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环境社会治理面临现实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做好科研转型 做好生态补偿 避免“饿着肚子看风景” 陕西白河硫铁矿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促进横向生态补偿方式多样化 四大经济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应平衡三大关系 中国“限硫令”加速 上海港进厂改造船舶数量激增 建设美丽城市要突出碳中和取向 危险废物管理制度需要创新 淘汰燃煤小锅炉治理“散乱污” 秸秆禁烧令咋成了墙上画虎 页岩气开发要成为一场绿色变革 全面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加快探索完善国家生物安全体系 6月我国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中度臭氧污染 完善绿色科技创新机制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独特贡献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城市发展升级 地下水污染防治在立法中应恰当定位 宁夏通报一季度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排名 别把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我国新污染物治理难在哪儿?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需做好制度设计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碳达峰 终身追责的环保细则需看疗效 我国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让国家公园成为“生态特区”的试验田 神农架机场的环评报告在哪 污染治理“走捷径”只能“入歧途” 我国绿色金融实践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空气污染又有了新罪状 共享快递盒是行业转型的一着棋 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买个切菜墩,也得留点心 讲究方式方法,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针对舆情精准施策 广东今年首季度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加快完善草原可持续有效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红线落实落地要看执行力 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守住农耕文明之魂 保护长江是一场持久战 安徽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神农架机场勿在质疑中前行 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的四种途径 新华网评:保持高压态势,像反腐一样治霾 水环境治理要注重流域系统控制 正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六个关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治污变废为宝得“第三方”投入 环评报告岂能若有似无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人物 >

环境社会治理面临现实挑战

来源:中国环境报更新时间:2015-10-22

◆王华 郭红燕 黄德生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社会矛盾加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力量进行国家治理的模式难以彻底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解决我国环境问题以及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问题,应加强环境社会治理,全方位调动社会力量,综合运用社会手段,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社会治理基本概念

环境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的有机结合。环境社会治理既是环境治理体系中有关社会要素的总和,又是社会治理体系中有关环境要素的总和。环境社会治理是环境治理的一部分,对象是自然环境,目标是综合运用社会力量和社会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社会治理又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对象是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目标是预防和化解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

环境社会治理同环境政府管制和环境市场调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环境政府管制是以政府为主体,对影响环境的各主体和要素进行规制和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模式。而环境社会治理则强调社会的多主体特征,反映环境保护的全社会参与性、合作性和主动性,体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共治模式。环境市场调节是指应用于环境领域的市场调节,比如环境税、排放权交易等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环境社会治理与环境市场调节不同,实质在于建立新的制度形态,使得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更节约成本和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环境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是环境保护多元共治,除了政府和企业之外,包括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在内的社会力量都是环境治理的社会主体。政府和企业既是环境社会治理的边界,也同各社会主体有交互作用。政府和企业的运作模式直接影响环境社会治理的范畴和内容,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又会改变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方式。

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及制度安排

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治理主体及其权利、责任和义务,需要法律和道德基础来规范环境社会治理体系运转,需要建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从根本上保障环境社会治理工作取得全面、稳定、持续的进步。

政府、市场和社会是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三大主体。环境治理的社会主体是指除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其他行为主体,主要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组织、智库、媒体等。

在多元主体并存的环境治理体系中,政府是核心的治理主体,政府应充分履行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环境监管执法等方面的职责和权力。同时,要尊重和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企业作为特殊治理主体,需要严格依据法律和社会准则来规范自身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破坏和违法行为。

社会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治理主体,应发挥其对政府和企业环境治理的监督作用,积极有效参与环境治理。

法律法规是促进环境社会治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依据。在我国,从宪法到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再到地方环保立法,都对环保公众参与等环境社会治理相关内容有不同程度的规定。

环境伦理是从道德上对人的一种约束,虽然具有非强制性,但同样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环境社会治理,就必须坚持环境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环境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环境治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行为主体,具有不同的职能定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环境社会治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应在充分考虑三大行为主体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建立。

关于政府的职能定位,要求其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调整。由直接行政干预、全面管理转变到间接干预、宏观管理,侧重于对社会其他主体的服务、经济刺激、协助和引导的职能。

关于市场的职能定位,应将环境资源这类公共物品在可能的条件下部分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将资源环境成本的外部性内部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最有效的配置。应建立并完善包括行政管理、产权界定与交易等在内的制度体系。

关于社会的职能定位,应明确环境社会治理中的社会职能为主体职能。包括社会组织、社区、公众个人在内的社会力量在环境社会治理中具有其特殊的价值,是对政府和市场的有益补充。

当前的主要挑战

我国环境社会治理面临以下挑战,需积极应对:

一是认识不到位。近几年,国家已开始重视推动社会力量进行环境治理,但地方政府对环境社会治理的认识还不到位,影响环境社会治理推进。

二是法制不完善。目前,《环境保护法》对环保公众参与做了相关规定,环境保护部也编制了《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但环境社会治理立法还没提到议事日程,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如《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只是一个效力层次较低的规范性文件,需及时修订。

三是社会组织薄弱。目前我国环境社会组织力量还非常薄弱,数量少、资金少、专业性不强、能力弱,开展环境治理的效果有限。

四是缺乏专门机构来推动。环境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环境保护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谋划和推动此项工作,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到具体的方式方法进行全方位研究,建立健全环境社会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热点图文

国家公园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社区福祉
国家公园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社区福祉
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怎么修订
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怎么修订
雾霾之下 也要记得对吸烟说“不”
雾霾之下 也要记得对吸烟说“不”
“塑战速决”不能只靠可降解塑料
“塑战速决”不能只靠可降解塑料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转化纳入制度安排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转化纳入制度安排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诚信监测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诚信监测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