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绿色土地整治构筑生态屏障 抓紧行动迎接新《水污染防治法》实施 云南发布新物种新记录种名录 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否会限制经济增长? “向污染宣战”关键是落实 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宏观经济治理 破除“自留地”思想影响 营造“亲清”政商关系 吉林省辽河流域8个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 政策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要增强协同性 治污要激活村级组织“末梢神经”功能 核行业需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石家庄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 专业措施实现对雾霾的最快、最有效控制 光伏行业该正视“皇帝的新装”了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精编海洋空间规划 沈阳划定137个单元分区管控生态环境 山东3年基本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十三五”时期海南新造红树林1.2万亩 烧烤摊也是治理的考场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保护生物多样性 污染企业当河长 监管还须做龙王 让新环保法成为劈向污染的“利剑” 推进中非环境合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治理仍是进行时 生态红线重在严守 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的优化作用 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留住美丽乡村 为美好生活“留白增绿” 推进碳金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美丽中国目标制定应更具国际影响力 树立大局观念,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重污企业,搬还是不搬?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全球环境治理特征 以中央督察为鞭策 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碳中和”目标下,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正当时 澄清错误认识积极整改 让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 对“绿网”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 公共生活容不得任性地“顺”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值得推广 以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河北印发大气环境执法工作方案 生态红线划定应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核安全举国体制 加速核安全治理现代化 青海迅速开展震后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排污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主体责任应强化 绿色:城市底色 发展主色 构建长江流域统一监测体系 如何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从哪些层面把握环保新常态?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人物 >

绿色土地整治构筑生态屏障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更新时间:2017-08-28

土地整治在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维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上具有先天优势。倡导建设绿色土地整治,是助力土地整治实现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是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一环。笔者结合湖北省探索生态型土地整治的实践探索,对土地整治服务绿色发展的路径进行综合分析。

开展土地整治, 打造城乡发展新格局

通过土地整治谋划布局科学合理的绿色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是倡导绿色土地整治的应有之意。

湖北省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建成了一批具备生态景观功能的高标准、成规模的基本农田,打造了一批城市休闲观光现代农业走廊,恢复了一批历史传统文化古村落,复绿了一批资源枯竭地区的矿山开采区。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一副“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已现雏形。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生态景观功能不容忽视。一方面,重视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景观格局重建、退化和废弃土地生态修复与改造工程,打造乡村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实现“农田成方、路渠配套、排水畅通、绿化成网”的大农业生态景观。在江汉平原腹地的沙洋县和罗田县,土地整治项目区景中有景、花中有花,乡村整体景观和农村自然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土地整治过程中还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村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广水市桃源村于2014年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施工工艺中,注重与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格局相辉映,项目建成后整个村容村貌体现了“让农村更像农村”的初衷。十堰市郧阳区樱桃沟村土地整治坚持“风貌古朴、产业有机、文明复归”理念,避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村落布局和年代印迹,整治后实现了“一树一屋都是景观、一片一处流淌乡愁”。

在此基础上,土地整治还打造出城乡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新高地。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在丹江口至土城公路沿线,科学规划土地整治项目,形成一条以自然生态为背景,融人文风貌于一体的独特休闲观光现代农业走廊,带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襄阳市襄城区在土地整治工程中融入“生态+旅游”理念,结合地形地势和产业规划分区整理耕地,配套农业基础设施,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娱乐、山林度假、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此外,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矿山复绿的开展,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面貌。大冶市按照“乡村型、生产型、增值型”要求,采取土壤污染治理、植被恢复和复耕等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既有效恢复了生态环境,又推进了生态农业发展。武汉市自2013年以来已完成40座破损山体(面积约583公顷)整治修复工作,有效治理了历史遗留的矿山迹地,消除了地灾隐患,还整理出一批绿化用地和建设用地,极大改善了自然生态景观和空气质量。

坚持“多规合一”,推进生态型土地整治

坚持绿色土地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升级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土地整治要从“保生产”向“保生态”发展,不断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走出一条生态型的土地整治之路。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多规合一”。土地整治依据“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原则,明确提出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的“多规合一”。注重发挥各部门的整合功能,建立项目实施建设联动机制,打造项目区完整的内部联动系统,实行统一规划,把土地的利用、景观的塑造与功能的交叉等不同目标诉求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规划方案。同时,将生态景观理念贯穿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全过程,注重对生态格局、景观功能和文化价值较高的区域进行特殊保护。

坚持政策创新,突出试点引导。依托现有土地整治平台,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质环境修复、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多种政策工具,推行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格局的高度,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生态用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整治等试点,实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双重保障,打造一批土地整治服务绿色发展的示范工程。

坚持齐抓共管,突出资金资源整合。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以土地整治为平台,聚合各类财政资金和矿产资源开发收益,拓宽土地整治融资渠道,创新土地整治建设模式,实施国土生态治理和矿山复绿工程,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统筹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和农民自建“以奖代补”工作试点,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有效提高土地整治建设标准,提升土地整治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

坚持技术支撑,突出标准建设。土地整治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工程技术化、技术工程化和工程技术与标准的深入融合,由单一技术向多目标综合技术发展,分地域分类别细化土地整治对象,注重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等现代装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此,湖北省深入研究三维实景、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最新技术手段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有效提升土地整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生态格局、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围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土地整治作为优化城乡空间格局、维护与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将在以下几个领域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土地整治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生态农田,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整治带。抢抓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力争借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在沿长江33个涉农县(市、区)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新增耕地10万亩。同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有机农业,打造生态农业走廊,建设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现代农业,建立稳定可靠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着力打造绿色都市整治圈,构建城市生态屏障。对重点城市及周边城市群,利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开展城郊基本农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功能建设。把农田与河流、湖泊、山体、森林等融为一体,推进绿道网建设,联接城乡绿色空间,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土地承载能力。

结合精准扶贫,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区域,结合精准扶贫脱贫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目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保留农村文化传承,重构农村土地利用格局。

着力打造生态建设整治区,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在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库区等生态功能型地区,重点开展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整治,强化山体、水体、湿地等生态修复,提高土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对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重点修复损毁土地的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国土整治局)

热点图文

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怎么修订
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怎么修订
雾霾之下 也要记得对吸烟说“不”
雾霾之下 也要记得对吸烟说“不”
“塑战速决”不能只靠可降解塑料
“塑战速决”不能只靠可降解塑料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转化纳入制度安排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转化纳入制度安排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十四五”如何适应全领域监测要求?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诚信监测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诚信监测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5G+无人机进入生态环境领域
5G+无人机进入生态环境领域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