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草原生态安全,我们重新认识你 怎样理解贺兰山是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做客自然 行之守道 多措并举规范党政领导环保职责 落实督察整改必须真问责动真格 十堰城区一季度收获77个优良天 宁夏启动碳达峰方案编制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基本路径 靠刚性执法彰显环保法威力 编制好流域水体达标方案 乌鲁木齐源清单式管理扬尘 从中美贸易顺差看“环境逆差” 治身不妨常“洗心” 企业低碳发展须从降成本出发 英国城市对高污染汽车征收“毒素税” 增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共享单车还须合理调度 北京14区空气质量轻度污染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雾霾频频来袭 拿什么过滤身边的“霾” 生物多样性的中国力量 影响造林及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效果的因素 全球垃圾治理的双重赤字 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 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践行好“两山”理论 公共卫生环境治理需知行合一 系统构建辽河流域生态保护体系 精准问责促进形成环保合力 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 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要确保划定的生态红线落地生根 加强环境法治,为建设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保护优先要有政策支持 统筹兼顾,推动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 廊坊打响臭氧污染防控攻坚战 环保反腐可推广使用大数据 精准施策,打好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构建和完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 山东优化调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全球供应链绿色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 增强有机产品供给能力的六点建议 用法治提升生态文明制度效能 牢牢把握能源安全主动权 北京41处水域进入禁渔期 治霾与争“气” 新能源车多种技术路径并存 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绿色发展 要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根本 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统筹做好黄河流域三篇“水文章”

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推荐 >

草原生态安全,我们重新认识你

来源:学习时报更新时间:2020-11-05

核心阅读

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草原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草原也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因此,深入研究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是关乎我国生态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草原类型多、分布广,从东到西绵延4500余公里,覆盖着2/5的国土面积,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天然草原3.928亿公顷,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2%。草原生态的破坏,危害的不仅仅是这一空间的局部利益,而是形成对邻近地区和更远地区的扩散和迁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草原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是江河上游的主要生态屏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深入研究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是关乎我国生态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草原生态安全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近年来,生态安全问题复杂多样,草原生态也面临着荒漠化、水资源安全、空气环境安全、物种多样化安全等问题,成为影响草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首先,草原历史遗留问题与新生态问题加剧了生态脆弱性。一是家畜增多与效益下降陷入不良循环。据生态环境部监测评估,全国约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退化、沙化。草畜矛盾依然是生态贫困的主要原因。二是产业链同质化与牧民增收效益背道而驰。近年来,畜产品“无差异”产业链竞争态势使牧民失去应有的质量增收优势,牧民收入减少,贫困分化持续加大。

其次,牧区“城镇化”与草原“空心化”并行加速,草原休养生息空间出现不确定性。一是随着大量牧民搬离牧区定居城镇,造成人、财、物向城镇过度集中,愿意留在牧区的人才也越来越少,牧区自治出现“选人难”状况。二是草原“空心化”衍生新的生态难题。过度强调牧民搬离牧区定居城镇,中断了流动性牧民的合作基础,削弱了对偷挖、盗采草原动植物的监管和威慑,草原抵抗自然风险能力下降。

草原生态安全的多重价值

草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天然瑰宝和生态富矿,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战略资源库,保护好草原对维护边疆生态系统安全意义重大。

草原具有强大的给养涵养能力。草原是地球的“皮肤”,承担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当草原植被盖度为30%—50%时,近地面风速可降低50%;盖度60%的草原,其每年断面上通过的沙量平均只有裸露沙地的4.5%。不仅如此,草原还是我国黄河、长江等几大水系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水源和“水塔”。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均源自草原,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是农田的40—100倍。如果把森林比作立体生态屏障,那草原就是水平生态屏障,具有强大的给养涵养能力。

草原肩负着安边固疆的重要使命。草原大多位于祖国的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和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资料显示,我国1.1亿少数民族人口中,70%以上集中生活在草原区;全国268个牧业半牧业县中,152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57%,牧民90%的收入来自草原。草原“四区叠加”的特点使其肩负着边疆长治久安和脱贫攻坚的政治使命。

草原孕育滋养中华文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是顺应自然的选择。游牧民族在长期与草原融合发展中,形成了敬畏自然、感恩草原的朴素生态伦理观。游牧也赋予草原民族与生俱来的坚毅、进取、豁达的民族性格,彰显牧民吃苦耐劳、合作共生、不畏艰辛、守望相助的草原精神。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多元一体、丰富绚丽的文化体系。如今,草原文化固有的生态理念,也为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广袤草原也是“金山银山”。草原肩负着生产生态产品和保障草原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我国有数百万农牧民以草原为基本生存资源,草原构成我国草原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草原还为农作物、家畜和家禽以及医药等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因库。目前,我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已达55.7%;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草原生态实现了从全面退化到局部改善再到总体改善的历史性转变。美丽草原就是“金山银山”。草原产业已成为当地具有重要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基础性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打造草原生态安全新高地

草原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应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铺就人草和谐共生之路,打造生态安全的新高地。

树立人草一体理念。草原有其独特的生态系统运行机理,保护草原必须坚持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一是强化敬畏草原意识。在政策运行和舆论宣传上展现草原对人类的独特价值,提升草原在政策决策中的地位。二是弘扬草原生态文化。“天人合一”诠释了人与草原的生命渊源,应感恩草原,激发自觉保护草原的内生动力。三是坚持统筹治理原则。草原生态系统演变是人为驱动和自然生态驱动因素交互而成,必须确立系统协调治理的生态安全观。

发挥牧民主体作用。牧民始终是保护草原的重要主体,牧区重建必须保留牧民流向草原的空间。一是有序推动牧民回流草原。解决草原新的生态问题需要拉动牧民回流牧区,以新的流动形式延续游牧时代的传统,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往返于牧区与城镇,缓解牧区“空心化”。二是创建牧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实现草场利用、畜牧饲养、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利用等环节的深度融合,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提高牧民收益。三是激励牧民抗击潜在风险。牧民通过流动,在气候、地形、草场、牲畜之间寻求整体平衡,拓展草原利用空间,躲避自然灾害,抵制破坏草场行为,充分发挥火灾监测预警和维护边疆稳定作用。

提升生态安全的监管效力。解决草原生态衍生问题,必须强化科技赋能与数据监管。一是加大草原科技支撑投入。通过专项资金构建草原生态产业技术体系,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加强草原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二是擦亮生态产品科技品牌。通过向牧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带动牧区产品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立严格的产品安全标准和认证追溯体系,使草原品牌溢价升值。三是发挥科技监管治理效能。建设全国草原大数据平台,摸清草原资源家底;健全草原动态监测预警制度,对草原生态状况、自然生物灾害情况等实行动态监测预警;完善草原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分析草地资源实际承载水平。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生态安全的长效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制定的《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要达成2030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在60%、重点天然草原超载率小于8%的目标,实施草原休养生息制度势在必行。一是完善草原保护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治草力度,立法明确规定草原生态补偿法律责任规范条款,确保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贯彻落实。二是加大草畜平衡落实成效。实施草场“带薪休假”制度,强化草畜平衡制度责任,抓牢抓实牧民减畜计划,不断完善并将草畜平衡状况纳入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三是建立周期预算绩效机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专款专用制度,建立补奖资金与修复成效挂钩的效能考核机制,发挥资金政策的集成效应。

热点图文

北京14区空气质量轻度污染
北京14区空气质量轻度污染
立法加快 各地大气污染治理提速
立法加快 各地大气污染治理提速
“北京蓝”来了,“蓝天梦”还远吗
“北京蓝”来了,“蓝天梦”还远吗
好的清洁空气政策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健康效益
好的清洁空气政策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健康效益
京津冀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治理如何破局?
京津冀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治理如何破局?
农村污水治理四大问题亟待破解
农村污水治理四大问题亟待破解
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美丽”基因
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美丽”基因
虚构的“种草”,是污染购物环境的“毒草”
虚构的“种草”,是污染购物环境的“毒草”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