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垃圾没用,随便丢哪都行。但现在看来,垃圾处理好了,好处多得很,能掩埋的可以变肥料,不能掩埋的可以卖钱,环境好了,蚊虫就少了,病都要少得点。”近日,记者来到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县藕塘乡豆缝村2组,村民魏俊如激动地说道。在该乡、村干部的宣传和带动下,当地村民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区分和处理垃圾。
在村民张中文家,他正拿着锄头在自己屋前填埋垃圾。据张中文介绍,该村村民的房前屋后不仅有垃圾凼,还有一个箩筐。“这个筐里装满了各种玻璃瓶和塑料袋等不能降解的垃圾,村上的清洁人员会统一处理。”
据悉,自藕塘乡实行“村民自治”搞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以来,各村村民主动配合,积极交纳每人12元/年的卫生费,做好垃圾打凼和处理室内、室外垃圾工作。
为做好“村民自治”处理农村生活垃圾这项工作,该乡重在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搞好宣传动员;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以村口、组口、农户口为重点,积极实施粪堆、垃圾堆的清理,整治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现象,实现村组道路净、农户庭院净、村容村貌净的目标;组织农户打好垃圾凼,处理可降解的农村生活垃圾;要求各农户准备分类垃圾筐一个,用于废旧电灯、日光灯、电池、玻璃瓶、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物的收集,由乡统一运输处理,其他生活垃圾倒入垃圾凼内掩埋处理。此外,为了提高村民的积极性,该乡还制定了一套激励机制,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绩显著的先进村、先进户、清运员、保洁员给予100到200元不等的奖励。
如今的藕塘乡,村民乱丢乱放垃圾的现象少了,乡村环境也日益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