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首先从政府做起 聊城阔步迈向绿色低碳城市 建筑节能化明显 步入高速发展期 垃圾发电助力建筑节能 河南推进建筑节能减排 2012年既改任务量达101% 地源热泵助力建筑节能 南京古都展新颜 曲靖城完成1.7万盏路灯节能改造 年可省电费140余万 青海推进建筑节能减排严格标准 加强监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重庆市今年节电 逾140万千瓦时 2020年建筑节能市场值达840亿美元 建筑节能:不能重改造轻管理 需要整体视角 上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显成效 财政部:下半年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掘金建筑节能市场 中央空调需求总量扩容 甘肃:342万平方米“老房屋”完成供热节能改造 牡丹江阶梯电价实施首月 多数居民采取节电措施 喀旗农电:节约用电 倡导低碳生活 建筑节能市场助推中央空调企业加速发展 浙江舟山市船舶修造节能技术取得突破 重庆将节能改造公共建筑 已调查1037栋建筑能耗 西宁海东地区建筑系统节能工作取得新成效 山东:绿色节能技术提升今冬供暖效能 节能特性有目共睹 变频技术进入壁挂炉领域 日本开发出高效氨合成节能技术 福清垃圾焚烧变废为宝 三季度发电3665万度 欧盟出台绿色建筑新战略推动建筑节能发展 唐山联通推动基站热自排节能技术应用 国内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偏低 任重道远 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公布 投资10.6亿 福州晋安投用134辆警用电动车 节能环保噪音低 内蒙古赤峰市推行建筑节能 建设宜居城市 大连拆炉并网超额完成 建筑节能效果突出 郑州114台新型气电混合公交车将上路 推动节能 湖北省为建筑节能打“强心针”执行率达100% 长春纯电动节能公交车年产量能达到1500辆 《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3月将实施 能耗有新规 高补贴催热建筑节能 产业链公司“围猎”上海 高效照明节电技术最佳实践案例”发布 四川最大节能减排50兆瓦余热发电项目正式启动 西康高速隧道照明系统优化改造良好 年可节电900万 ICCA将发布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图 巴西政府鼓励汽车行业发展节能技术 合肥专项检查“建筑节能” 差的通报批评 新型电动机技术带领产业实现节电飞跃 上海市推进道路建设养护节能材料使用 黄河上游水电站主汛期发电同比增长68% 欧盟开发出新型的信息数据中心节能技术 PM2.5引发“蝴蝶效应” 节能技术争抢市场 陕西推行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新标准 株洲先进节能技术让垃圾"变废为宝"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推荐 >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首先从政府做起

来源:更新时间:2012-11-12

目前,中国主要鼓励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根据住建部印发的《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的执行比例为95.5%,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3.9亿平方米,可形成13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全国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6%,我国的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未来,中国的建筑节能力度将不断加大,将会继续扩大节能市场的规模。

建筑节能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主要从建筑的整体构造和建筑外部考虑,可以使用智能建筑、建筑节能服务(主要为合同能源管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微观的建筑节能行业主要是指具体的节能建材使用。首先,保温隔热耗能占总耗能的55%,是建筑节能的主要着力点;其次,采暖空调是建筑能耗的关键,要有效解决建筑围护结构散失的能量和减少供热制冷系统的能耗;最后,热水供应和电气耗能,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也较大。

中国多数建筑未达国际节能标准

目前中国建筑(601668,股吧)用能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与相同气候条件的西欧或北美国家相比,中国住宅的单位采暖建筑面积要多消耗50%~100%的能量,而且舒适性较差。与发达国家相比,公共建筑能耗也比较高。

此外,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指的是建筑通过墙体、玻璃等围护结构传递热量的指标。这个系数越大,能量传导越多,建筑的节能效果越差。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各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标准比中国低。按照采暖度日数相当于北京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来看,北京的屋顶传热系数是加拿大、美国的3倍,外墙传热系数是加拿大、美国的2倍,窗户传热系数是加拿大的11倍、美国的15倍。可见中国建筑节能标准较低,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五大措施促中国建筑节能产业发展

第一,建立全面、综合的激励机制。该激励机制也应涵盖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激励机制的补贴额度计算,应基于建筑能效提高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基于建筑节能的投资。另外,应根据不同建筑的节能效果对激励机制进行分类,最好能基于指定的建筑能效标识体系。

激励机制的制定还应该针对能够引领市场的关键主体,建立一个客观和透明的建筑能效评估标识系统作为支持。同时,其他激励机制需要与建筑节能激励机制保持协调。例如,针对能源生产企业的激励机制应引导企业制定节能措施,而不是鼓励它们投资于新建发电厂。最后,激励机制必须公开透明且易于操作。

第二,推动政府自身建筑的节能示范。政府的绿色办公建筑能带来诸多益处。最显著的是绿色建筑将减少政府的能源开支。同时,政府使用节能建筑将对企业发出强烈信号,引导设计公司、开发商和建筑承包商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努力。最后,这还将刺激绿色材料供应商在规模和数量上的增长,并促进它们之间的良性竞争。

北京市目前正在改造政府机关办公楼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系统,以节约能源;重庆市对各政府机关办公楼也开展了类似的行动;深圳也于2010年完成了对20多座政府大楼的改造。

第三,积极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要使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途径,必须看到虽然既有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建筑应用节能潜力巨大,但一次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仅靠建设方、使用方或政府投入都难以承受。

而目前一些地方探索的情况证明,培育能源服务市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服务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应加快合同能源管理的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完善激励扶持政策,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与模式,推进节能服务产业化。

第四,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以及本土资源和产业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科学发展建筑节能应用技术,加快建立符合地方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

首先,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组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重点攻关,努力破解技术难题,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发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强化企业在建筑节能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筛选、提炼建筑节能适宜技术,避免节能技术应用出现“贪多求洋”的现象。

再次,及时制定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的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标准,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消除建筑节能技术应用障碍。

最后,落实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和限制淘汰制度,提高墙体自保温节能窗户与遮阳、地(水)源热泵供热制冷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比例,杜绝淘汰技术和不合格产品的应用,确保工程建设遵循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热点图文

“零废弃”婚礼引领新风尚
“零废弃”婚礼引领新风尚
环保志愿 | 我文明,我环保,我为港城平安站“大岗”!
环保志愿 | 我文明,我环保,我为港城平安站“大岗”!
美的创始人捐60亿做慈善
美的创始人捐60亿做慈善
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在深圳开幕:让更多人认识海洋
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在深圳开幕:让更多人认识海洋
大漠隐士,一生隐于敦煌
大漠隐士,一生隐于敦煌
第二届中欧校友商道论坛
第二届中欧校友商道论坛
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正式启动
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正式启动
看!这就是未来的生活
看!这就是未来的生活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