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环保宣传网
气候专家解析近年降水为何“北多南少”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出台 太平洋岛国论坛呼吁应采取切实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台风天气城市内涝多发 专家教你九招避险自救 塑料袋污染与气候变化 或为海滨蛰灾祸魁 广西柳州:暴雨致河水污染 2000余村民断水3天 沈阳出现冰雹天气 央视户外演播厅被砸漏 贵州省首家环保产业园在白云开建 北京轻霾掩城空气质量较差 杨絮已入飘飞盛期 岩樟乡高山蔬菜 由精品园向生态产业园转变 安徽: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多条高速公路昨临时封闭 秋老虎发威双休日34℃ 秋分前后可能真正入秋 国务院百亿治理大气污染 将制定重点行业能效标准 京津冀年底前将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 常州8大产业园74个重点项目在建 产能突破十亿 信阳市2013年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历史罕见 湖北省1200多座水库跌破死水位 88万人饮水困难 气候变化,注意儿童细菌感染 松花江流域防汛形势严峻 防总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今天白天到夜间京津冀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宁波最高温度42.7℃破历史记录 电网用电负荷突破千万 三峡入库流量陡涨 21日将迎来今年长江最大洪峰 山西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晋南等地降水将达50毫米以上 陕西:削减煤炭消费治理雾霾 广西首个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诞生 英籍专家:“百年前的排放引发今日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致今年以来海口水产养殖发病率较高 投资28亿桂林希宇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 台风潭美逼近台湾 马英九返台坐镇灾害应变中心 大连“静脉”产业崛起透视 武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强现代化工厂社区建设 塑造节能生态型园区 常州静脉产业园建设好处多 东北暴雪模式再启 黑龙江局地迎特大暴雪 雾霾的根源在于能源 治霾的根本是能源改革 切莫让烧纸再为空气质量“雪上加霜” 福建引进台湾优质菌草建生态农业产业园 吉林珲春市暴发山洪500人受灾 河岸树木被连根拔起 江苏高温卷土重来 市民“全副武装”出行 “潭美”将影响东南沿海 气象局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海南:污染致林木死亡等犯罪行为将被重点打击 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行机遇与挑战并存 重庆:明天又到40℃ 周三开始有阵雨 治霾执法应该做到“举报必查” 超强台风“天兔”来势汹汹 福建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气候变化与人类冲突之间有潜在关联 烟尘和甲烷减排对气候作用低于预期 别让“榔烟”毁了海南的好空气好环境 天水在线走进清水看项目:清水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西马仑”或18日晚登陆 福建防范南部强降水引发灾害 防治PM2.5哈尔滨公共场合将禁止露天烧烤

您的位置:首页 >土壤绿化 >

气候专家解析近年降水为何“北多南少”

来源:更新时间:2013-08-07

近期,北京等北方地区不时下雨,南方多地持续高温酷热,旱情蔓延。今年入汛以来(6月1日至7月31日),我国降水分布总体上呈现“北多南少”的明显特征。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最近几年,我国夏季主雨带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北移趋势,这一趋势正在逐步得到更为普遍的认可。有关地区需要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近年来北方降水有所恢复,但未来会怎么样还很难说,不能轻易下结论。

1.入汛以来我国降水“北多南少”分布特征明显,华北降水量为1978年以来最多

很多北京市民感到,今年雨季来得早、降水多,前一段时间三天两头就会下场雨。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入汛以来(6月1日至7月31日),北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7.5%。华北降水量达276.9毫米,较常年偏多52.9%,为1978年以来最多。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华北雨季7月9日开始,较常年提前了12天,华北地区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至1倍,局部偏多1倍以上;北方其他地区降水也以偏多为主,仅黄淮西部、青海西北部及新疆东部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二至八成。

在北方降水偏多的同时,今年南方地区的降水偏少。6月1日至7月31日,南方平均降水量为348.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6%。

其中,华南前汛期(3月28日—6月17日)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0.0%,连续3年汛期降水量偏少。长江中下游6月23日进入梅雨期,6月29日出梅,较常年偏早11天,梅汛期较常年偏短14天,梅雨量较常年偏少62.3%。

宋连春分析说,导致今年北方雨季提前、雨水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大气环流有利于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但强度较弱,到达南方困难;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偏西,有利于我国主雨带位置偏北,南方高温干旱。

另外一个原因是夏季风偏强。东亚夏季风自5月中旬以来持续偏强,有利于热带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输送。同时,印度季风和我国华北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今年的印度季风异常强,导致印度发生了世纪洪水,失踪和死亡人数超过6000人。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都偏强,导致向我国北方输送的水汽充足。

2.最近四年夏季主雨带主要位于华北南部至黄淮一带,南方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偏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夏季降水格局有两个主要空间分布形态:一个是“南涝北旱”,华南和华北降水情况完全相反,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华南降水多,华北降水少;一个是“三明治”形态,华南偏多、江淮地区(从长江中下游到淮河一带)偏少、华北也偏多,两头多,中间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夏季降水格局“三明治”形态有所加强。

最近几年,我国降水格局发生改变,北方降水增加、南方降水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

在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自2009年以后有所增加。其中,西北2008年—2011年降水量增加,但2012年偏少;华北2010年以后降水量增加,特别是2012年显著增加;东北2007年以来降水量增加,2010和2012年显著偏多,但2011年偏少。

从主汛期(6月1日—8月31日)降水量来看,整个北方地区2012年降水量显著偏多。西北2008年以来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华北2010年以后降水量显著增加;东北2007年以来增加,特别是2010年和2012年显著偏多。

宋连春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夏季主雨带经历了由南向北移动的年代际(十年至数十年周期)变化,从长江以南向长江黄河之间移动。尤其在最近四年(2009—2012年),我国夏季主雨带主要位于华北南部至黄淮一带,较2009年之前的情况又略有北移。与之对应的是南方地区夏季降水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年代际变化,并且最近四年南方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偏少。

“最近几年,我国夏季主雨带的北移已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趋势,这一趋势正在逐步得到更为普遍的认可。”宋连春说,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因素非常复杂。我国夏季主雨带的位置变化不仅受到东亚夏季风强度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还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以及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振荡等有显著关系。

3.气候变化很复杂,“南涝北旱”的格局是否彻底改变,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在北京等北方地区,降水增加是否会成为一个趋势性的长期现象?

段安民说,实际上,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北京等华北地区降水丰沛。他向记者展示了1951年到2012年北京气象台站的降水数据:1959年,夏季主汛期3个月(6月—8月)平均每天降水13毫米。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降水量发生转折,到1999年达到历史最低,夏季3个月平均每天降水2毫米,此后一直到现在,北京降水量呈现逐步缓慢增加的趋势,2011年、2012年夏季3个月平均每天降水量达到6—7毫米,不过,离降水充沛期的降水量还差得很远,还没有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降水丰沛的程度。

段安民表示,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因素,既有气候系统的自然变率,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涝北旱”的格局是否彻底改变,是否会恢复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亚季风比较强、北方降水充沛的状况,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未来会怎么样很难说。

“气候变化很复杂,不要说年代际变化,即使是年际(年与年之间)变化,我们现在的预测能力也非常有限。”段安民表示,“预测年代际的变化极为困难,科学技术还没有到这个水平,还处于探索研究的阶段。”

4.北方应警惕洪涝灾害,南方出现高温热浪的频次将会增加,强度会增强

宋连春认为,近几年,北方地区降水增多对当地影响利弊共存,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北方降水多了,有利于增加地表水资源总量,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北方生态环境,减少北方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和范围。

不利的影响则是,随着降水增加,极端降水事件增多,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洪涝范围扩大,城市内涝频发,灾害影响加剧。另外,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会比以往严重。

“北方地区由于多年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少,防御暴雨洪涝灾害的经验有限,因此,一旦成灾,损失巨大。”宋连春建议,北方地区应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此外,还要采取措施减少极端强降水造成的城市内涝,降低江河流域洪水、水库安全运行风险。

宋连春说,南方地区雨带北抬,降雨减少,出现高温热浪的频次将会增加,强度会增强,干旱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多,尤其是夏季出现高温伏旱的几率增大。例如,今年进入7月以来,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截至7月底,湖南、浙江、湖北、江苏、河北有19个县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地区应关注极端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少雨干旱对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道路交通、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段安民强调,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会增多,极端降水、极端高温干旱事件增加。政府要加强排涝系统、水利设施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这是别无选择的。此外,公众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也要提高。

延伸阅读

南水北调仍然需要

如果北京的降水显著增加,对南水北调工程是否会产生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认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尽管近10年北京降水呈增多趋势,且降水资源量以6亿立方米/10年的速率增加,但增加的水资源量仍远远小于南水北调提供给北京的水资源量。考虑北京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未来北京水资源需求量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降水增加并不能彻底缓解北京的缺水形势,南水北调工程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段安民也认为,华北地下水过度开采、受到污染,水资源匮乏,缺口非常大,靠自然降水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毋庸置疑。

热点图文

绿色公益联盟第三期“绿色思想荟”公益沙龙在京举办
绿色公益联盟第三期“绿色思想荟”公益沙龙在京举办
黄晓明骑竹制自行车倡导环保 将在沙漠种一万颗树
黄晓明骑竹制自行车倡导环保 将在沙漠种一万颗树
捍卫另一种和平
捍卫另一种和平
卫星看变迁丨深圳特区这39年发生了什么
卫星看变迁丨深圳特区这39年发生了什么
北京20家单位控烟不力被通报 工体上榜
北京20家单位控烟不力被通报 工体上榜
腌咸菜、储藏大白菜……你家乡的小雪节气怎么过?
腌咸菜、储藏大白菜……你家乡的小雪节气怎么过?
音乐剧探索不必局限一种风格
音乐剧探索不必局限一种风格
让亲水爱水护水理念融入百姓生活
让亲水爱水护水理念融入百姓生活
本站部分图片和新闻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 华 环 保 宣 传 网