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工业“碳中和” 空头支票还是行之必果? 涉疫医疗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 这些事项要注意! 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要防范三种情况 创业环保:向文登创业水务增资712.74万 用于文登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提标改造项目 “北极星杯”2021烟气治理影响力企业评选启动通知 何文波:及早谋划、立说立行 推动钢铁行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鄱阳湖白鹤保护的探索与实践”案例进入“全球典型案例”公示 浙江云和“三步走”全力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福建德化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防御工作 广西林科院开展科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陕西富县全面完成15个样地综合监测评价工作 广东召开全面推行林长制专家研讨会 北京开展秋季文明游园宣传活动 北京已建成口袋公园460处 林长制推动芜湖林业产业加快发展 大余发现万亩天然大果马蹄荷种群 上海市2021年营造林实绩核查正式启动 内乡苗木检疫服务“不打烊” 辽宁举办林业碳中和培训班 四川宝兴召开退耕还林“一卡通”阳光审批系统业务培训 北京顺义签发第一道区级总林长令 湖北省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逾7890亿元 云南出台草原保护修复实施意见 建工修复:共同发起的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19个项目入选 河北公布2021年省工业绿色制造升级资金拟支持项目名单 碳核查工作流程、典型问题汇总及相关建议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融资及典型案例 《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发布 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守住最后防线!哈市启动应急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厂 碳交易研究专题(一) | 碳交易解构与阐释 节能铁汉:选举洪继元为董事长 中企再签中东海水淡化项目 将缓解沙特首都供水需求 专精特新丨泓济环保的创新创造之路 完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四川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 广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修复效果评估监测质量监督工作指引(试行) 维尔利中标7631.8万元湿垃圾处置相关项目 垃圾渗滤液巨量积存 环境污染隐患突出!孝感生活垃圾处理将何去何从? VOCs相间非平衡态迁移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 村民被呛懵、员工在闪躲!沈阳矿业为何被中央督察组抓了个现行? 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前景可期 8个对地球真正有益的简单可持续性交换 汽车正在走向电动化 轮船和飞机呢 德国的碳标签 食品行业的绿色清洗 令人惊叹的308英尺Viva超级游艇将奢华与先进的混合动力相结合 Aitiip领导HERON项目以提高航空能源效率 三星和现代钢铁开发利用废水污泥的回收技术 TotalEnergies和赛峰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加速航空业的脱碳 团体寻求改革以实现生态友好的2022年选举 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可能会反对二氧化碳管道 South Amboy批准了前工业滨水区的住房项目

您的位置:首页 >绿色家园 >

工业“碳中和” 空头支票还是行之必果?

来源:雷锋网更新时间:2021-09-28

绿色节能转眼之间化身社会主旋律。

汽车被贴上了“新能源”标签、建筑楼宇被贴上了“节能”标签,交通出行被贴上了“绿色”标签......

海量标签背后皆隐藏着一个共性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和因为人类活动而减少的二氧化碳数量应该达到平衡。

30•60目标的横空出世,也无疑给我国工农服三大产业带来了一记暴击。

相关数据统计,上述三大产业中,农业碳排放量占比1%左右、服务业占比14%左右、工业碳排放占比85%左右。

显然,工业作为碳排放大户,转身已成碳中和钢闸下的“出头鸟”。

在人们固有认知中,工业发展的优劣与碳排放之间成绝对正比关系。那么,对于“大而全,杂而多”的工业来说,若想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在空口说大话,还是底气十足干实事?

工业碳中和的必要性与困难点

“工业碳中和,归根结底是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必然举措。地球只有一个,在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节能减排是每个国家的责任。”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战略和业务发展总监申红锋告诉雷锋网。

眼下,包括法国、德国等在内的49个国家都已陆续实现了碳达峰,29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还有不少国家早已实现碳中和。

而这,无疑给碳排放增速长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中国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申红锋看来,气候变化及国际压力等外部因素之外,工业碳中和最大的推进要素或为国家自身经济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采用的是“三高一低”的粗放型模式。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由于投入高、耗能高、低质量、低产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顾后果的发展方式也造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矛盾。

鉴于此,摒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国家、各地政府及企业的主攻方向。

在今年的第四届中国企业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谭作钧便表示,“要推进能源资源高效节约利用,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剩产能项目投资,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引领带动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应用,确保能源供给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碳中和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工业作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代表性产业,该领域的碳中和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据业内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对所辖区内企业的能耗指标、环境监管愈发具体,对企业的各项考评奖惩措施愈发明确,碳指标的交易市场愈发成熟,工业企业不得不进行碳中和。

如果说碳中和为工业企业必行之路,但这个去年才兴起的新事物毕竟仍处探索阶段,聚焦到工业领域,由于其工业门类多,产业链长,工业碳中和更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复杂性的长期工程。

据雷锋网了解,在我国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90%以上。结合其特性来看,由于其规模小,管理欠规范,融资难度大,以及能源管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特点,中小企业主动进行碳减排的意愿相比领军企业没有那么强烈。

也就是说,不同规模的企业对碳中和的态度不一,主要在于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只考虑经济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这是企业的通病。

但在碳中和方面,行业的共识是:越早动手越早布局碳中和,收益反而会越高。如果前期的没有基本的储备,到时候可能会花费更高的成本去做。

与此同时,工业碳中和可谓知易行难。

一方面,由于系统减排对企业是个新事物,企业从能耗衡量、建立减碳模式,以及路径自身很难独立完成;另一方面,不同阶段,工业碳中和也会对企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初期要求企业的基本运营不能带来大量的碳排放,包括企业使用的能源均使用自于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清洁能源;

中期要求企业不仅日常运营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是零,并且企业业务部分的碳排放量也应该为零;

后期要求则更加严苛,要求企业进一步确保运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服务等等,也是在碳中和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各种条件的限制加重了工业碳中和的难度,还有一大部分人将困难点归结于技术和人才的缺失。

据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调研显示,85%的企业认为技术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内部因素,约70%的企业认为研发和人才是第二重要因素。

申红锋告诉雷锋网,在30•60目标提出后,大部分企业开始盲目跟风,他们并没有找到正确减碳的方式,也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解决方案,只是为了减碳而减碳。

“碳中和不是直接一套双碳解决方案就行,远比企业想象的复杂。”

它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样的道理,由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遇到的问题不同,需要先根据自身情况做一个全方面的体检和诊断,然后再来制定路线图,分阶段分批的完成目标,这才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眼下要解决的是改变当前运动式的减碳方式,打造一条可持续的减碳道路。”申红锋补充道。

总结来看,碳中和不是短时间的事情,企业要有长期的系统思维。

首先,理念先行:企业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从组织层面、文化和人才等各层面为企业注入低碳化的思维方式。

其次,融合主业:把可持续基因融入到业务的方方面面:从诸如研发设计、生产、包装、运输、产品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运营标准、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将关键指标向下分解,将运营能力与绩效挂钩,改善运营流程,打造端到端绿色供应链。

再者,技术助力: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对于新技术与新方案,要从战略与组织层面加速布局,迭代更新;对前景尚未明朗的颠覆性技术,紧密团结外部生态伙伴开展系统性分析,研判新兴科技对行业整体和企业本身的影响,对未来的能源管理和精益运营做好准备。

换句话说,理念先行是王道,主业融合是灵魂,技术加持是推动力

写在最后

申红锋认为,企业眼下已经到了必须要转型升级的阶段。

谈到双碳,大多数人认为其是一件投资成本高且回报时间长的事情。申红锋直言,不应把碳中和看作是一项挑战,实际上它是一件双向驱动的事情,也蕴藏着更大的机遇。

“短期来看,碳中和实践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企业通过进行量化节能、精益改造将会带来成本的节约。”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我国各行各业经济遭受重创,经济下行使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手段实现“降本增效”,而碳中和就成为了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譬如,太古地产从2016年开始就通过能源技术革新控制碳排放,目前其正致力于将各营运项目数据传到云端,并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帮助监控能耗变化以识别可供改善的空间,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在取得社会价值的同时,每年产生近1000万元人民币的能效收益。

碳中和不仅是驱动未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此外,还将带动先进能源,清洁能源,包括智能电网、核电、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商业格局。

30•60目标是中国向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作为碳排放大户的中国来说,工业的迅速发展无形之中增加了碳中和的难度,但是其带来的利益是可预见的。所以在双碳目标的刺激下,工业必将把碳中和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目前,也不少企业当上了碳中和道路上的先行军。

诸如,半导体厂商英飞凌在无锡的工厂改变用能方式采用光伏发电等方式,最大限度的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华南地区特大型钢铁企业柳钢集团将绿色节能作为公司的发展理念并不断深入实践;海尔在全国多家工厂均采用了数字化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可以说,工业碳中和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片光明。

热点图文

广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修复效果评估监测质量监督工作指引(试行)
广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修复效果评估监测质量监督工作指引(试行)
8个对地球真正有益的简单可持续性交换
8个对地球真正有益的简单可持续性交换
寻找储氢的化学载体选项
寻找储氢的化学载体选项
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项目信息|利辛县生活垃圾焚烧项目
项目信息|利辛县生活垃圾焚烧项目
项目信息|庐江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项目信息|庐江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典型案例丨广东省云浮市能耗控制形势严峻 未批先建和违规用能问题突出
典型案例丨广东省云浮市能耗控制形势严峻 未批先建和违规用能问题突出
减少碳排放的简单方法不要让污染者躲藏
减少碳排放的简单方法不要让污染者躲藏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