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德国防治土壤污染"妙方" 尤佳举措借鉴 苏州加强蓝天工程 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8.2% 三亚市采用国内先进水平 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 我国两千万公顷土壤遭重金属污染 环保部多招治理 黄山市徽州区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宜昌今起可监测PM2.5 数据有望明年发布 江西十二五将建60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南京市浦口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山西交城启动无害化餐厨垃圾处理工程 宁波将率先实时发布PM2.5数据 数据每小时更新 为处理几万只废旧电池 红河开建危险垃圾处理站 中国超亿亩损毁土地待复垦 每年新损几百万亩 北京二三四环首设PM2.5监测点 现有27个站点保留 浅谈医疗垃圾的处理技术 京PM2.5交通监测站位置至少距道路30米至50米内 昆明主城区生活垃圾年内全部焚烧发电 南京周边焚烧秸秆致长假两个轻微污染天 上海: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在线收废品 重庆:垃圾场废水外排 环保督促整改拟立案 山东六方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建生态工业园 松辽委首次发布《松辽流域水土保持公报》 长株潭市元旦起发布PM2.5空气环境监测结果 大同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开建 自贡市基本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 珠三角大部地区灰霾天气持续PM2.5超标 广州酝酿对垃圾不分类等行为开罚 最高罚款可2000元 莱西市处理医疗垃圾得有许可证 加强医疗废物监管 福建推广“藏粮于田”生态技术模式 兰州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目标 蓝天数力争超八成 新疆奇台县建成PM2.5空气自动监测站 湛江徐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投入运行 四川广安: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三级处理机制 垃圾分类“广州范本”获肯定 三种模式已见效 北京市征集垃圾减量分类最佳方法管理 2014年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清运率100% 福溪电厂“变废为宝”年产值增加30亿 北京率先在高校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 长沙雾霾来袭空气遭轻微污染 市民出行可戴口罩 广东上半年环境质量:深圳再上重酸雨榜 中新天津生态城污染场地修复国际联盟成立 榆林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全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大连十台PM2.5监测仪器试运行 数据十月起发布 连续187天蓝天暂别西安 空气质量轻污染 山东滨州开展餐厨垃圾收运试点工作 杭州将对违反垃圾分类投放且拒不改正者进行罚款 洛宁整改医疗垃圾处理 私自买卖人员直接开除 包头市3年拟投资137.32亿治“固废” 云南推进陡坡地生态治理 遏制水土流失 山东省东营市城区共安装9套PM2.5检测仪 攸县“变废为宝”构建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您的位置:首页 >环球扫描 >

德国防治土壤污染"妙方" 尤佳举措借鉴

来源:更新时间:2012-08-14

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留下了许多污染场地,有15%~20%的土地被怀疑可能受到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德国有30万块土地需要治理。在后工业化时代,土壤保护已经成为德国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久前,本报记者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面向绿色发展的环境管理”专题培训,来自联邦和州环境部门的专家介绍了德国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治理的情况。这里介绍他们的一些做法,以供借鉴。

■法律如何为土壤保驾护航?

法律为土壤保护、污染场地治理提供依据,相关机构为土壤保护与污染治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德国很重视土壤保护的法律框架建设,联邦与各州政府都有关于土壤保护与污染场地治理的专门法律和相关法律。

为解决土壤保护以及历史遗留污染问题,1999年以来,德国制定了土壤保护法、土壤保护和工业废地处理条例等法律。这些法律对土地使用者预防风险的措施及强制性义务、施加于土地上的各种材料的性质及其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土壤监测以及土壤保护的具体要求、风险的评估等作了规定。各州政府则依据联邦法律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如萨克森州有土壤保护与污染废地特别法、污染土地登记管理条例等。

萨克森州环境部门的官员介绍说,除了专门法律之外,其他一些法律也有关于土壤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条款,联邦一级有水保护法、地下水保护条例实施准则、循环经济与垃圾处理法等。萨克森州的垃圾处理经济与土壤保护法、警察法、水利法、自然保护法等法律中,也有土壤保护的内容。其他可以援引的法律包括欧盟的水保护条例和地下水保护条例等。目前,欧盟没有土壤保护的专门法律,但正在制订土壤保护指导性原则,草案已经出台。

为了给土壤保护和污染场地治理提供指导和咨询,德国联邦政府在环保部长会议下面设了一个联邦/州土壤保护工作组(简称LABO),工作组实行理事会/全体会议制度,下设3个委员会,分别负责法规制订、预备性土壤污染调查以及历史遗留污染调查。按照字母顺序,由各州轮流担任理事会会长,任期两年。委员会向理事会报告需要处理的议题,理事会对议题和当前重要问题开展讨论并形成报告,环保部长会议对理事会报告进行审议和批准。

同时,联邦政府环境局下面设了一个专门负责土壤保护的机构;各州还成立了土壤保护委员会,成员为来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他们出版一些小册子进行宣传,并提供政策和技术咨询。

■做了哪些细致的基础工作?

全面调查污染场地,对土壤开展长期监测,摸清底数,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

德国的土壤保护工作做得比较深入细致,开展了污染场地调查,底数清楚,为开展土壤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全面开展土壤监测。目前,德国各州都对土壤进行长期监测,全国共有800多个监测点,绝大部分是环保部门设立的,也有一些是农业部门设立的。联邦与各州政府设立土壤污染调查小组,根据土地的用途,如森林用地、绿化用地、耕地以及特殊用地等,对土壤进行监测,对土壤的生物、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有害物质含量等进行描述,目的是随时了解土壤特性的变化信息,同时观察土壤发展趋势,评估治理措施是否有效。

其次,对全国有污染嫌疑的地块进行排查、筛选。治理土壤污染的第一步是对所有怀疑可能受污染的地块进行登记造册,并展开预备性调查,范围包括潜在的污染源、以前的厂区以及废料堆放地。根据调查结果对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有没有必要采取措施排除危害。接下来是对重点污染地块进行详细调查,内容包括有哪些污染物,浓度多少,哪些污染物在什么时候会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水环境、土壤、大气以及文化资产等造成危害。然后,通过情景模拟,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制定技术方案。最后,制定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规划并实施。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萨克森州的工业衰退得很厉害,当时就开展了一次污染场地的调查。截至2010年4月,有超过28500块土地以及38680个局部地块被怀疑受到污染,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目前,经过进一步的调查,16%已经排除污染,12%已经得到修复,52%的怀疑对象受到监视,目前没有进行处理,17%的地块有必要进行修复,3%的污染土地必须马上处理。

第三,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根据调查结果,萨克森州对全州污染土地建立了一个详尽的数据库,所有与土壤保护相关的州政府部门都可以使用这个数据库,下一级地方政府也可以查找属于本地区的污染场地情况。同时,建筑公司也可利用这个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对全州土壤保护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土壤修复秉持什么理念?

根据土地的特殊功能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措施清除污染,并实行污染责任追溯制度

在土壤修复方面,德国的理念是保护土壤的特殊功能,而不是土壤本身,对不同功能的土地,区别对待。根据这一理念,德国现有30万块土地需要治理,但真正需要采用技术改造的只占10%左右。

哪些土壤需要治理?德国通过精密计算设计了一套指标来评估土壤风险:在绿色线上的,主要是预防土壤恶化;在黄色线上的,要发出警告;在红色线上的,必须进行清理。

目前,德国主要采取3种措施治理土壤污染:一是净化污染源,比如把污染土壤挖出来处理;二是隔离封闭,如把污染物固封起来,以免污染地下水或者空气;三是保护与限制,如限制人群接近污染源。通常情况下,3种措施要综合应用。政府相关部门为污染治理企业提供治理手册,给予指导。对于没有资金或者不需要马上处理的污染场地,要把它单独隔离出来,进行跟踪监测。

Beispiel 是一家德国炼油企业,其炼油废渣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1996年,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出资,共投入1.2亿欧元,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于2012年6月结束。主要措施是把废油渣以及土壤挖出来焚烧,在原来的土地上种草、种树,恢复生态。对于另一个砷、铅矿区污染场地的治理,则是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进行密封隔离,在上面建设停车场。

土壤修复需要高额费用,谁来付费?德国实行“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对于无主的土地,先由政府垫钱修复,然后调查污染到底是由谁造成的,最终确定由谁来进行治理或者支付费用。如果一家企业拒绝清除自己对土壤造成的污染,监管部门将会根据法律给企业开出罚单,然后由法院执行。一般情况下,监管部门会给企业两种选择:要么自己清理,要么由当局指定一家公司代为清理。

对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污染场地治理,德国给予政府补贴,但有严格的规定,政府的资金仅用于防止污染风险扩散、土壤保护部门确定的措施。而且污染必须是在1990年前产生的,且于1992年前向政府提出申请。污染场地治理费用绝大部分是由企业自己承担的,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解决两德统一前遗留下来的污染问题。如果污染企业无力治理,即使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仍要承担10%的费用。其余90%的费用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其中60%由联邦政府出,40%由州政府出。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获得政府资助。

pCK石油精炼有限公司是位于勃兰登堡州施韦特工业园区的一家大型炼油企业,在民主德国时期,这家企业的炼油废渣露天堆放,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污染,从1990年开始,联邦政府出资4500万欧元,企业自己出资500多万欧元,对污染场地进行治理。

当然,土壤保护最好的手段是尽量少用土地。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工业、交通、住宅用地,土地利用的转型导致了土壤污染。少用地意味着少污染。因此,现在德国对土地转型利用实行总量控制,现在每天农业土地转型利用的总量为50多公顷,到2020年不能超过30公顷;为满足建设需要,重点向城市要土地,重视土地的重复使用,避免无节制地向周边拓展,造成新的污染。

热点图文

治沙高手“刘红柳”,夫妇二人投身大漠,耄耋之年依然很忙
治沙高手“刘红柳”,夫妇二人投身大漠,耄耋之年依然很忙
大型儿童环保音乐舞台剧《幸福在哪里》在京首演
大型儿童环保音乐舞台剧《幸福在哪里》在京首演
陈文森:以绿色的名义告别青春
陈文森:以绿色的名义告别青春
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无悔三沙共筑梦 碧海椰风支教心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牵手当地人共筑文明大环境
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客牵手当地人共筑文明大环境
聚焦环保实践 第六届北大光华公益案例大赛落幕
聚焦环保实践 第六届北大光华公益案例大赛落幕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文旅融合的“非遗”新路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