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民法典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车主去车检,会有哪些变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思维 每年一个“怀柔水库”是如何攒下的? 宁夏将组建三级环境应急救援体系 全球塑料循环体系演化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建立实体性与程序性统一的公众参与制度 四川发布“四川省总河长1号令” 廊坊精准管控移动源污染 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制度底线 用制度建设破解治污攻坚难题 夯实责任,有力推进依法治污 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环境部:一季度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 依法经营是企业应守底线 雨儿胡同成功改造的积极启示 绿色土地整治构筑生态屏障 抓紧行动迎接新《水污染防治法》实施 云南发布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 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否会限制经济增长? “向污染宣战”关键是落实 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宏观经济治理 破除“自留地”思想影响 营造“亲清”政商关系 吉林省辽河流域8个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 政策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要增强协同性 治污要激活村级组织“末梢神经”功能 核行业需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石家庄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 专业措施实现对雾霾的最快、最有效控制 光伏行业该正视“皇帝的新装”了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精编海洋空间规划 沈阳划定137个单元分区管控生态环境 山东3年基本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十三五”时期海南新造红树林1.2万亩 烧烤摊也是治理的考场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保护生物多样性 污染企业当河长 监管还须做龙王 让新环保法成为劈向污染的“利剑” 推进中非环境合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治理仍是进行时 生态红线重在严守 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的优化作用 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留住美丽乡村 为美好生活“留白增绿” 推进碳金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美丽中国目标制定应更具国际影响力 树立大局观念,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重污企业,搬还是不搬?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全球环境治理特征 以中央督察为鞭策 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科技 >

民法典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来源:人民日报更新时间:2020-11-24

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民法典编纂提供了丰厚滋养,使民法典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民法典明确立法目的是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分编中有专门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权益的保护规定,如有关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则要由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同样,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仁者爱人、恤老怜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论语》中也有这样的表述:“礼之用,和为贵”。民法典在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中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和睦、和谐观念。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文化滋养,很多理念已深深融入民法典条文中。

诚信体现社会道德准则,也是民法典的重要原则。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础。《论语》中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诚信不仅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修为,也是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民法典合同编第五百条规定,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为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的道德规范提供了法律支撑。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特点。《逸周书·大聚》记载:“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意思是春天不得上山伐林,夏天不得下河捕鱼。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绿色环保原则在民法典分则中也有充分体现。例如,在物权编中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在合同编中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在侵权责任编中,设有专门章节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进行规范。民法典回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传承和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热点图文

各地应为VOCs监测提供组织和资源保障
各地应为VOCs监测提供组织和资源保障
二氧化碳浓度史上最高,会带来什么
二氧化碳浓度史上最高,会带来什么
北京开展流域检查发现涉水问题25起
北京开展流域检查发现涉水问题25起
如何提升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实战能力?
如何提升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实战能力?
昆明海关查获走私濒危动物制品海马干,案值超亿元
昆明海关查获走私濒危动物制品海马干,案值超亿元
山东济宁5个月环境违法行政处罚2717万元,涉562案件
山东济宁5个月环境违法行政处罚2717万元,涉562案件
随州开展零点行动,夜查重点污染企业
随州开展零点行动,夜查重点污染企业
内江果渣成河 百吨烂果皮臭气熏天“倒胃口”
内江果渣成河 百吨烂果皮臭气熏天“倒胃口”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