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哈尔滨市建委获悉,2012年哈尔滨市共完成410万平方米、687栋楼体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万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老旧房屋“穿衣戴帽”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在进行大规模路桥建设的同时,把建筑节能改造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恢复及保护结合起来,给老房子“穿衣戴帽”,使老城区“旧貌换新颜”,也为城市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介绍,哈尔滨市列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临街建筑。这些建筑保温性能差、供热采暖系统老化、建筑物能耗较高、室内热舒适感差等问题凸显。为此,哈尔滨市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将原有的木窗、钢窗改为隔音、抗风压性能更高的“两腔三玻”塑钢窗,外墙粘贴保温材料,对屋面、供热系统等实施保温节能改造。在楼道入口处安装热计量总表、室内采暖系统安装室温调控阀,让居民的热费支出看得见、摸得着。同时,对老建筑易漏水的屋顶实行封闭式改造,提高了楼顶防水性能,使困扰顶层居民的漏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新房”提升城市面貌
近3年来,哈尔滨市与路桥建设同步推进的房屋立面节能改造工程,使许多街区环境出现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根本性转变,使城区呈现出一个个“新路、新房、新面貌”的建筑风貌景观区。
今年重点实施的经纬街、友谊路两侧既有建筑装饰性节能改造,在建筑阳台、檐口等部位增加欧式风格浓郁的线、角、柱等建筑符号,并进行屋顶钢结构欧式造型等立面装饰,打造出欧陆风情和滨水文化浓郁的城市环境。
在节能改造工程中还同时进行了三方面改造:一是楼内公共空间改造,修缮整饰破损楼梯间,维修安装声控灯,将普通单元门更换为保温防盗门;二是建筑景观整饰改造,结合区域规划要求和建筑风格特色,进行组团式立面整体改造;三是庭院配套改造,拆除私建滥建,维修小区破损道路,完善庭院设施,绿化、美化小区环境。
改造后房屋节能又升值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后,除了“旧貌换新颜”,房屋冬季保暖效果也得到大幅提升,改造后能使室内温度平均提高4-5℃,有效降低既有建筑的能耗,提升了改造区域的建筑功能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今年哈尔滨市实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均可实现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供热采暖系统满足热计量与温度调控要求。以2011年改造的2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统计数字为例,节能改造完成后,被改造建筑可达到节能50%设计标准,预计每个供热期可节约标准煤3.8万吨,每年可节省燃料费2000万元以上。同时,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烟尘排放量分别超过9.3万吨、627吨、593吨和365吨,有效改善了哈尔滨市采暖季的空气质量。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铁路街沿线大部分是老房屋,有的已建成20余年,在2010年进行了装饰性节能改造后,不仅房屋外观有了质的提升,室内供暖温度也提高了。据房屋中介机构评估,这些二手房屋每平方米的价格平均上涨了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