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东营市建筑节能工作纪实:绿色建筑扮靓东营 保定践行低碳城市建设 多公共车由“喝油”变“吸气” 浏阳南方水泥节能带来大效益 每年余热发电7000多万度 8至10月 海南道路客运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大比拼 重庆市12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 完成绿色节能改造 江苏电监办八举措加强节能减排监管 山东亭南煤业:节能拓出新天地 瓦斯发电节电437.8万 住房城乡建设部来青检查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冷凝器成“能耗大户” 节能技术亟待突破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首先从政府做起 聊城阔步迈向绿色低碳城市 建筑节能化明显 步入高速发展期 垃圾发电助力建筑节能 河南推进建筑节能减排 2012年既改任务量达101% 地源热泵助力建筑节能 南京古都展新颜 曲靖城完成1.7万盏路灯节能改造 年可省电费140余万 青海推进建筑节能减排严格标准 加强监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重庆市今年节电 逾140万千瓦时 2020年建筑节能市场值达840亿美元 建筑节能:不能重改造轻管理 需要整体视角 上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显成效 财政部:下半年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掘金建筑节能市场 中央空调需求总量扩容 甘肃:342万平方米“老房屋”完成供热节能改造 牡丹江阶梯电价实施首月 多数居民采取节电措施 喀旗农电:节约用电 倡导低碳生活 建筑节能市场助推中央空调企业加速发展 浙江舟山市船舶修造节能技术取得突破 重庆将节能改造公共建筑 已调查1037栋建筑能耗 西宁海东地区建筑系统节能工作取得新成效 山东:绿色节能技术提升今冬供暖效能 节能特性有目共睹 变频技术进入壁挂炉领域 日本开发出高效氨合成节能技术 福清垃圾焚烧变废为宝 三季度发电3665万度 欧盟出台绿色建筑新战略推动建筑节能发展 唐山联通推动基站热自排节能技术应用 国内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偏低 任重道远 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公布 投资10.6亿 福州晋安投用134辆警用电动车 节能环保噪音低 内蒙古赤峰市推行建筑节能 建设宜居城市 大连拆炉并网超额完成 建筑节能效果突出 郑州114台新型气电混合公交车将上路 推动节能 湖北省为建筑节能打“强心针”执行率达100% 长春纯电动节能公交车年产量能达到1500辆 《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3月将实施 能耗有新规 高补贴催热建筑节能 产业链公司“围猎”上海 高效照明节电技术最佳实践案例”发布 四川最大节能减排50兆瓦余热发电项目正式启动 西康高速隧道照明系统优化改造良好 年可节电900万 ICCA将发布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图

您的位置:首页 >产业观察 >

东营市建筑节能工作纪实:绿色建筑扮靓东营

来源:更新时间:2013-01-16

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这是建筑理念的一次全新提升。

近年来,我市积极研究推广绿色建筑,取得了初步的推广效果,绿色建筑在我市呈现出从无到有、稳步推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势之所趋 时之所需

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辐射板供暖制冷技术、跨季节蓄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排风冷热回收技术、中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雨水回收再利用技术、楼宇能源监控技术……这就是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12号楼所使用的一系列节能技术。建筑所使用节能技术涵盖范围之广泛、理念之先进,令人叹为观止。

该建筑于2012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二星级绿色建筑,这是东营第一栋,也是山东省第二栋二星级绿色建筑。为真正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无害、低碳、可持续发展,该建筑秉承人与自然、社会相和谐的理念,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五个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建筑节能发展模式,对于提高建筑节能工作水平、促进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势之所趋、时之所需。“十一五”以来,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包括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地源热泵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等在内的诸多节水节地节材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已在我市的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改善建筑功能、减少能源消耗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新建建筑设计已经基本具备了批量推广的条件,完全可以在政策层面进行强力推广。

政策引导 多措并举

2012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从政策层面上强力推进、强制推广使用绿色建筑技术,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我市成立了东营市绿色建筑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专家进行了两次培训考试,开展了绿色建筑初评认定工作。为便于建设单位申报绿色建筑,我市编制了《东营市绿色建筑申报指南》,在东营勘察设计网设置了专门栏目,将相关文件和资料表格全部上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可直接从网上下载使用。搞好绿色建筑发展,必须抓住规划设计这个龙头,从设计阶段就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为做到规划先行,我市出台有关规定,要求自2012年5月1日起,全市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和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为确保以上目标落到实处,我市专门制定出台了《东营市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图审查导则(试行)》,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将绿色建筑设计审查纳入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审查两个监管环节,凡未按以上要求进行设计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审查一律不予通过,有力地确保了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和产品的支撑是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自2011年以来,我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引进研发,充分发挥我市勘察设计及建设类企业和各建材生产商的潜能,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抢抓全市推广绿色建筑这一重要发展机遇,不断加大建设科技投入力度,引进开发了包括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和产品,并很快形成了量产规模,为绿色建筑技术的全面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促进了我市建筑节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

抓好一项新技术的全面推广,离不开典型引路和以点带面,通过成功的示范工程打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种种疑虑,让工程建设各方和社会各界接受并自觉推广这一新技术。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市制定了《东营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实施细则》,选择部分项目进行示范并给予政策扶持。目前已经有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12号楼等多个项目被确定为省、市示范项目,对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成就。按照国家、省关于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应用要求,我市印发实施了《东营市建筑领域太阳能技术应用意见》、《关于下达2012年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工作任务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月调度制度的通知》,按照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要求对2012年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建立了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月调度制度,将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节能目标考核范围,确保了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2012年共实施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24个,建筑面积113.04万平方米,占省下达我市任务的188.4%;已完成项目16个,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占省下达我市任务的133%。

推广绿色建筑是我市创建低碳生态示范城市的重要工作内容,需要全行业、各部门共同推进。为落实责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我市把绿色建筑发展列入工作考核指标,要求各县区(开发区)每年应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全市甲级建筑设计单位每年至少要完成2个绿色建筑项目设计,乙级建筑设计单位每年至少要完成1个绿色建筑项目设计;一级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至少要有1个在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二级房地产开发企业每2年至少要有1个在建的绿色建筑项目,鼓励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建筑项目。同时,绿色建筑项目须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此项工作自2013年起作为企业资质延续、升级、年审、考核的重要内容。在“鲁班奖”、“广厦奖”、“华夏奖”、“泰山杯”、“金洲杯”以及勘察设计评优活动及各类示范工程评选中,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实行优先入选、推荐上报或适当加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绿色建筑正在我市如火如荼发展,改变着城市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市新建10万平方米以上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态谷”12号楼、金辰富海广场住宅小区B区B1-B9号楼已经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东营农高区职工保障性住房(南郊花园)一期工程、格林星城住宅小区等项目即将进入评审程序;在山东省首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上,我市荣获展示设计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热点图文

餐桌浪费追踪:为了“面子”难“光盘”,一晚餐余垃圾近19吨
餐桌浪费追踪:为了“面子”难“光盘”,一晚餐余垃圾近19吨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申报大数据公布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项目申报大数据公布
“环保lè捐”嘉年华 守护地球新方法
“环保lè捐”嘉年华 守护地球新方法
口罩保供,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口罩保供,他们在与时间赛跑
环保公益资助来到雪域高原
环保公益资助来到雪域高原
马未都:背负杀戮的收藏是一种糟粕
马未都:背负杀戮的收藏是一种糟粕
你会为一杯网红奶茶排长队吗?
你会为一杯网红奶茶排长队吗?
全民健身助推体育产业加速“跑”
全民健身助推体育产业加速“跑”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