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原本以为,新冷空气抵厦后,灰霾能够销声匿迹,谁知却变本加厉。昨天,厦门天气出现轻度污染,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顺便”把北方的灰霾也带来了。而灰霾什么时候能完全消散,目前还不能确定。
昨天早上,出门上班的厦门市民惊讶地发现,厦门的天变灰了,空气也明显浑浊了。大家原本以为,新冷空气抵厦之后,灰霾能销声匿迹,谁知却变本加厉。
冷空气到灰霾不减反增
昨天,新一波冷空气抵达。清晨拉开窗帘一看,好家伙,屋外灰蒙蒙一片,视野所及之处,所有景物都像被遮挡在毛玻璃后面。说好听一点是诗情画意,说得现实一点,那就是空气污染加剧了。
· 八卦江湖 以娱会友· 足不出户 驴行福建阴沉灰暗的天气越来越严重。到了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狐尾山上往下眺望,只见众多楼宇之间弥漫着暗灰色的霾,已看不到街道和楼房的局部细节。
前天已接近轻度污染
16日,一场原本已是今年以来最大的灰霾笼罩了厦门。厦门市环保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当日全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99,主要污染物为pM2.5。
按照AQI指数的分级标准,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则为严重污染。
也就是说,16日全市空气质量等级虽然仍是良,但实际上已经濒临轻度污染。其中,湖里监测点的AQI指数最高,为105,达到轻度污染级别。
昨日出现轻度污染
厦门市环保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昨天上午9点,鼓浪屿、洪文、湖里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AQI指数分别为92、102、104,全市平均99,两个点位出现轻度污染。
到了下午3点,3个监测点位的AQI指数分别升至102、112、123,全市平均112,全面陷入轻度污染。
也就是说,昨天一天厦门地区的灰霾呈现不断加重的态势。全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S3118094
灰霾是北方南下的“外来客”
[环保部门]
监测数据显示是“外来客”
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庄马展告诉记者,昨日厦门地区的灰霾主要是“外来客”,当然也不能排除也有部分“本地产”。
“目前对外公布监测数据的4个监测点,鼓浪屿、洪文、湖里这3个监测点位于人口稠密区,其监测数据会受到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而溪东监测点远离人口稠密区,其监测数据不容易受到上述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灰霾主要是“本地产”,那么溪东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应该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且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不应为颗粒物(包含pM10和pM2.5)。
然而,从昨天的监测数据来看,中午之前,溪东监测点的空气质量等级均为一级优。但是从中午1点开始,溪东的AQI指数升至51,空气质量降至二级良,且首要污染物为pM10。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溪东的AQI指数不断升高,至昨晚7点,指数已升至62,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
“这样的监测数据显示,厦门的空气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影响。”庄马展说,由于刚好有北方冷空气抵达厦门,而北方最近灰霾较重,冷空气在南下的过程中“顺便”把灰霾也带来了,于是厦门地区的灰霾非但没有被吹散,反而加重了。
[气象部门]
风力小不利污染物扩散
13日和16日出现的灰霾,使厦门能见度维持在5000米以上,可称轻微。气象部门告诉记者,这主要由本地污染物引起。本来冷空气抵达时可吹散。
然而昨日天气出乎人们意料。气象专家告诉记者,冷空气16日夜里抵达,并带来了一定的风力,同时迫使气温下降。然而从昨天观测到的数据来看,市区的风力远远小于周边地区,气压梯度不够,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最重要的是,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带来了我们最担忧的后果:原本肆虐于中东部地区的灰霾,也跟着一起南下,并对厦门造成了影响。
[提醒]
呼吸道患者增多
天气变化大,特别是昨日灰霾加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明显增多。
第一医院急诊内科蔺医生告诉记者,平时该院急诊内科每日接诊量在150人左右,这几天已经飙升到200人左右,其中近八成是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大部分是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如果灰霾天气持续,患者还会增加。”
[应对]
《厦门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入准备阶段
由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下称《预案》)进入准备阶段,其中包括了对大雾和霾等灾害天气的应急处置。
《预案》对厦门范围内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海上大风、低温(霜冻、冰冻)、干旱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做出规定,其中包括了大雾和霾天气。
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红色为最高级别。
记者在《预案》中看到,“气象灾害预警标准”中明确提及,霾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Ⅲ级(黄色)预警为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此时驾驶人员小心驾驶,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上口罩。
Ⅱ级(橙色)预警表示,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或已出现并可能持续。除了上述措施外,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要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同时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
《预案》要求,在面对大雾和霾的危害时,气象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雾、霾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增加预报频次。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环保、供电、民航及其他相关部门都须根据气象灾害种类及影响程度,按照各自职责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预测
或许冷空气过境后灰霾才会跟着离开
市民最关心的是,这场灰霾还将持续多久,强劲的东北风能不能将它吹散。可惜,答案是不确定。
从昨夜起,风力明显增大了,这原本有助于吹散空气中飘浮的细小颗粒物。但问题在于,灰霾天气是随着冷空气一路南下的,即便是风力增强了,灰霾也不见得会散,如同昨天下午风力渐增,但灰霾一点儿也没减少的情景一般。
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厦门多地监测到的空气质量指数已经降至3级,属于轻度污染。“或许要等这一波冷空气过境之后,灰霾才会跟着离开。”气象专家称。
据了解,本轮冷空气将在20日前后减弱,届时暖湿气流加强,厦门将重新回暖。(龚冉)
霾来了,厦门准备好了吗?
[马上评论]
陈炜明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茫茫,鸟巢上下,阴霾滔滔……几天前,当我读到这首《沁园春·雾》时,心里多少还有些偷着乐。那时,厦门的上空阳光普照,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环境监测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就在北京、济南等地pM2.5高达700多的时候,厦门还是33的水平,甚至比拉萨还好。
可现在好了,天有不测风云,霾真的来了,我们也和首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了!尽管污染的程度不高,尽管气象专家们说,空气质量不久将好转,可你敢说我们就一定不会有北京的遭遇吗?
冬天的风从北方来,雾霾也在北方,就像往年的沙尘暴,它要来时,你挡也挡不住,难道你能“厚德载雾”又“自强不吸”吗?
这些天媒体上洋溢的乐观情绪让我担忧,有关部门除了向公众解释厦门的空气为什么这么好外,偏偏少了最重要的两条———如何把厦门的空气质量变得更好?如果厦门也遭到雾霾袭击,该如何应对?
要说厦门的空气质量好,那也是和北京这样重度污染人都待不下去的地方比呀,厦门的指标往往是良,那些工业排放物,那些土方车的扬尘依旧困扰着我们,难道我们就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吗?难道厦门人就只配呼吸“良”的空气?
更重要的是,北方城市在这次雾霾事件中的应对不力,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请问,如果厦门也遭到这样的天气,我们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污染指数到多少,学校要停课?污染袭来时,我们的哪些排污大户应该停产?如果预案还没制订,那就赶紧去研究,如果已经有了预案,就赶紧大力宣传,让环保意识成为企业和公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