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山西省:土壤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广州酝酿将垃圾分类成果推向市场新机制 沪地铁徐家汇站"森林屋"应用16月PM2.5减少六成多 中新生态城促低碳出行 力争生态城公交全覆盖 多管齐下 切实改善土壤污染现状 内江市环保局开展化学和危险废物专项检查 2015年京津冀PM2.5要降6% 北京适时征收排污费 贵州每年水土流失7.3万余平方公里 拟出台新规预防 山西将集中监测治理采煤产生的农田污染 江苏10城市重度污染 南京雾霾天或持续 西宁湟中县整治加工废旧塑料污染 麦园垃圾处理场打造绿色环保基地 构建生态文明场区 广州南山区:启动首批垃圾减量分类 一波冷空气一波污染 上海市PM2.5一周两度超标 广州国控点空气质量全超标 空气达标要到2025年 西安空气污染指数升高 全市将3天大冲洗 深圳将建设空气立体监测系统 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东莞塘厦镇“变废为宝”垃圾处理模式值得全市推广 沈北新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深圳市宝安区投入4000万垃圾分类示范项目工作 南京将以34个监测站告知空气质量好与坏 太原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空气污染指数降5.4% 武汉市试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 废旧家电拆解变原料 垃圾华丽转身成"城市矿产" 四大领域监测点全面扩容 3000亿环境监测市场或加速启动 成都城区3年后实现垃圾分类 垃圾处理将计量收费 上海近日仍将持续污染天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沉降 无锡医疗垃圾去向 封闭收运高温焚烧掩埋 德州夏津环保局从源头加强危险废物管理 昆明:市民无垃圾分类习惯 设新型分类垃圾箱 绵阳明年发布PM2.5监测信息 确保城市空气质量 德国重视环保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严格 “三驾马车”驱动铅蓄电池业绿色发展 “小分类大分流”垃圾分类的“胥江模式” 多城市空气灰蒙蒙中重度污染 江苏启动应急机 广西柳州市筹建餐厨垃圾处理工程 天气灰霾为何还是“好天” 四原因造成感官差异 玉林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 佛山多日PM2.5臭氧超标 两站点重度污染 金隅年处理垃圾飞灰过万吨 明年或将突破3万吨 大连农村要建垃圾处理体系 综合整治农村环境 中国冬季大气重污染城市兰州将公布PM2.5指数 医院装上物联网医疗垃圾处理将全程监控 灰霾减轻 广州10个监测点全转“橙色” 武汉主要受PM10污染 PM2.5实时数据将发 长沙县餐厨垃圾统一收运 实现GPS全程监控 南京:机关单位垃圾分类 不规范的将被通报 PM2.5监测明年起分为6档 生态城市应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系统 太原将建大气污染严控区 六城区范围建无燃煤村

您的位置:首页 >气候变化 >

山西省:土壤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来源:更新时间:2012-10-26

“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禁止将含有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固体废物施入农田。

良田沃土受污染

9月26日,家住太原市金刚堰路的赵凤喜大妈想包个韭菜饺子,从菜市场买回来的韭菜一洗,发现盆里尽是黑水,仔细一闻还有一股怪味。赵大妈感慨地说:以后买韭菜不能光看叶片是否新鲜翠绿,还得看根部是否有黄泥星子。

生活中和赵大妈有相似经历的家庭主妇不在少数。多年来,为了增产增收,农民们不仅在农田施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为了节省成本,还就近使用周边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浇灌。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曝光文水县一化工企业因超标排污导致文峪河水污染,致使下游26个村庄近2万亩农作物收成受到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洪坚平告诉记者:“土壤污染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另一方面是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再者就是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出现土壤板结,也是土壤污染的来源之一。”

山西省各地农业普遍走不出 “增产靠化肥助力,防病有农药护航”的怪圈。国家统计局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化肥总产量为6619.3万吨,但化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这不仅造成巨大的能源、资源浪费和农民种粮成本的提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化肥大量流失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由于病虫害的不断增多,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不仅使土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给农产品安全带来了危害。

受污农田治理难

运城市盐湖区小张村村委会副主任何德义对记者说:“大部分农田都存在着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的现象,而蔬菜大棚是普通田地化肥用量的5倍至10倍,在田间经常能看见荒废的大棚,原因大多都是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被迫废弃不用。”

据了解,我省晋南地区农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壤板结,生物肥投入不足,仅运城市土壤板结面积就达150万亩,致使土壤通气性差,地温低,农作物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山西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普生说:“部分地区的农民不但底肥化肥使用量大,而且追肥也大量使用,这样使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贫瘠,施肥量与农药使用量随之会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农作物质量越来越差,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

面对土壤污染形势严峻,土地越种越“瘦”的难题,早在2005年,我省就启动了新一轮“沃土工程”,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工程,就连省农科院的工作人员也称没听过。

郑普生解释说,沃土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在保证改良土壤、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农药使用量、促进作物早熟、改善作物品质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优产、高产、稳产。郑普生表示,沃土工程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拿秸秆还田来说,晋北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埋入田里的秸秆不易腐烂,完好的秸秆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理论上很好,具体实施还有差距。

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和积累的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人体健康,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有一个逐步积累过程,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要想生产出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实现“净土”“洁食”,土壤保健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必须迈出的第一步。

何德义无奈地说:“土壤污染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了,要解决农田越种越‘瘦’的难题,最快也得三四年才能恢复过来。”

多方治理是良方

土壤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界和生物界的中心,不仅在本系统内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而且与水域、大气和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一旦发生污染,三者之间就会有污染物质的相互传递。

郑普生告诉记者,农民天天跟土地打交道加上又爱动脑筋,研究所推广“水肥一体化”之前,运城农民早就摸索出“水冲肥”的方式进行施肥。他表示治理土壤污染,沃土培肥必须借助农业科研院所的力量,充分借鉴老百姓的耕作经验,通过生产与研究一体化的方式,并集众多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最终一定会做好土壤保健工程。

为改良土壤板结和污染,何德义率先使用某品牌土壤调理剂,种植的葡萄、苹果等经济作物植株坚硬,叶片厚绿,果面光洁,卖价比原来提高不少,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何德义说,使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的透气性明显增强,根腐病、黄叶病等病虫害有所减少,而且它还供给土壤30余种微量元素,以前用100斤肥料,现在20斤至30斤也就够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及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现在可以不用倒茬种植,产量还能增加20%—30%。现在瓜甜果香,就连磨出来的面也更筋道了。

郑普生认为,对于土壤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应多方携手治理,目前迫切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集广大农民与科研人员的智慧,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热点图文

明星环保 | 蒋劲夫:守护蓝天,共享美好未来
明星环保 | 蒋劲夫:守护蓝天,共享美好未来
聊聊“最美”巡护员的故事:何王庙“鱼王”周家喜
聊聊“最美”巡护员的故事:何王庙“鱼王”周家喜
煤厂变身敬老院
煤厂变身敬老院
盯住“潘多拉盒子”的守护神
盯住“潘多拉盒子”的守护神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公益资助计划在京启动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公益资助计划在京启动
植绿高原 保护雪山
植绿高原 保护雪山
胡同里的植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胡同里的植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只要科学规范使用,对人体无害”
“只要科学规范使用,对人体无害”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