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然碳汇解决方案 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线 碳定价的未来是什么? 污水处理站建成后迟迟不能运营 环保企业申请仲裁却6次延期 BOT项目有多少法律风险? 玉禾田中标福安市晋安区宦溪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服务类采购项目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施工过程环境管理技术要求(试行)》发布实施 定了!中车中标常熟市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四期PPP项目 航天凯天环保“大干红五月 奋战六月份 赶超序时进度”劳动竞赛总结表彰大会在园区隆重举行 上海市关于《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的区域名单(2021年度)》的通知 医疗废物产生量陡增!南京:转运、焚烧24小时运行 涉及疫情医废日产日清 建立长效机制 汇聚治理合力——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报告解读 浙江玉环启动防台应急机制 上海推进浦东段环城生态公园带功能提升 浙江龙游全力做好台风“烟花”防御准备 四川汉源四举措加强生态屏障建设 广东河源计划用5年时间改造88.76万亩桉树林 吉林省吉林市坚决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阻击战 广西林权交易中心成立5年交易额超130亿元 云南举办林草信息化业务骨干培训班 宁夏灵武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建设项目完成 湖南宜章推进“放管服”改革 光大绿色环保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及乡村振兴绿色熊猫中期票据 教排污单位篡改、伪造监测数据!6例弄虚作假案例公布 2021年上半年水处理项目增长分析及发展趋势 肩负新使命 踏上新征程!无锡市环保集团正式揭牌成立 每天平均进场450吨 贺州城市生活垃圾该如何处理? 邯郸市永年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双投” 王家卓:排水界神一般存在的东京 会建设“海绵城市”吗? 拉萨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部:正在制定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及科技行动方案 陈德荣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轮值会长 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紧迫 焦化行业成立低碳发展合作联盟 华星东方承建的云南省红河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烟气净化工程开工建设 无锡市环保集团揭牌成立 泓济案例丨延长石油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开车运行 单一来源!中国电建中标3.33亿浙江省平阳县昆鳌污水厂二期扩容及清洁排放工程PPP项目 吴险峰:推动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改用清洁电力时考虑健康 全球自然拯救计划提出新物种灭绝目标 河流上的人类活动超过气候变化的复合影响 研究揭示了海冰在控制大气碳含量方面的作用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和土地退化 在海豹的帮助下观察到南大洋的未知洋流 揭示未来气候中的赢家和输家 科学家为研究气候与武装冲突之间的联系提供路线图 地球工程只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部分解决方案 海洋热浪极大地改变了栖息地 佛罗里达洋流现在比上个世纪任何时候都要弱 气候变化对热带渔业的影响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涟漪 人际关系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 海洋微生物可以与污染相互作用以影响气候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科技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然碳汇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矿业报更新时间:2021-07-30

自然生态系统深度参与着全球碳循环过程,其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作用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自然碳汇作为最经济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未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推动实现“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仅是我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途径。据预测,即使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从目前的16%左右提高到80%以上,非化石电力占比由目前的33%左右提高到90%以上,仍有大约2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难以消减。因此,在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基础上,发掘新的固碳增汇途径显得十分迫切。

一、自然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湿地、耕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参与着全球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CO2被陆地和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后进入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和水圈,部分被吸收的碳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最终成为碳汇,另一部分通过土壤呼吸和微生物分解重新返回大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大气CO2的浓度高低,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大影响。

Canadell等人2007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为排放碳大约有55%被自然所消除,其中海洋占24%,陆地生态系统占30%。2008年,世界银行发布报告,首次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指出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能够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可以对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NbS被列入加快全球气候行动的九大领域之一。我国最新的研究数据也发现,2010~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占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

二、自然碳汇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巨大

联合国环境署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控制碳排放的最佳方法是“自然碳汇”。据统计,全球大洋每年从大气吸收CO2约20亿吨,占全球每年CO2排放量的1/5左右;滨海湿地作为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每平方公里的年碳埋藏量预计可达2.2亿吨;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CO2,但其成本仅是技术减排的20%;草地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最广的类型之一,按照天然草地每公顷可固碳1.5吨/年计算,我国的草地资源每年总固碳量约为6亿吨;长江、珠江、黄河三大河流每年固定的CO2也有0.57亿吨左右;我国岩溶作用每年可回收大气CO2量0.51亿吨;依托土地综合整治等手段可实现农田减排增汇,促进农业空间降低净碳排放。据统计,到2030年,我国农业空间最大技术减排潜力约为每年6.67亿吨CO2。

综上,到2030年,我国陆地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最大技术减排潜力约为每年36亿吨CO2(不包含海洋碳汇)。自然碳汇是未来我国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最经济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

三、自然碳汇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然碳汇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由于不同研究者的数据来源不同,自然碳汇的计算结果往往差异较大。自然生态系统储存的碳汇也可能随着吸收饱和而碳汇量趋于零,甚至有重新释放的风险。例如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虽然很高,但气候变暖会导致土壤碳大量分解释放成为碳源。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土壤泥碳地储存的二氧化碳比地球上所有其他植被的总和还多。但是当它们被退化、干枯时,每年可以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此外,自然碳汇研究的监测设施和评价手段还不完善,观测技术还有待提高,存在着体积大、成本高、运维难度大、在线化程度低等缺点。相关的自然资源监测技术指南大多仍停留在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层面,相关的调查标准制定工作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现有的自然碳汇数据平台系统的坐标体系、数据内容、数据形式等都不统一,不利于系统掌握全国自然碳汇数据信息。

四、加强自然碳汇过程的调查研究,助力实现碳中和

加强自然碳汇过程调查研究,就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开展自然资源系统中自然碳汇综合调查和潜力评价,系统掌握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地质背景及不同自然资源要素的地球关键带碳循环模式、动态过程、演化趋势和碳汇通量;分析林草生长、湖泊湿地吸收、河流输送及土壤固定等自然过程的碳循环过程和碳汇速率;探索不同人工干预对自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过程和机理,在林草增碳、湖泊湿地固碳、土地利用调节吸收等方面探索更多人工固碳增汇途径和生态修复措施,构建因地制宜的人工固碳增汇模式,构建全国自然碳汇数据库系统,形成全国自然碳汇调查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服务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热点图文

王家卓:排水界神一般存在的东京 会建设“海绵城市”吗?
王家卓:排水界神一般存在的东京 会建设“海绵城市”吗?
在海豹的帮助下观察到南大洋的未知洋流
在海豹的帮助下观察到南大洋的未知洋流
垃圾发电行业的万吨产能城市20强
垃圾发电行业的万吨产能城市20强
自由放养对生态友好型消费者的优势
自由放养对生态友好型消费者的优势
思考与启发 | 从郑州水灾模型推演看城市洪涝风险管理
思考与启发 | 从郑州水灾模型推演看城市洪涝风险管理
社会责任!郑州市政府授予盈峰环境锦旗
社会责任!郑州市政府授予盈峰环境锦旗
模型可以预测药物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抗生素耐药性
模型可以预测药物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抗生素耐药性
成为环保杂货店购物者的9种方法
成为环保杂货店购物者的9种方法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