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土壤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 贵州规划投入25亿元防治重金属污染 建设生态城市 营造美丽家园 上海宣布今年将新建500个废旧衣物回收箱 工程大学子绘制“垃圾分类桌游”倡议环保 土壤修复,政策临近下的七千亿“大餐” 宜宾首个城市垃圾气化发电厂落户珙县 北方灰霾侵袭厦门 空气质量呈轻度污染 “广州范本”:垃圾分类使人均垃圾减量64% 十多年了废电池还是无人收 环保:应按生活垃圾处理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垃圾处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威海空气质量领衔山东17城 成就原生态威海海参 汕头:垃圾处理费将探索新征收方式 报告称中国不到1%的城市空气质量符合世卫标准 临泽:加强巡查管护力度,确保湿地生态安全 环保部:土壤治理有几十万亿空间 广州市垃圾分类要自觉更需立法 国家基础条件平台为治理黑土流失提供数据支持 京华时报:引滦入津勿成引污入津 2013年温州获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广州PM2.5达标尚需十几年 控制燃煤是关键 山西省将启动省级特色低碳产业园区试点 西安委员提案:立法规范城镇生活垃圾处理 庆阳华池县治理“白色污染”收效良好 内蒙古通辽8座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 餐厨垃圾处理不规范 北京市民可举报 辽宁锦州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青岛中德生态园12条道路开建 总投资约11亿 济南: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显成效 年发电2.5亿 辽源市“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工作扎实推进 迪庆州领导到华新水泥调研HWT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 沈阳PM2.5数据居高不下 空气质量依然糟糕 山东将投入近两百亿元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武汉污染指数首破400持续晴天无风雾霾仍然未散 威海各镇建转运站 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 咸阳武功县农村垃圾规范处置设施全覆盖 何巧女:东方园林致力于打造生态城市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生态空间 雾霾天污染源头数据待公开 公众期待“大数据” 安达市投资6千万建生活垃圾处理站 辽宁:农村垃圾污染拷问政府责任 唐山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去年106天达二级 太原市将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农田成工业废料焚烧场 市民呼吁职能部门调查处理 大余县综合治理钨矿山固体废弃物 江苏酝酿重污染预警 中小学校暂时休假 潘石屹参加北京人代会 现场检测会场PM2.5超标 阿特金斯将于中国制定生态低碳城市规划方法指南 哈尔滨昨日又陷污染天 12个监测点PM2.5全超400 3年内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项目22个

您的位置:首页 >气候变化 >

土壤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

来源:更新时间:2013-09-11

曾经,我们自诩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华夏儿女生生息息。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矿产资源过度开采,河流水被污染, 土壤因施肥过度致重金属超标……人们不禁要问, 是否应该有些计划,有些节制。

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而致,而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环境欠账。

《记者》记者专访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委员会秘书长刘阳生。

记者:现在,中国的土壤污染情况,很受国内外的关注,而刘阳生秘书长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我们想让刘秘书长介绍一下,中国土壤污染大致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刘阳生:中国的土壤污染状况包括很多的权威数据,我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们找国家的权威部门,包括国家环保部去了解。因为国家环保部曾经做过一个全国的土壤调查,虽然这个调查现在来说比较粗,但是仅仅是信息提供而已,这些数据即使大家了解了,也不要做过分解读。

记者:土壤问题是否长期形成,是否也可以叫做历史遗留问题?

刘阳生:实际上,在大家看来,好像中国的土壤问题是一天,或者几天之内出来的。实际上它是一个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或者叫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说很多的矿山从清朝、明朝就开始开采, 以前开采过程里面肯定没有什么环境措施,在我们国家发展初期,也就是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80 年代到现在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大量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过程。现在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实际上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发生, 以前没有措施,现在我们要解决问题。

国家已经在一步一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国家对政策方面的支持,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已经提上议程。我们做了十几个省市的重金属污染场地的调研,各个地方政府都很重视,从环保局到发改委到省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希望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刚才刘秘书长说过,您在地方调研, 那在调研中有怎样的体会呢?

刘阳生:我们去江西、贵州、湖南调研,往往一去就是半个月,我在贵州待了将近两个月。在很多地方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就是说政府重视这个问题了,老百姓也知道环境问题了,老百姓也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有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科学的方法,或者说技术规范来实施的。我认为在将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理。

记者:我国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有没有可以推广的呢?

刘阳生:中国的土壤污染不同于国外的,比如说做水处理、固体废物的都知道有很多技术可以从国外引进,因为那些问题是大家共性的问题。中国的土壤污染量大面广,农田污染经常是几千亩、上万亩也有可能。工厂场地一拆迁以后,像株洲清水塘地区,几十平方公里全部污染了,这种情况在国外是不存在的,所以中国重金属污染的特征是自己的特征,我们也靠自己的技术才能解决。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技术,但是要经过引进、消化、改造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技术的成熟性和选择性问题,很多技术还是不成熟的。但是,我们在国内已经发现一些技术做了一些示范工程,这两天有很多企业介绍了很多经验,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很好的企业,我们要利用这些企业成立中国的重金属治理与治理创新联盟,我们把这些方法推广、复制,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很多的技术问题是因场地而异,因地区而异,一个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土壤的问题不断地有技术涌现出来。中国的问题是污染的面比较广,我们不可能投那么多钱,一定要采用最合适的技术解决我们的问题,不一定要非常先进。有些人说,一定要把土壤里面的重金属全部拿出来,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让土壤重金属在能接受的情况下是最经济的。

记者:治理土壤确实存在地区和地区之间的不同,应该因地制宜。国外有没有什么优秀的经验供咱们借鉴,取长补短?

刘阳生:国外在场地修复这块儿的经验,我认为主要是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非常规范,项目的验收非常规范。项目的实施管理和验收规范就可以确定场地修复的目标可以达到。

第二,国外的很多土壤修复是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进行修复,就是说修复这个场地的目的是什么, 风险管理到什么程度,修复成本就出来了。比如说谈到风险的时候,往往就涉及到污染源、暴露途径、人群。如果说有污染源的地方,有暴露的土地的地方, 没有人群存在,没有比较敏感的生态系统存在,这块儿地的修复就不一定按照非常严格的土壤修复标准来治理,因为要花很多钱。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方法, 把场地进行隔断,阻断污染的传递,这个目的就达到了,这个成本就会很低。如果说污染的地方涉及到很多人群,这个时候风险非常高,这个时候要按照非常严格的土壤修复标准来治理,要满足人体健康的安全和食品安全。

记者:确实是这样。我们知道,土壤修复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过程,土壤里面含有的重金属种类比较多,而一个不懂土壤的人,或者机构来治理土壤的话,他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刘秘书长, 中国有没有专门的对人员、企业资质的认定政策, 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政策出台?

刘阳生:对土壤污染的问题是逐渐加深认识的过程,对土壤的治理也是一个逐渐加深认识的过程。刚开始大家认为,土壤的重金属治理很好办,为什么?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味,所以刚开始有些地方的项目,就是类似于包工头一样的人去做,把它挖走,找一个地方埋掉,人体石灰的现象出来了。我们考察的时候也遇到这些问题了,给当地的部门指出来以后非常重视,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比较严格的治理方案了。比如说贵州、湖南、江西, 都有非常严格的治理方案了。那么,在我们国内目前对于治理重金属这块还没有专门的资质。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我们有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甚至还有其他的监理资质, 但是对重金属土壤这块,还没有专门的治理土壤方面的资质。很多政府在实施项目的时候、招投标的时候,提出企业需要哪些资质,包括工程经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另外有没有这相等的工程案例供我们考察,提供这些资料,证明你已经做过成功的事情了,这就是前期比较重要的,推动示范工程建设的目的。

记者: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有规范性。

刘阳生:有章可循,大家已经做过这个事情了。

记者:对于重金属治理应该怎么办?

刘阳生: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是在重金属开采、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过程当中产生的,我们对重金属的管控只能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就是说凡是涉及到重金属生产、使用、废弃的企业,我建议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减少使用量和排放量,进行清洁生产,末端采用环境治理,从头到尾进行管控, 才是一个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核心方法。

记者:我们知道,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时间不久,咱们专业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中将怎样推进中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呢?

刘阳生:我们专委会是今年4 月22 号在北大成立的,我们成立这个专委会花了很长时间组织这些企业,调查这些企业,再把这些企业吸引到专委会里面来,我们这么做的目的是要整合国内的资源, 国内有很多的重金属修复企业,从场地的调查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技术的比选、工程施工、工程监理、技术标准等等,有很多的企业、研究机构有经验,但是没有专委会就不可能把大家组织在一起,有专委会就可以把大家组织在一块儿,就像今天我们开会的现场,来了200 多个企业,都是国内的知名的企业,他们非常愿意加入这个组织,把每个企业的特长发挥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解决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这是第一步。第二步, 专委会要推动重金属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没有监测就不知道污染,就不知道修复到什么程度。第三步,推动整个行业技术的发展,因为现有的很多技术不是说每个企业都掌握了,很多企业对于这块儿不是很了解,原来不是搞土壤修复的,可能是房地产公司进来的,但是他有钱,有想法,也有一定的技术实力,所以行业要引导他们,采用合适的技术, 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热点图文

明星环保 | 蒋劲夫:守护蓝天,共享美好未来
明星环保 | 蒋劲夫:守护蓝天,共享美好未来
聊聊“最美”巡护员的故事:何王庙“鱼王”周家喜
聊聊“最美”巡护员的故事:何王庙“鱼王”周家喜
煤厂变身敬老院
煤厂变身敬老院
盯住“潘多拉盒子”的守护神
盯住“潘多拉盒子”的守护神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公益资助计划在京启动
第二届向环保先锋致敬公益资助计划在京启动
植绿高原 保护雪山
植绿高原 保护雪山
胡同里的植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胡同里的植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只要科学规范使用,对人体无害”
“只要科学规范使用,对人体无害”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