成实现节能节水 节能减排标准提高对北京车市的影响有限 建筑节能年均市场规模逾5000亿元 用电量公布 今年工业节能4.5%目标堪忧 耗能50% 九成以上房屋不节能 十一五节能减排回顾:关停小火电机组7682万千瓦 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建筑节能技术 外墙建筑保温不只停留在口号 低碳生活开始了 “节能减排”企业偏爱先进制氧技术 北京市三年内四大热电中心将投产 火电行业巨亏 节能减排或将受影响 韩国拟立法限制485家大型企业减排 我国声波节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南方电网投入54.3亿攻克多项技术难关 余热利用发电机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公共建筑节能难题严重影响大局推进 菱智使用清洁柴油技术 响应国家“低碳减排”号召 油耗降低30% 欧意德为节能减排提供新途径 墙体保温材料首推无机绿色节能保温材料 平板太阳能为建筑能耗节省50% 欧盟拟降低机动车噪音以保护公众健康 建筑节能步步跟进 节能环保安全玻璃不容忽视 太阳能与建筑想结合 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将达4亿平方米以上 建筑要做好与低碳的衔接需融入本地特色 内燃机行业总体向好 节能减排是主旋律 冠军景逸低碳节能 助力解决“汽车社会”两大难题 先进控制自动化技术助推节能降耗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将有新法可循

您的位置:首页 >产业观察 >

建筑垃圾年产超3亿吨 点石成金需过几道坎

来源:更新时间:2011-10-18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一座座楼宇崛地而起,矮小的城中村被清理出城市。与此同时,每年我国因新建建筑、房屋拆迁等产生20余亿吨建筑垃圾,如此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理无疑成为诸多城市的发展困境。建筑垃圾是否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其资源化之路又需迈过几道坎?

“点石成金”并非幻想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亿吨至28亿吨,每年新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亿吨。但是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方式非常简单,主要是暂存堆放和填埋处置。来自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资料显示,青岛仅市区的建筑垃圾产量每年就高达1000万吨,其中70%用来填海,10%采用填埋方式解决。

生活垃圾正在被分类再利用,而且被称为“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那么建筑垃圾是否也可以“变废为宝”?近日,新华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了解到这并不是幻想,并且目睹了“点石成金”的场景。

青岛绿帆再生建材有限公司所在地曾是青岛市的一个建筑垃圾填埋场。记者在一条生产线旁看到,一台推土机正将分拣好的建筑垃圾推到喂料机中,喂料机上面有滤网,大块的石头被隔离在上面送入破碎机中。经过分类处理后建筑垃圾通过履带被送往振动筛,履带上方固定有一块吸铁石,垃圾中的铁丝、螺丝等全部被清理出来。进入振动筛后,细沙通过下面的一条履带送出,石子则被送往上面一层的履带,冲洗之后就是可替代石子等天然建筑材料的细骨料。

“目前公司有三条生产线,年可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已经生产达标的建筑材料产品有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再生粗、细骨料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青岛绿帆再生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说,“公司现在还在进行生产设备的调式,待新生产线安装完毕后,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将达到200万吨。”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地方建筑材料管理处处长侯方正介绍,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工艺并不复杂,目前青岛市共有四家公司从事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为10%,今年计划达到20%,明年预计能达到60%至80%。

循环利用遭遇“成长的烦恼”

既然加工工艺不复杂、大量的建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为何全国仅仅只有5%的建筑垃圾被循环利用、全国仅有寥寥10余家此类企业?陈勇告诉记者,此类企业目前发展存在困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原料。“我们是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但是我们却没有原料,还要自己花钱买垃圾,自己花钱运到工厂,真的很无奈。”他说。

记者了解到,现在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建筑垃圾源头监管乏力和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相互交叉的问题,没有从源头上做到“谁产生垃圾谁处理”。建筑单位只负责将建筑垃圾从工地上清理干净,为利益最大化,运输公司便就近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或填埋,尚未形成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循环加工、产品质量监督、产品推广的机制。

青岛磊鑫集团有限公司是青岛从事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四家企业之一,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康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处理成本高也是企业发展的困境之一。“企业得自己将垃圾运输回来,加工处理建筑垃圾需分拣,这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灰尘,这又要企业花钱来处理污染。”他说。

因此,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产品与用天然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相比,价格上不占优势,目前两者价格基本持平或前者略低。但记者了解到,虽价格略低,绿色再生建材并不受市场欢迎,因为人们按照惯性思维认为建筑垃圾制成的产品质量不好,建筑商自然就不愿意用。

刘康告诉记者:“由于我们企业本身也是建筑企业,而绿色再生建材销量很低,这些建材很大程度上我们便不得不自己使用。我们自己用就是慢点,但是也没办法,就一点一点用,要不然我们也不能只做不卖。”

行业健康发展亟待政策引导

循环利用建筑垃圾企业、行业专家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认为,我国的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要促进这个“萌芽”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须法律、政策和舆论等方面的正确引导,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发挥价值。

首先,全国应确定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试点,出台地方法规进行引导,在吸取各地经验的基础之上出台相关规定。地方法规应从建筑拆迁的评估、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加工处理、产品质量和产品推广方面给予规范和指导,特别是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后续加工处理应确定由一个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防止职能交叉形成“三不管”状况。

目前,青岛市已启动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地方性立法程序。7月份,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在青岛理工大学的配合下完成了立法前评估,预计明年出台法规,这将成为继深圳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城市出台有关建筑垃圾的地方立法。

其次,扶持再生利用企业的发展。再生利用企业消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目前我国循环利用率低,行业刚刚起步,需要国家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最重要的是保证建筑垃圾无偿送到再生利用企业手中,降低再生建材产品成本,提高其价格竞争力。

侯方正认为,为扶持再生利用企业的发展,在税收等政策能优惠,如减免使用再生建材建筑企业的税收、要求一般民用建筑使用至少15%的再生建材或要求申报绿色建筑使用30%以上的再生建材等,加快产品的推广应用。此外,力争在世博会、世园会以及各类备受关注的展馆建设过程中使用再生绿色建材,提高其公众认可度。

热点图文

餐桌浪费追踪:为了“面子”难“光盘”,一晚餐余垃圾近19吨
餐桌浪费追踪:为了“面子”难“光盘”,一晚餐余垃圾近19吨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申报大数据公布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申报大数据公布
“环保lè捐”嘉年华 守护地球新方法
“环保lè捐”嘉年华 守护地球新方法
口罩保供,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口罩保供,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环保公益资助来到雪域高原
环保公益资助来到雪域高原
马未都:背负杀戮的收藏是一种糟粕
马未都:背负杀戮的收藏是一种糟粕
你会为一杯网红奶茶排长队吗?
你会为一杯网红奶茶排长队吗?
全民健身助推体育产业加速“跑”
全民健身助推体育产业加速“跑”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