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中的“生产” “使用” “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怎么界定? 深刻认识绿色化的内涵与特征 明确监测要求 规范适用范围 应产业化回收利用电子垃圾 强化核安全监管技术支持 守护核安全 秸秆不出村 就地变为宝 对恢复性司法进行有益探索 专业解读:北京重度霾是怎么来的? 环境终身追责倒逼官员终身负责 源头防范环境风险 强化排污许可监管 地方政府应在环境税征管中发挥更多作用 法律责任方面的四大亮点 《湖北省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解读 对标先进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交界断面考核要统筹考虑 人民日报:落实新环保法,当弃“缓冲”思维 加强制度供给 落实治土责任 持续加强水源地环境整治 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该如何管? 环保措施别总在“戴口罩上课”后才出场 有效提升固废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水平 排污企业为何没把千万罚单放在眼里 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只是为给环保局看” 产能过剩的成因与化解之道 农村治污,有限财力须盘活 “第三方”治污,岂能同流合污 浙江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试点初探 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村民手脚畸形 地方官看不到吗 走稳普查数据审核“新三步” 应对气候变化绝非零和博弈 雾霾会使北方人寿命减少5年? 温暖与蓝天并非两难 适当提高危险废物收集单位的准入条件 推进绿色保险须强化法治保障 台湾 海岛垃圾何处去 环保约谈要更具威力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需把握哪些方面? 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难题,靠PPP行吗? 绿色烘烤:只烧秸秆不烧煤 全面禁食野生动物,这是体现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进步的法治决定 不妨提高“污染型僵尸企业”处理优先级 查处沙漠排污检验环保“牙齿” 给“绿色发展”装上政绩指南针 环保加压 淘汰“欠账”企业 蓝天很昂贵 中国"攒发展"才买得起 摇号抽查怎样更有利于环境执法? 超低排放是环保史上的重大技术突破 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是什么让新限塑令有点“尬”? 重点治污方解城市“渴”症

您的位置:首页 >土壤绿化 >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中的“生产” “使用” “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怎么界定?

来源:中国环境报更新时间:2019-10-08

生态环境部日前就《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涉及的三个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提出明确意见。

工艺原因必然产生副产品或者联产品的生产行为也叫“生产”

近期,生态环境部在相关执法活动中发现,一些企业在从事生产活动时,附带或者联带产生了一定量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具体情况是:生产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企业,主要采用甲醇法和甲烷法进行生产。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生产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的生产线,通常要产生四氯化碳副产品或者联产品。原料中甲醇或者甲烷与氯气的不同比例,影响着四氯化碳的产生比例。总体上,各种生产工艺副产或者联产的四氯化碳比例在4%-8%之间。

四氯化碳属于甲烷氯化物。甲烷氯化物是有机产品中仅次于氯乙烯的大宗氯系产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其中,四氯化碳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属于列入《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化学物质。

《条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出口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二款规定:“前款所称生产,是指制造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活动。”

对于上述情形是否属于《条例》规定的“生产”行为,生态环境部认为,《条例》规定的“生产”,不仅包括以生产特定产品为目的的生产,还包括由于工艺原因必然产生副产品或者联产品的生产行为。

由于作为副产品或者联产品生产四氯化碳的问题较普遍,为便于对该类行为进行规范、管理,落实《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有关工作要求,应当将由于工艺原因副产或者联产出一定量四氯化碳的情形纳入《条例》中“生产”概念的适用范围。

利用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原料进行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也称“使用”

《条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和进出口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二款规定:“前款所称使用,是指利用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不包括使用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的活动。”

生态环境部认为,该条第二款规定:“前款所称使用,是指利用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不仅包括直接利用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的生产经营等活动,还包括利用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原料进行的生产经营等活动。

例如,利用含有一定浓度CFC-11的组合聚醚,生产聚氨酯泡沫的情形,可以适用《条例》有关“使用”的规定。

生产已列入淘汰落后产品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情形也是“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

《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用于违法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原料、违法生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和违法所得,拆除、销毁用于违法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设备、设施,并处100万元的罚款。”

生态环境部认为,该条规定的“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不仅包括依法应当获得生产配额许可证但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的情形,还包括依法不能获得生产配额许可证而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的情形。

例如,生产已经列入淘汰落后产品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情形,可以适用《条例》第三十一条有关“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的规定。

热点图文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推进科技创新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推进科技创新
中国对塑料垃圾再出重拳
中国对塑料垃圾再出重拳
助力生态文明 推进健康中国
助力生态文明 推进健康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游园体验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游园体验
上海徐汇区“一体化”执法破解监管难题
上海徐汇区“一体化”执法破解监管难题
北京开展垃圾分类现场督查
北京开展垃圾分类现场督查
泰安市大气污染防治不力问题频发
泰安市大气污染防治不力问题频发
市政污水管网出现大量油污
市政污水管网出现大量油污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