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公司将受益智能交通蓝海
交通运输部18日召开“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加大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快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建设。
此次会议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即,到2020年,与2005年相比,交通运输行业实现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6%和1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0%和22%,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6%和30%。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交通部发布了《2012-2020交通运输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第一部以政府文件形式发布的智能交通战略,标志着智能交通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据上证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智能交通的网络一步步扩张,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令人期待,相关上市公司如银江股份(300020,股吧)、数字政通(300075,股吧)、皖通科技(002331,股吧)、浙大网新(600797,股吧)等有望从中受益。
【行业研究】
中金公司:智能交通行业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需求快速增张
投资亮点
智能交通行业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并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正在迎来加速发展阶段,行业年均成长将达到30%~40%。从成长性和盈利确定性两个角度,建议重点关注视频监控和ITS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两大板块的投资机会。ITS系统集成板块标的推荐易华录(300212,股吧)、银江股份和中国智能交通(H)。
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的核心,在于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出行安全问题,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研报认为,拥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长有限(3%~5%)而需求增长过快(10%~15%);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驾驶者素质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机动车发展的进度。在传统手段无能为力或性价比过低时,智能交通迅速从幕后走到台前。
从发展阶段角度,我国目前仍处于智能交通的初级阶段,需求主要来自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交通监控系统和集成交通指挥平台在这一阶段迎来需求的爆发和行业的快速增长。
从行业格局角度,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偏“硬”偏“散”。规模来看,美国、日本的智能交通行业收入分别达到1118亿和377亿美元,而我国不到380亿人民币。格局来看,海外较为集中,项目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占60%~80%市场份额;我国仍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比达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龙头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4。
从成长空间角度,预计十二五期间保持35%的增长,2015年后迎来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阶段。研报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城市智能交通板块年均增速达到35%。2015年后,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和传感技术的完善,智能交通将开始向车路协作系统和出行者服务系统转型,并成为催生和带动物联网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从经营风险角度,政府对企业的资金占用现象普遍,政府还款是关注重点。由于需求主要来自政府采购,强势的地位使得回款进度往往较慢,对企业的资金占用现象较为普遍。但从中短期的情况来看,研报认为政府还款风险仍然可控。
从板块机会角度,建议关注视频监控和ITS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业务。理由主要在于:1)把控住了核心客户端和核心产品端,需求增长快且盈利确定性强;2)市场份额集中趋势确立并且竞争格局相对健康,已经出现明确的领军企业。
综合日美发展历程,我国的智能交通将走向何方?参照美日经验,第一个10年提升ITS系统和车载系统的覆盖程度,第二个10年向车路集成系统探索和发展,第三个10年刚刚开始,核心在于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推动车联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智能交通体系的出发点集中在为出行者的安全和效率服务,这与我国主要对政府服务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