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治污变废为宝得“第三方”投入 环评报告岂能若有似无 政策执行要讲究“窗口期” 合肥建成安徽最大雨水调蓄池 “好”“少”“全”“消”是要诀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绿水青山 当前环境与经济发展形势及其对策建议 系统构建我国土壤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体系 坚持陆海统筹,加强流域海域系统治理 生物多样性:实施大范围保护 从环境经济角度看疫情防控 生态环境大数据驱动管理转型 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应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推进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合作 “十四五”推动形成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政策建议 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保护耕地质量也要划红线 抓好黄河大保护就要奔着问题去 重点流域规划编制务求搞清“四个在哪里” 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国家公园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社区福祉 如何看待当前及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精细规划确保空间均衡发展 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运用产业链思维治理中小企业 深圳盐田区实施区域空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改革 民法典成为绿色金融建设新起点 加强危险废物监管 切实防范环境风险 农业标准化是遏制面源污染关键所在 川渝共护琼江流域水生态 荒漠化治理 需多元主体参与 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技术推广体系 加快构建实现碳中和目标长效机制 绿色供应链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以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环境部通报1月全国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海绵城市如何巧做生态大文章 开封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 环保投入怎能如此“小气” 关于完善泉州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的探讨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展望 长三角三省一市立法推进长江流域禁捕 如何看待乡村振兴的“有”和“无”? 这三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何变化? 实现生态风险最低与生产效益最大化 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把握好六大关系 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确保可操作性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百科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学习时报更新时间:2020-12-0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着力培育热爱自然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目前已经到了“三期叠加”关口: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生态环境影响到每一个人,是最大的公共资源。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民是最直接最广泛的受益者。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生态文明的真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的就是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首先,要在思想深处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拒绝奢华和浪费,追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打造更多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机关。其次,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培育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再次,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传承好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人文情怀。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繁荣。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态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鸟更多、草更茂、天更蓝。

着力推进环境科学治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让地球家园充满生机活力,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基本原则,科学制定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同时,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以山水林田湖草为生命共同体,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做好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工作,着力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重点野生动物种群。

着力加强生态国际合作。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唯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世界人民并肩同行,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继续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努力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着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既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依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合理利用、友好保护,杜绝无序开发、粗暴掠夺,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在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自然环境中享有富足的精神生活。

热点图文

为什么市场机制对环境污染没有约束力
为什么市场机制对环境污染没有约束力
治霾起争议,火电喊冤
治霾起争议,火电喊冤
治理塑料污染,中国有了“时间表”
治理塑料污染,中国有了“时间表”
严格水功能区监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严格水功能区监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超低排放扭转了“煤炭等于污染”的观念
超低排放扭转了“煤炭等于污染”的观念
用地方立法推动治理诉求形成良性互动
用地方立法推动治理诉求形成良性互动
法律保护对象应“关照”所有野生动物
法律保护对象应“关照”所有野生动物
主要污染物减排两三成
主要污染物减排两三成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