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千里走渭河”考察团从天水继续向东行进,结束渭河上游甘肃段的考察进入陕西,参观了渭河第一坝宝鸡峡林家村水利枢纽、宝鸡峡灌区渠首工程、林家村水电站。成员们目睹了渭河入陕源头的水利建设成就,感叹渭河灌区可持续发展收获的丰硕果实。
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三皇都发祥于渭河流域,伏羲就诞生于渭河上游的天水。探寻了渭河的源头后,考察团成员于昨日上午在天水参观了伏羲庙,了解伏羲八卦的奥秘,感受渭河文化的悠久文明史。“渭河流域优越的生态环境让早期农业活动在这里发芽,龙图腾在这里形成。除了地理寻根之外,渭河文化也让我非常感动。”考察团成员李莹说。
中午12时考察团由天水出发,走连霍高速下午4时左右进入陕西,马不停蹄开始了“千里走渭河”陕西段的行程,考察渭河第一坝宝鸡峡林家村水利枢纽工程。“宝鸡峡林家村水利枢纽位于宝鸡市以西11公里的林家村渭河峡谷出口处,该工程于1998年5月开工建设,2003年3月基本建成投入试运行。它的附属设施是坝后电站,电站于2003年7月建成并网发电。大坝对下游农灌用水、发电、防洪调洪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刘昌丙给团员们介绍了大坝的基本情况。随后,记者参观了10个闸口,1个灌溉引水闸、3个冲砂闸、5个泄洪闸、1个发电引水闸一字排开,气势磅礴。据了解,宝鸡峡林家村水利枢纽一年要灌溉农田150万亩,发电1.5亿度,最大泄洪量为每秒9720立方米。参观时,坝上正在清理水面垃圾,原来除以上工作外,坝上自掏费用加大了在汛期后打捞垃圾的力度,从渭河陕西入口治理水环境污染并且成果显著。
大坝闸口的东南方,渭河水汹涌澎湃从进水闸流入陕西,这处宝鸡峡林家村渠首的盛况也都被考察团成员的相机、摄影机记录了下来。下午4时15分,成员们从渭河入陕第一站——林家村水文站旁的小路下到河岸边,在这座为下游防汛抗旱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的站点取水纪念。和源头的泉水溪流相比,站在宽阔辽远的渭河边,考察团成员、热心市民魏永贤激动地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渭河,它为关中平原的农田灌溉默默地作着贡献,用自己宽阔的胸襟抚育了三秦儿女。我只想说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